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学员天地 > 详细内容

36 入职申请报告-(LK)-20120405-想与做是两回事

    来源:白林建筑  |  作者:  点击量:   2017-09-19

内容导读:想与做是两回事(LK) 摘要: 1. 你的决心究竟有多大? 2. 可能“放养”就是最大的“重点培养”。 3. “让他自己发现快乐!”的方法就是最高境界的教育。他有这个能力。 4. 需要“打击法”吗。当然,但是不是现在。 5. 不要用上班的心态工作的心态来...

想与做是两回事(LK
摘要:
 
1.  的决心究竟有多大?
2.     可能“放养”就是最大的“重点培养”。
3.  “让他自己发现快乐!”的方法就是最高境界的教育。他有这个能力。
4.      需要“打击法”吗。当然,但是不是现在。
5.  不要用上班的心态工作的心态来,而是用学习心态。
 
 
清明节前夕,带着对建筑的热情来到白林老师的公司,和老师聊的很好,我觉得我的选择是对的。下面我就按照要求,把我对自己、社会、建筑、和未来想法总结一下,做个报告。
 
一、关于自己
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荀子曰:人之初,性本恶。
我是环境决定论的拥护者,我生活的环境和我成长的经历,使我成为了一个积极乐观的人。我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的童年在爷爷奶奶家度过,在北京一个机关大院里。过最普通的北京孩子的生活。
那时候北京已经开始流行学点课外的东西,不到三岁,我妈就带我去学电子琴。当时,教课的老师见到我那么小的孩子,手就那么一点点大,特别不鼓励我学。我妈就是要让我学,让我受音乐的熏陶。
老师要求课后每首曲子练习二十遍,当时我年龄太小,根本就弹不了那么多遍。据我妈讲,她当时为我精心设计了一套练习的方法,练一遍是一遍。我很自然的成为当时班上学的最快最好的,三岁比六岁的学得还快。
这是我第一次去学一个什么东西,影响了我一生的学习。我很小就在潜意识里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方法好可以事半功倍,而站在一定的高度,理解了一件事情的本质,就能制定出好的学习方法,或者无意识的就使用了好的学习方法。
这时候,我被诊断出眼睛弱视,远视,还斜视,带上了几百度的眼镜。也许是最初级的自卑或怎么样,我不想跟别人不一样,所以,每次上幼儿园的时候,我都要求把眼镜摘了,模模糊糊的过一天。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去幼儿园了。
因为我是独孙,爷爷奶奶非常宠我,基本上我不想去幼儿园的愿望总能实现。
爷爷上过私塾,是有文化的人,就在家里给我启蒙教育。教我识字,背诗,中午跟我一起听评书。我至今都认为中国文化对人有天然的吸引力,是非常有生命力的文化。反正,我天生特别喜欢认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以前,常用字我就都认识了。背诗也很有意思,很多诗歌当时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意思,就是因为念起来音韵之美,我就特别喜欢背诗。
听评书对我的人生观影响更大。
评书多是武侠故事,不同评书里面塑造的大侠各有各的个性,但无论如何都是正义之人。在评书里,无论坏人多么强大,无论朝廷多么黑暗,侠也许会死,但总是最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成为侠之大者,当一个正面角色,这颗种子在我幼年时就埋在心里,直到今天已经长成了支撑我整个人生观的一棵大树。
上学后,就是姥姥姥爷照顾我了,我在学习上一直没费过劲。
小学是中关村一小,重点小学压力还挺大的,老师特别严,每天的作业要写到七点多,但至少给我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因为我那时候不怎么能看清电视,所以也不怎么看电视剧。每天写完作业就看书,多是科普类、益智类。十几年过去,有一些书的书名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但里面一些处事道理和做事巧思还记忆犹新。看书确实是增长智慧的事情,我现在做研究常常出人意表,其中旺盛的创新精神就源自这个时期读的书。
又长大了一些以后,我最大的娱乐就是翻来覆去的看家里后来购置的一套金庸小说,这也是对我的人生影响极深的。一方面,这部书让我有冲动去了解历史。更重要的一方面,这本书让我有出去走走的愿望,去看看三山五岳,去访访少林武当。
这个时期去了很多地方,虽然还没能带着真正欣赏的眼睛,确实也对中国文化多了很多感性认识。一开始听导游讲故事,慢慢的欣赏水平有了提高,同时有针对性地看些书,发现导游有时讲的有谬误,甚至发现有不少旅游点就是胡乱设计的。
临近上中学,我又多了一项爱好——鼓捣计算机。
很多和我一个年代的小孩都喜欢玩计算机游戏。我也喜欢。但我接触电脑的时候桌面系统还没出现,电脑游戏也没什么意思。我就喜欢鼓捣计算机硬件。
当时恰好有这个条件,姥姥姥爷都是搞计算机的。家里一直有好多计算机。又住在中关村,离电子市场很近。我会使用计算机之后,就对这个“神奇”的东西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我就问了家人一个问题:这电脑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按按键就能在屏幕上出这么多奇妙的效果。我甚至天真的以为显示器是比主机更重要的存在。经过家人的指点,我很快明白了显示器是输出设备、鼠标、键盘是输入设备。主机是电脑的核心,里面的各个部件,大概包括cpu、主板、声卡、显卡、内存、硬盘等,及其作用。六年级的时候,我自己的第一台计算机,就是自己设计,组装而成的。现在想想没什么,当时我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
