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实习生活 > 详细内容

26 试用期总结-(MJ)

    来源:白林建筑  |  作者:  点击量:   2017-10-10

内容导读:03马杰 建筑、市场、建筑师 ———在白林工作室的三个月 我上大学时,周围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永恒的气息,学建筑的把它叫“空间”,建筑大师的哲学思想是你我他图纸上常引用的名言。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我们和别人不一样,我们是“建筑师”...

03马杰
建筑、市场、建筑师
                           ———在白林工作室的三个月
我上大学时,周围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永恒的气息,学建筑的把它叫“空间”,建筑大师的哲学思想是你我他图纸上常引用的名言。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我们和别人不一样,我们是“建筑师”。于是和一些人一样,我也在自己编织的建筑梦想中飞翔,“空间”是不变的主题,追求个性的图面效果,是我每次矛盾后的结果:因为我无法做到抛开所谓的“效果”去追求实质的“设计”。我们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方案看起来复杂或者有思想,我们总是在幻想自己设计的空间有多么动人,好象我们才是建筑的主人。
毕业了,开始工作了,巨大的反差让我们无所适从。而后十几年来多次的失望、埋怨、沉沦、反思、激情再起到激情不再,最后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还喜欢建筑这行,还是不过就是一个谋生的职业。而在白林工作室的三个月里,这种想法有了改变。是白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做人道理,以及对建筑设计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多年来形成的干练、高效的工作作风改变了我。
当我们设计一个建筑时,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想法和理出个“头绪”是复杂而痛苦的,而通常学生时代的准建筑师会从自己喜欢的建筑经典中找“灵感”,而不是从人对建筑的需求入手,那么就说说什么是人对建筑最渴望的需求。
以人为本——建筑师的设计宗旨
      荷尔多霖的诗中说:"人诗意地居住在此大地上"。建筑不是全部,建筑要以人作为最终的参照。六十年代后,高技术背后隐蔽着的某种生命本质的退化,人们开始对现代主义建筑以至整个工业社会带来的问题的进行反思。首先,人作为个体存在的意义消失在群体中,传统的属于个性的领域被逐渐蚕食。其次,人的心灵被逻辑化,被数字和各式各样的运算行为统治,建筑成为了高效率的居住的机器。人性的丧失伴随着物性的解体,物便也仅成了特征的载体、感觉的符合和有形的材料。对于这种现状,诗意何为?难怪有人惊呼“技术的白昼是世界的黑夜”。人们有理由怀念和寻求找回居住的真正意义,找回诗意的居住,找回我们拥有过的居住文化。
我们当前的建筑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认真追上这些差距,当然有必要。不过,虽然外国人的理论和设计,有很值得参考学习的,但也并非都十全十美,无可挑剔,而且常有商业气很浓的。从80年代隐喻象征、符号、弗洛伊德,也闹过一阵阵、一茬茬,你方唱罢我登场“倚洋自重”
    建筑界最新出笼的崇洋现象要数近年忽然刮起来的“欧陆风”了。这就是往北京和外地一些城市造起了西方古典主义的柱式建筑来,而且很有“高雅”被当作商品的包装,随着信息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图象及多媒体、远程通讯、电子服务、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现实等的发展,我们的城市开始从一种"硬件形式"向"软件形式"转换,城市的某些物质功能正被某些非物质功能取代或消弱。如在电子通信中,你有的只是一个非物质的电子身份,通信过程变成了一种符号的传递过程,形式与功能之间已不再是一种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
