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学员天地 > 详细内容

40 入职申请报告-(LTP)-20140616

    来源:白林建筑  |  作者:  点击量:   2017-09-19

内容导读:20140616李天朋 LTP入职申请报告 我叫李天朋,腊月出生。爷爷给起的名字,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回忆起童年,对爷爷的印象异常深刻,刻骨铭心。 说起我出生的故事需要先介绍一下我的爷爷。爷爷年轻时是当地镇区警察队长,这个身份是因为爷爷的父母不想让爷爷被征去...

20140616李天朋
LTP入职申请报告
 
我叫李天朋,腊月出生。爷爷给起的名字,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回忆起童年,对爷爷的印象异常深刻,刻骨铭心。
说起我出生的故事需要先介绍一下我的爷爷。爷爷年轻时是当地镇区警察队长,这个身份是因为爷爷的父母不想让爷爷被征去当兵。(当时的社会局是复杂,GCD在各地方征兵并要求每家至少出一名壮丁)。因此爷爷的父母托亲戚关系走通门路才让爷爷留在了家乡工作,照顾家里的老老小小。
爷爷是性情中人,果断、刚烈、做事仗义。正因为他有这般耿直的性格,造就了他后半生的悲剧人生。
有一年夏天的晚上,爷爷带着是几名手下去乡下扫赌,当场抓个正着。赌徒们慌乱中四散奔逃,情急之下有人失手开枪,不知道是谁开的枪,不幸的是一名赌徒被打死。爷爷是领队,性格有仗义,就将此事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由于家里与当地政府领导有些关系,并且对受害人家属给予一定赔偿,此事大家以为就这样过去了。文革后有一条贯彻全国的政策,“拨乱反正,平凡冤假错案”。爷爷的案子被受害人家属举报。听父亲说,在父亲四岁那年,爷爷被关进锦州监狱。二十年后父亲和伯伯穿着平板布鞋走了三十多里路去接爷爷出狱,见过面之后,伯伯大哭,父亲却直愣在一旁,并不认识爷爷。
 
此后家境没落,父亲受到家庭背景有污点的影响,以全年级最好成绩小学毕业却不可以继续读中学了。从此在家务农。
小时候我最想去的,同时也有些害怕去的就是爷爷的房间。想去是因为每次从房间里出来都会获得零花钱,要知道这是我童年时最开心的事儿。害怕是因为我从来没有见到爷爷笑过(或许是他一直在怨恨不公,受尽冤屈之苦)。他总是直勾勾的,有些呆滞的眼神看着我。有时也会训斥我,训斥是因为我淘气、顽劣。总是想打开爷爷房间里的工具箱,在里面乱翻。爷爷的房间有不少手工制作的工具和器械,并伴有浓重的旱烟味儿和铁锈味儿。手工制作的器械里有一个老虎钳,那是我童年时的玩具。总会趁着爷爷不在的时候我就会尝试着利用老虎钳裁锯各种木头、钢板、铁管之类的。但是每次被爷爷发现后都免不了被训斥一顿,当时还觉得爷爷太古怪,小心眼儿。后来才理解是他担心我会受伤,不让我碰那些东西。(每一个人童年的记忆都是非常印象深刻的。都会留下印记的。)
我爷爷有两个儿子。大伯家有四个姐姐,我家也有一个姐姐,我出生那天爷爷没去医院,在家等着消息。后来听姑奶奶说,她故意说谎告诉爷爷又生了个丫头。姑奶奶玩笑的说,当时你爷爷的心都凉半截了。最终爷爷知道得了个孙子,心情才大好。
(你的这个童年状态比较——对你的成长具有关键的、基础的、长远的意义。)
爷爷给我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总是沉默不语,烟不离手,痛恨赌博,跟踪我。他的手很巧,好学。服刑二十年里他学会了中西医,后来是我们村里有名的大夫。学校旁买糖果的老奶奶有头疼病就是爷爷针灸治好的,随后那几年春节,我都能吃到老奶奶亲自送来的糖果,表示对爷爷的感谢。爷爷做事非常专注、执着。记忆犹新的是他思考了良久之后,硬是把一块很厚的白钢板凿成了走饭用的勺子,花了很多天的时间。结果那把勺子母亲用了二十多年也没坏掉。
 