鼓捣计算机大约是我人生第一次去尝试着认识一件复杂的东西。对我的认识论产生的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认识一件复杂的东西或一件复杂的事情?我的办法很简单,有逻辑的把需要认识的对象拆解成容易理解的各个部分,自然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如何能最快的认识(学习)事物?实践和好的老师。(我想来白林建筑,就是因为这里有很多实践机会和好的老师。)
我坚信人可以学会任何复杂的学问。我也不认为有什么学习上的困难是不能克服的。
这不是虚言,我需要解决困难,经常需要这样想一下。前年,我就遇到过相对艰巨的一次考验。那是在武协,学一套特别复杂的拳法。师父教的时候,一时间,包括我在内基本上所有人都懵了,难度超大。这时,我没有急着去模仿招式,而是在头脑里尽可能的把一个招式的几个动作分解成适合我理解的更多动作。然后把握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每一个动作,最后考虑配合。后来,大家公认我是同侪里悟性最高的。(你会遇到巨大的挫折!)
小学最后的阶段,我身上还发生了一件奇迹,别人的眼镜越来越厚,我是越来越薄,恰好在十二岁的时候完全不用戴眼镜了,正好是上初中的阶段。初中是电脑排位就近上学去的中关村中学,高中是保送的本校重点班。
中学的生活教会了我与人竞争。这时候我之前的积淀慢慢被激发了出来,又会学,又会玩,干什么都是佼佼者(人生经历太顺利,太自信!你会遇到巨大的挫折!)。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喜欢我,我也越来越出色,无论是什么方面的事情,只要稍微用点心,就能做得非常好。这一段的一帆风顺、战无不胜让我的自信心越来越强。
我在学习上很有灵气(太自信了吧!),尤其是到高中以后,课程难度加大了很多。更显出我思维上的优越性。当年我们的物理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鼓励我,说我思维极其敏捷,将来不搞科研都是中国的损失。那时候,300分满分的理科综合我能答270分以上,所以文理分班的时候,我根本没考虑去学文,因为好像大家都觉得学理科好,学文科都抬不起头来,没谁去想人生的意义。
高考报志愿,我才和家人商量我未来的路。老师说我不搞科研都是中国的损失,我只当是玩笑话的。因为我知道我性格不适合搞科研,不够勤奋,且忍受不了实验的枯燥。最了解我的还是家里人。
我爷爷引了八个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妈说的更为直白,她鼓励我学文科,学点人文类的东西,多学点文化。她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我,没有文化的功底,学理工科到一定的高度就上不去了。我深以为然,遂从文,填报了当时招收理科生的专业中最能接触文化的考古文物保护。
因果总是那么的奇妙。高考的时候,就是因为我文化修养的不够,我已经写不出一篇好的议论文了。八成是我死记硬背下来的一些论据不太切题,我的作文只得了保底的及格分。英语的写作业没什么高的立意。理综一交卷我就意识到一道三十分的物理大题让我搞失误了。这时候,我已经知道北大已经离我远去了(怎么样?太自信了吧!)
虽然,最后比一本线还高了一百多分,还是没够到北大的门槛。对我来说,这次挫折挺大。不过我毫不犹豫的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研究生去北大。(能不能北大退学?!)
本科去了首师大历史系(后成学院)的文物鉴定与保护专业(后考古与博物馆系)。虽然也算是个重点学校,而且还是学校里最强的系,但心里有挺长一段时间不舒服。更让我受刺激的是(性格太强的人不适合学设计!),在文科院系,我还没有其他同学懂得多。足足有半年多,才和同屋有了比较多的共同语言。
第一年的时候,我是后进生,因为一直没人教过我文科考试的题怎么答,我以前的线性思维都不好使了,文科的论述应该是举大量的例子紧扣论点说清楚一件事,就是写小议论文。这好像就是有文化的人的特有表达方式。第一年之后,我悟透了这个道理,从此年年都拿奖学金。
因为我那个专业是新建的,师资有限,压根没什么给理科生学的运用物理、化学知识的文物保护的课,大部分课都是历史课,作为没学过中学历史的理科生,我直接学的就是大学老师讲的历史。大学老师讲的历史被阉割的少,真正有精彩之观点,很吸引人,慢慢的我心中有了那种文化的情怀。
现在想想可能正是去首师大才有机会转成文科生学文化。首师大的小三门和文科特强,我到美术系学了中外美术,到音乐系学合唱与指挥,到文院学唐传奇,学近现代文学。没搞清楚美学史和美术史区别的系主任把美学史弄成了必修课,结果我们被迫去学美学这个哲学分支。也许想让我们管理考古工地,挖土农民。管理学也是必修课。
除了青铜器、玉器、陶瓷,还有鉴定宝石。除了考古的基础知识、还有博物馆的基础知识和陈列设计。还有田野考古的方法,以及画图和摄影。当然还有考古实习。
大学里,杂七杂八的,真学了不少杂学(杂学是成为大建筑师的必修功课!)。四年时间,光我买的书就放满了五个书柜。图书馆里所有的考古书,我都看过了,该懂的都懂了,也就顺理成章的考上北大了。
在北大,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讨论中学习,同学之间平时的互相影响,可能比上课听讲还要大。至少我认为,我们有几个头脑比较新的学生,对考古的认识非常好,超越了很多固步自封的教授。
作为研究生,我能做挺好的研究(说说你的研究方法论!)。但是我不明白我做的研究有什么用。反过来想,没有考古研究,会有很多历史问题无法解决,中国的历史不是这个样子。现在这个新样子有几个人知道呢?长期做无人问津的研究不适合我。像某电视节目一样,做用错误的价值观对待文物事,更非我辈所为。
公众需要高水平的文化教育。我认为我必须转行,从研究者改为表达者。原因很多,总的来说现在社会上更缺少的是对文化有过长期深入思考和正确认识的表达者。(通过生活体验,理解中国文化!)
建筑就是我现在所选择的一种对文化的表达方式。至少现在我认为是正确可行的。
 