    网络世界消解了空间等级,幻象的非连续呈现打破了我们对空间历史的畏惧心理,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城市的神话已被打破,圆圈已被拉长,单中心变成了多中心,"小型叙事"向"宏大叙事"主题挑战。"Everything goes"
设置了一个自由的基地,它使规划师、建筑师、平面设计师、手工艺人、涂鸦者共处于一个"凡人的世界"里,让人们统称为设计师。
    在网络时代,建筑不再创造永恒、制定规则、反映理性和控制自然,它成为一个时间和情感的流放地,它合并过去、现在和未来,削弥我们的现实感和永恒感,它是不确定的、它是杂乱的、不可理解的、不合秩序的,甚至令人狂怒的,它使我们迷惑而非确信,在实验的时代,旧的规则不再适用,建筑将更容易、更广泛的被感觉、触摸和在非理性状态下经历。
    网络时代呼唤建筑的自由精神,它鼓励我们要大胆的抛弃许多我们曾认为是好的东西!这是自由的代价,也是建筑再生的机会。
建筑产业始终随着经济体制的变迁和经济趋势的变化而潮起潮落。建筑师在市场大潮的巨大冲击下如何保持冷静的分析和思辨,保持自身职业所应具备的品格和准则,引发我们从行业宏观和专业微观的角度切入,对建筑师职业的内涵和外延重新作全面的分析,认识自身的确切定位,完善自身的专业储备和综合素质,寻求积极的对策,谋求新形势下的自我生存和发展。
早在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维持鲁威所著《建筑十书》即对建筑师的专业职能范围有了较全面的论述。我国的建筑师,多年来执行国家的建设计划指令,对建筑师的专业职能缺乏系统全面的掌握。随着对外开放搞活的持续深入,建筑市场企业和个体开发公司项目活跃起来,我国建筑行业逐渐向国际接轨,建筑师体制开始实行,境内建筑师的工作业务范围和步骤与国际建筑设计的差异逐渐缩小,开始遵循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下通用的建筑营造法则。概括地说,对建筑师要求在原有方案、初设、施工图及配合施工等正常业务以外扩充建筑策划的具体内容,包含根据项目建议书及设计基础资料提出项目构成及总体构想,为进一步发展实现设计提供依据,以及参于招标、合同、施工管理及至验收工程后期竣工资料服务等工作,三者合而为一形成建筑策划的全部内容。
建筑策划就是在建筑学领域中,建筑师根据总体目标设定,运用建筑学及相关学科的原理,通过对目标环境及条件的调查和相关因素的分析,得出既满足业主要求,又具有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学、全面的建筑设计依据。建筑师建筑感知的博才和预见性是建筑开发和投资经营成败的关键。
建筑市场建筑是经济、美观、适用三者的统一,建筑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不能用某种主义或风格强加给使用者,或以自己尚模糊不清的认识来附合某些流行和时尚。实际情况是建筑师并不具备这种能力,而往往是业主预先假定一种风格,让建筑师在框框里填料作文章,加之部分建筑师急功近利、哗众取宠的心理,造成城市里西洋符号遍地、欧陆经典盛行的局面。这种重形轻质,重表轻里的形式主义倾向充分暴露出大众对建筑文化理解的片面性。在设计中我们尽量说服业主避免这种表面文章的过量投资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依本建筑特定条件,着力在“大”的方面做文章,最终达成了“市场决定功能,功能决定平面,平面决定立面”的共识。
建筑市场前期工作的建筑策划,要体现较高的政策性、较周密的技术性、较实际的经济性,以准确控制后期建筑开发的阶段实施。
建筑理论之重要在于,建筑理论乃建筑师创作之基石,尤其是在设计水准亟待提升之际。此乃建筑师不同于其他门类艺术家之特别处。艺术家的创作凭借的是其内在感悟,此种感悟之强弱源自其天资与敏感,其作品之内在张力亦多属个性特质,与知识没有本质的关联。艺术家之内核是纯然个体性的,其作品多属孑然个体的我在呢喃。因而有许多天才的艺术家,如莫扎特六岁就已“创作”出传世佳曲,而所谓天才建筑师多是比喻层面的,至少到此刻尚未现身一位示范的活例。建筑设计所表达的多是建筑师对人类生活质态与具体的社会情境之理析,因而是以知识性的探索为基点的。艺术理论对关注自身存在的艺术家之创作似无实质性影响,主要是批评家与受众对作品之解释。而且,艺术家从个人的创作实践中储蓄的体验也是建筑师难于比肩的。如画家一生可有过万件作品,对其兴趣所在可以随意在画板上全无顾忌地“天马行空”,此种纯粹的率性张扬确令建筑师垂涎。
 