长大后我才慢慢体会到自己也有爷爷身上的品性,内向、外冷内热、做事认真、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一件事情想做就做到底,要不然心里老惦记着。母亲说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家里简陋的四面墙壁被我画满了鱼,大鱼小鱼,一直画,不断的画。初中时父亲请了一位书法高手教我写字(能说说书法高手对你的影响?书法的,思想的,心境的,)(答:练字是脑、心、手的结合。赞扬声中获得自信。众人围观时写字,不紧张、不急躁,内心平静,手笔大胆,敢于做出突破。),我叫他二叔。二叔读高中时宿舍煤气中毒,差点送命。遗憾没有考上大学,可是即使这样,他也是我们村里少有的“高文凭”农民。与我父亲关系甚好,二叔非常耐心的教我书法。因为二叔不收学费,我的学习过程比较自由、松散。有时也会去他家里练字,求教。观察他的生活平静,有规律。只是怕老婆,两个乖巧的女儿很可爱。从二叔的身上我学会了忍耐,面对生活上的困难以平常心面对(影响你做了哪些改变呢?能举一些例子吗)(答:宽以待人,和睦相处。例:二叔的弟弟出过车祸,右小腿粉碎性骨折,二叔顶着家庭的压力照顾他弟弟三年,对待家人至亲至爱、对待朋友诚实守信、对待邻里(同事)和睦相处)。二叔曾对我说:“练字修心境,遇事要泰然自若,心如止水般的宁静,才会有成就”。后来我很感激二叔的教导,很受用,是我太幸运了,遇到良师。
记忆里,少年时,左邻右舍和睦相处,社会安宁(村里)。邻里间、亲戚们经常去各家做客,帮忙做农活、唠家常。一大群年龄不等的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做游戏,都是互动、合作型的游戏。美好时光今生都不会忘记。那时候我懂得团结协作才可以获得胜利,赢得奖赏。
少年时代总是觉得短暂,稍纵即逝。高中时我比同学多一门课,美术特长生训练班。一段高强度学习帮助我考入云南大学。报考云大是我自己决定的,为的是磨练我的自制力。同时要感谢父母的开明。由于离家远,每年只回家一两次。以至于爷爷的去世,父亲没有通知我,心存遗憾与无奈。
 
大学里我的教导老师李晓燕对我帮助很大。她四十岁未婚,将个人的全部精力投身到教学里。所有同学都尊敬她。晓燕老师教我们室内设计,室内设计的家具布置每次她都会要求我们至少出二十种方案。那是非常考验个人的创造力、忍耐力的过程。我埋怨过,不理解过,觉得是在被故意折磨。但是当成果出来,会觉得被晓燕老师“折磨”是值得的。因为我们做出了有价值的东西。
 
学习过程中,令我困惑的不是成绩的好坏。我觉得成绩并不重要。我苦恼的是总在问自己:“我现在为什么要做这个东西”?“我想要的是什么”?“我真的喜欢做室内设计吗”?“为什么我做的设计都要被固定的户型所限制”?“我可不可以重新思考,重新设计户型呢”?“我为什么不能做建筑设计呢”?“我的内心告诉我明明喜欢的是建筑,为什么每天做的事情都与建筑不相关呢”?
 
没有人给我答案(你真想要答案吗?多么想?真实的答案自己内心的痛苦和身心的付出的,你有这样的思想准备,精神准备吗?)(答:是。有思想准备。),我开始每天泡在图书馆建筑类书籍区寻找答案。北方的四合院、苏杭水乡小镇、福建土楼、山西窑洞、川滇民居、广粤洋楼······这些建筑经历了多年风雨的吹打,留下了不可复制的岁月痕迹。几代人在这里相聚、分离。建筑包容着周围的人与物。历经沧桑、岿然不动。无不为之感动。从而领悟到要将自己投身于建筑中去。
 
云南建水是历史古镇,大学期间我们到这里采风、写生。街道两旁的古镇都是崭新的仿古建筑,为以吸引我的只剩下百年前的石板路面。虽然有些光滑、搁脚,但石板路经历了时间的洗礼,路面所形成的纹理和质感都是不可复制的艺术品。设身处地走在上面,每一步都很踏实。
建水有中国西南区最大规模的孔庙。目前保存较完整,参观之人络绎不绝。孔庙正殿前,室外立柱上有石雕盘龙。雕刻之精细、镂空之繁琐,真是独运匠心。我观察许久都不愿离开。据说雕刻报酬是按照雕刻掉的碎石同等重量兑换黄金。正殿门槛用铜板包裹,已被前来参拜的人们踏磨锃亮。孔圣人像上出现了常看到的乾隆题匾,真是令人讨厌,去哪里都能看到他题的匾。呵呵。
建筑进深三跨,左右三跨,空间尺度高大,比例均衡。仰视圣像,心生敬畏,自会跪拜。
孔庙园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建造,排布。穿过一座殿又看见一座殿,周围古树自然分布。这与西方建筑有区别在于建筑的空间感受。我喜欢呆在园区内不同角度地观察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仿佛每件事物都是不可缺少的。建筑、天空、微风、树木、鸟儿、蝉声、石桥、鱼池、地面、小路、散步的人。在这种环境里内心平静,有利于沉思冥想。或许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生存哲理吧。(对的,只有一个童年被训练出感觉的人才能体会到这些,这。)
 
我要做什么样的建筑?成长过程中与建筑接触最多、最亲密的当然是住宅。也是最基础、最原始的建筑。还记得小时候与母亲去姥姥家,下雨时数屋檐水滴的数量,天气好时登上屋顶寻找站在高处向远看的刺激趣味。老家的房子给每个人都留下太多的回忆,值得回忆的东西就会有情义,我认为每座老宅都有它们自己的情义,每座老宅在不同的时间段都会留下自己的表情。
 
建筑不应该总是被毫无保留的摧毁,重造,又推到,再重建。修缮与维护同样是建筑师的责任。
建筑一定要坚固、安全。只是现在中国大陆,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什么事情发生了,人们都不会觉得奇怪!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正在教室听课,张丰老师是四川人,他低沉的向我们说,四川的同学马上给家里打电话······后来在网络上看到地震发生时的视频,被吓到了。临街的钢混楼房瞬间被震裂,并且垮塌,毫无抵抗的时间。地震后的现场破碎不堪,一所小学的废墟中连大块儿残墙都没有,碎的都是渣滓。可想而知学校建造时设计是否合规,工程是否按规范要求施工,施工偷工减料的众多问题全部暴露出来。我们师生在悲痛中带着强烈愤慨要去彻查。最后的结果是不清不楚,不了了之。这就是我见到当今社会的现状。(中国社会为什么是这样?你思考过吗?思考的疑问是什么呢?)(答:体制问题。MAO的愚民教育政策。因为百年前的中国“报纸可以私人控股,新闻可以批评政府,大学可以学术独立,学生可以上街示威,群众可以秘密结社,警察不能随便抓人,权力有边界,法律有作用,人权有保障,穷人有活路,青年有理想”。)
我的大学有两座有名的建筑,至公堂与会泽楼。至公堂在过去是决定考生命运的地方。云大建校后,至公堂保留下来。1946年7月,李公朴先生死难经过报告会,就在至公堂举行。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曾拍案而起,在这里发表了铄古震今的《最后一次的演讲》。
我在校时期只有比较重要的活动和会议才可以走进至公堂。这座有着515年历史。它是现今全国仅存的“中国一千三百年科举考试制度”历史见证之一。林则徐曾两次在这里主考。
我曾痴迷于观察至公堂每处细部。虽然建筑表面要不断修缮,但这座坚强的老者依然在感染者一届又一届云大学子。我喜欢坐在看得到它的地方沉思冥想。
会泽楼,1922年兴建,1924年竣工。名字以唐继尧的号“会泽”命名。“纵七丈,横二十三丈四尺,凡二层”。屋顶为露天平台,后来加盖一层。是昆明较早的大型西式建筑之一。楼系依坡而建,坐北向南,前有石阶95级,意指九五之尊。事实上我报名云大就是被这座建筑所吸引。可遗憾的是,是到毕业离开云大,我也没能走进会泽楼看看(会泽楼不可随意进入,本校学生也需要许可证持证进去)。不知道我绕着会泽楼走过多少圈,希望我再回母校时,可以有允许进入的资格。
大学期间放假回老家,明显感到家乡的生活变化很大,大家交谈中只会围绕一个话题中心点:“赚钱”。每个人都在为赚钱忙碌着,已经看不见小时候邻里间热情的搭讪,孩童们在街边打闹。不再有丰硕的果园,清澈的鱼塘。很少有年轻人愿意留在村里。剩下老人和小孩,民宅闲置越来越严重。父母说等他们这代人不在了,这个村看来也会被荒废掉。我家西侧的邻居大哥已经全家搬到城里租房打工去了,房屋闲置还需要我母亲帮助照看。我家东侧邻居虽一直住人,但也是在外打工,负责建筑施工分包,春节时每天都有工人去他家讨债,日子过得不得安宁。
大学实习是一位同乡师姐给介绍的。偶然的机会让我非常幸运的进入一家建筑事务所锻炼(哪家?学到了什么?)(答:昆明智善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服从命令,让自己体会到是设计团队的一部分。),实习期的最大收获是记住了童老师教导的一句话:“做建筑设计,一定要考虑比例和尺度”。临近毕业。实习公司非常希望我可以留下来正式签约(那你为什么不呢?)。老师们都觉得我为人稳重、踏实、勤奋、好学。我当时也有意愿加入,只是由于父母已过花甲之年,离家遥远,时常惦记。父亲已经勉强同意我在云南读书,工作的事坚决要离求家近一些。我理解父母挂念之情,只好婉拒教导我的各位恩施,毕业后来到北京。
 