建筑设计却非全然是建筑师的个人私事,尚需他人或社会的举手表决。而且,建筑作品从来就不是建筑师个人情感的表现,“石头的史书”、“历史的角注”、“民族的精神意向”、“时代精神的表征”、“博大精深的传统再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国家强盛的标志”、“雄厚资本的公告”、“城市的象征”、“城邦的骄傲”、“文化的符号”、“文明的载体”……,都是建筑师不能冒犯的“最高指示”。不难理解,我们不乏世界一流的画家、作曲家、演奏家…,惟独空缺晋身一品的建筑师。老沙里宁说,建筑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客观实在,并非“宏大叙事”。( 此言当然尚未露骨:建筑师的委托尤其是“重大题材”多半来自社会的“精英阶层”,建造的权力自古就是统制阶层的特权之一,建筑的格调亦直接表白其趣味的质地,故而建筑师之尊贵亦顺乎天理。古人云:没有高贵的建筑师,何来高贵的建筑物。)
职业建筑师首先是受托于业主的代理人,其工作理应满足他人之需(所谓“他人”既可指具体的业主与使用者,也可是“为人民服务”,视乎建筑师个人的襟怀),建筑师的一只手多半要受命于他者。福柯曾指明,建筑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其实多是委托人的意志而与建筑师无涉,在此层面,建筑师的角色颇似御用文人。然而,建筑体在构形层面的“形式之意味”却属建筑师的职业特权,也无关业主的鉴赏水平或甲方暴力或长官意志。沿用文人的类比,委托人有权指定文章的内容与意义,却无能垄断叙事的方式:叙事技巧与修辞手法恰是御用文人的看家本领,这才是所谓的“恒在魅力”。建筑师的职业道德原则上不允许在其作品中残存实验的品相,也就是说,建筑师理当有充足的论据缜密地论证其设计存在的合理性与惟一性(惟一性或是合理性之充溢或是背叛),此种论证时常对方案之存废具决定性影响。建筑师尚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方案设计,此一方案理论上讲应是建筑师当下所能做出的最佳选择。如若建筑师自认无力提供圆满解答,依其职业操守理应辞谢委托,请业主再寻高手。建筑师的职业特征迫使其必须尽快提升设计水准,而图板上的操练并不足以使建筑师走向圆熟,建筑师尚须在完成品中体验个中滋味。因而,设计水准的提升是一次极其艰难的历险,不仅是时间的磨砺、经验的渐厚、知识的滋养、机缘的把握,尚需一类才智的畅达。此种才智绝非天降之异能,而是介乎个体信仰与经验之间的直觉。(根据皮亚诺的亲身体验,所谓直觉绝非什么神秘之物,不过是一种瞬间的综合过程,是一种基于理性思考的升华,是个人经验之蜕变。由此而论,思是建筑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建筑师的职业基质圈定了其思考必定要指涉未来:方案设计少则数月多则数年,作品之建成又是几年乃至几十年之后的事,作品之存世更是几十年至几百年的悠悠岁月。质言之,建筑师的作品先在地服务于甚至规限了未来生活的形态,其强悍的物性特质既要抵御时间的侵蚀亦需溶解人类精神的嬗变,故而建筑师之思必须侵入未来之维。而当所谓历史必然性或规律被扫入历史垃圾,谁又能言说未来?如何基于此在猜度未来之无穷幻像?惟有托付信仰,磨砺智性的直觉。正是在此维度,格罗皮乌斯才说:真正的建筑师之思想接近于哲学家与诗人。也就是说,建筑师的设计既要回应当下社会的现实需要,亦需直面人类社会本真的价值层面的困扰,现世与恒在是建筑师无可回避的双向挑战。说得尖锐点儿,建筑艺术原本就不是满足群居人现世的生活之需,而是提升在世人的生存品质。建筑艺术与现世生活之间不仅是相适相宜,尚有一层紧张对峙的关系,它要冲击日常习俗的惰性提携世人憧憬完善;进言之,优秀的建筑作品或是内置某种“理想的”构形,或是弥漫着乌托邦式的“轻盈的气息”,或是与既存情境有种“伸缩自由的”距离感。能够体味个中蕴藏的悖论,静听灵域之颤音,方能瞄准跃入恒在之维的踏板。(约翰逊的水晶教堂、贝聿铭大师的玻璃金字塔、李伯斯金的犹太人博物馆、皮亚诺的卡纳克文化中心、沙里宁的克瑞思基礼拜堂都是很好的例证。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筹建负责人柯伦斯在谈及为何在蓝天组、矶崎新与盖里之间最终选择了后者时说:盖里具备了比之其他建筑师更伟大的信仰,毕尔巴鄂期盼的正是信仰的奇迹。)建筑师是需要时间反复筛洗与锤炼的。大而言之,建筑师手握的鸭嘴笔决定着几亿乃至几十亿的人民币以何种品相示众:毛票还是巨头?美女或野兽?建筑艺术既是权者的游戏亦是最霸道的艺术,其天赋的公共性与恒在性的双重特质迫使建筑师承负着过于巨大的责任与荣耀。然而,中国建筑师既少应享的专业权威也没有艺术家的桂冠,令人惆怅的是不少建筑师自己也将建筑设计简约为工程建造,甚至以匠人自诩,为一些雕虫小技而沾沾自喜。(就建造本身而言,并不必然需要专业建筑师,“自发的建筑”至今仍是数量最多的建筑类型。在所谓地域主义的鼓噪下,某些专业人士无视“民间建筑“与“地方性建筑”两种类型之间的根本性差异,津津乐道什么民间建筑的智慧,为一些奇巧密技而发思古之幽情。或许仍需查问:建筑师与匠人之差异安在?建筑师为人类的建造贡献的究竟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建筑师当真承负不起艺术家的美名?)究其根由,或许是由于建筑过早地被贬为形而下之器的实用传统,或许良驹虽有伯乐稀缺。当然,诿过先人与业主终非行家之选,更欠英雄气概。
建筑项目的前期策划至最终完成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是一个人或一小队团体纸上谈兵、闭门造车所能完成。在依循法律法规前提下,需要业主及内部工程、销售各部门的鼎立支持和专业设计人员的密切配合,才能逐渐从模糊蒙沌状态走入理性思维阶段。设计师的责任不仅仅是完成一项工程的具体设计任务,而应该包含完成设计任务之前、之中和之后的全部过程。建筑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管理工作经验,以对建筑物空间组合、使用方式、环境保护、设备系统、工程投资、建筑周期、经营效益等等统筹考虑逐一应答。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筑师的责任范围不应该局限在图版和计算机前,而应该是一个协调者,一次战役的参谋,一个富有创造力的通才。

上一篇:25 试用期总结-(GPY)
下一篇:27 试用期总结-(FH)

热点

    07 试用期总结-(FH)-异类实习报告

    总—异类实习报告FH----------实习感受一、新感想下学期就大三了,我想我该做点什么了。所以想到了实习,其实更多的还是要学习。大一到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