北京,有多少人梦想着来这里,有多少人已经在这里奋斗,又有多少人悄悄地离开。地铁里每个人的眼神都异常冷静。仿佛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即使近在咫尺也毫无关系。这是让我没有存在感的城市。但是这里一定可以让我实现点什么。我相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一样能做到,我能做到的,别人不一定做得到。(比如说,什么你能别人不能的?)(答:我的设计构思,我的设计概念。)
来到北京是孤独的,但并不寂寞,面对冷漠的社会,我要学会修养自己的内心,对每个人保持微笑是我的生活态度。学会与人分享,或许对待事物的看法单纯些,可以让我乐观的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即使住在潮湿的地下室,也不能忘记自己为了什么来到这里。目标确定就要不屑一顾,坚持到底(——目标是什么?大目标是?中目标是?近期目标是什么?困难是什么?用什么去克服?方法是什么?围绕着“目标”你要解决哪些问题?哪些是你可能解决的?哪些不能?不能的怎么办?)(答:目标: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后半生)。中目标:成为一名被认可的合格建筑师。近期目标:学会欣赏著名建筑师的作品,比如安藤忠雄的设计作品。领会建筑大师的设计意图。建筑专业知识浅薄,需不断学习,多看书,看好书。建立自信心,认为自己可以做好。建筑理论知识接触少,向白林老师求学。)。
 
工作第一年并没有想象的高节奏、高效率工作状态。反而时常清闲。原因是单位接到的项目越来越少。那段时间大量阅读建筑类入门书籍让我有所进步。与设计师的沟通配合也更为融洽。与大家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只可惜公司效益不景气,人员流动频繁,我也没能坚守多久,合同到期便离开了(哪家公司?学到了什么?)(答:北京筑韵天成(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事实上并没有学到什么。)。
来到新单位是一段先苦后甜的经历。开始时并不能完全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设计过程磕磕绊绊,总是被否定,否定。心理出现波动,情绪上也急躁起来。那段时期很艰难。之后感谢韩先生的悉心教导,耐心指正。我一步一步认真完成没一个步骤。每一个项目开始时先不去查资料,找资源。自己独立思考,重新设计。(哪家公司?学到了什么?)(答:北新房屋有限公司,独立完成中小项目的设计工作。)
我的工作依然以住宅为起点(——你能做我公司的“住宅快题”吗?)(答: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何能让居住者使用更方便、舒适”是我的老师韩先生一直强调的。设计建筑外观一直都是我最愿意思考的阶段,说到外立面就不得不提风格,像哪种风格,有时候会明确被要求设计成什么样的风格。
 
风格的问题困扰我很久,为什么一定要像哪一种风格?做成这种风格真的适合周围的环境吗?是什么让这群人陷入“风格”的圈子里,执着于模仿、抄袭?每个项目多会遭到这样的问题,而我理解的“风格”是经过漫长的时间考验,根据地理地貌,自然条件,建造者们不断修改完善,找寻最适合自己民族的生存模式,并且不断地加以改进、创新所形成的独特样式。这些风格所共有的特点是有一种难以形容的“陈旧味道”。而我们所设计的项目都是崭新的建筑。怎么可以生搬硬套某一种风格来实现。这样做经受得住人们的审美,时间的考验吗?(亦或者说从人们的审美观就有问题?)
在我的设计里,不谈风格,不追求像某一种风格,只要好看、好用、安全就是好设计!
对于中国建筑的未来,我并不担心那些模仿、抄袭的建筑会给社会带来多坏的影响(反正也没好到哪里去),也不担心这些建筑会一直存在,因为大家都能体会到中国建造与中国拆迁的速度与实力。
中国建筑设计的土壤,正在慢慢净化,我们这代年轻建筑工作者要有信心创造出值得人们记住、保护、尊敬的中国建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凭什么中国能?你这个认识的自信哪里来?你自己能为此做什么?你准备怎么做?)(答:未来的中国将由我们这代年轻人主宰,而我们这代年轻人虽然被父母一代人质疑和担忧。但是我所了解的我们这代人是有独立思考的,敢于创造和突破的一代年轻人。我们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自己选择道路的生存环境。恪守陈规的老一辈在各行业都将被取代。我自己为此要创造出优秀的建筑作品,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每一个值得认真对待项目都要做好,不愧对于自己的内心。)
 
非常感激白林老师给我这次机会,即便是我与白林老师没有师生关系的缘分,我也很开心能与白林老师有过短暂的交流。
 
希望您:“江山尽好,岁月无声”。 
                                               李天朋
                                               2014.6.14
李天朋:
读了你的报告,写的很认真有情感。我也顺势提了些问题。
请你对文中的提问,以及下面的提问认真细致思考后,给以细致具体地回答。也希望你提出你内心深处真想提出的问题。
一、      二十年后(当你四十五岁的时候),你究竟想成为怎样的建筑师?
(答:我要成为一位民众信任、团队支持、客户尊重的建筑师。)
二、      你选择工作单位的原则是什么(能举出三点吗)?
(答:1.著名建筑师带领团队。2.针对各类项目有学术研究、社会调查等相关工作。3.有实力组建完整的、稳定的、积极向上的设计团队。)
三、      你具体选择什么样的公司?(你最想去的公司是什么样的?比如,)
(答:像非常建筑那样的设计事务所。)你做了些了解吗?你没去应聘的理由呢?
它和你的原则是什么关系?(阐述一下吧)
(答:这家事务所非常符合我选择从事建筑工作环境的要求。各个项目都有很高的存在价值和艺术性。我认为我也非常适合在这样的团队中工作,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      你为什么选择白林建筑呢?理由是什么?你了解多少白林建筑?你期待能得到什么?
(答:白林建筑是我见过唯一一家愿意透彻了解每一位应聘者的人格、对待建筑的认识、态度和理解,以及职业志向的建筑事务所。白林老师聘请员工的态度之真诚,可谓良苦用心,百里挑一。感动。我相信白林建筑可以培养优秀的、了不起的中国建筑师。我期待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认可,非建筑学出身的人也可以是优秀的建筑师。)当然、你必须坚定信心,且要付出绝大数人付不出的努力!
五、      我们认为,绝大部分人都不适合来白林建筑,什么叫绝大部分?就是99%的人都不适合。我们为什么这么说,为什这样想,为什么这么做?你对此有什么认识呢?
(答:白林建筑是一家集合于建筑设计工作和教育、培养设计者成为优秀建筑设计人才的事务所。由于此等工作将投入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悉心传教。所以选人方面当然要精挑细选、谨慎、严格。若没有做好前期准备就做决定是对自己和应聘者不负责任。最后双方都受损失。)
 
注:问题提的有点多,你可以选着答!

上一篇:39 入职申请报告-(HKJ)-20120823
下一篇:41 入职申请报告-(ML)-20140620

热点

    16 入职申请报告-(LJD)-20090820

    李继东2009年8月20日认 知这篇论文是我对自己,对社会,对建筑学,和未来的认知。我成长在一个农村家庭,父母给了我一个朴实坚韧的性格,

    01  入职申请报告-(XYF)-20070125

    01 入职申请报告-(XYF)-20070125

    20070125谢云峰自 我 认 识一、对本职工作的认识 建筑表现是计算机图形图像应用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建筑表现的结果使奋斗在建筑领域的设

    02  入职申请报告-(THH)-20070129

    02 入职申请报告-(THH)-20070129

    建筑杂感建筑是什么?建筑之初就是一个场所,这个场所需要一个形式,能体现其氛围或能满足其功能需要的形式。路易斯·康曾经说过:建筑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