二、关于社会
要我说对社会的认识,真是一言难尽。
刚说到社会上缺少对文化长期深入思考和正确认识者。我就围绕着这点漫谈一二。
我看来,现在社会的很多歪风邪气就是因为没文化。有文化,有追求的人自然可以做正义的事情,抗拒歪风邪气。当公民的整体文化素养提高时,政府对文化真正重视时,很多黑暗面自然就冰消雪解了。
从我的经历看,当今社会仍然可谓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很有一批基层干部,特别低俗,目光短浅。
二十年前,中国还有大量完整的村落和古城,阮仪三带着自己文物保护的抱负走了多少北方古城和江南小镇,亲自上门到政府,免费做保护规划。政府部门无人理睬。唯一被他精神感动的平遥政府按照他的理念规划,使得平遥古城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除此之外,他还保护了著名的周庄。他走访过的其他地方都拆完了,再花多功夫请他也无济于事了,很多他拜访过的政府部门悔之晚矣,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也已经不可再生了。
二十一世纪,中山会馆修缮,我的室友去那看,发现该修的没修,而廊下精美的砖雕已经变成了平平的水泥。他当时就打了举报热线。结果被无情的呵斥道,那地方不让进,你是怎么进去的!同样的事情,打电话报警,警察很慢之后来了,说,这是你家?不是你家,关你屁事。我也和他去文物局为保护古建筑做些正义的事情,亲身经历了官方的虚伪态度,政府部门职责所在,却能推脱就推脱。
德国一个建筑师面对我国丰富的古遗存说:“我们有的你们终究会有,你们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而我们做的事是自毁长城。
我看到的,现在很多先富起来的人,仍然在用下三滥的手段追名逐利。与民争利,子卖爷田。需要有一批有文化的人,用更好的、可持续方式功成名就,巧用文化软实力,得到实利,告诉那些人,什么是好的经营方式。
很多掌握着权柄的人,被暴增的金钱迷失了自己,根本没意识到自己要的最根本的利益是什么。需要我们这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去点醒他们。
满世界看看,英国信托(British trust)是全世界上声誉最好的企业之一,通过保护文物古迹,真的是名利双收。同样性质的企业中国信托,大名鼎鼎的中信,反而为了所谓的发展,破坏了不少文物古迹。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就是因为有些人没有文化,没有思想,认识不到,将蕴含着无数文化信息的遗存不当财富当障碍。而又喜欢外行指导内行。
所以说,这个社会缺少的就是有文化,有自由思想,又能表达的人。像刚刚获得普利诺兹奖的王澍教授,称建筑师首先应是个哲人,做的“宋街”。像我们的白林教授,称建筑是思想的容器,做的“常州商业街”。
仗义每多屠狗辈,当权者被迷了眼,有不少忧国忧民的国人对正义的事业有极强的热心。有时候从微博上就能看到,真的可爱,可敬,挺令人感动的。但是,可以理解这些同志的专业素养稍差,有时会说上一些不是很恰当的话,有时好心办了坏事。
不管我看到过多少黑暗,我的心态还是乐观的,因为我读过历史历朝历代什么时候能少了黑暗呢?我很高兴的看到现在政府对文化越来越重视,我认为未来的五十年是文化大力发展的五十年。搞文化在未来还是很光明的。
 
三、关于建筑
我是外行,从没从专业的角度学过建筑。但我对建筑绝不陌生。
我在考古实习的时候,亲手挖过好几种房子,见过的就更多了,有剖面呈等腰三角形的圆形半地穴式房子,有一个灶坑在中间。有龙山时代带白灰面的房子,也有窑洞,西周时期建筑的夯土基槽。也挖出过土坯、砖、瓦。
四个半的唐代建筑,我看过两个半,有五台山的佛光寺、南禅寺,有正定开元寺的半个钟楼。八大辽构看过六个。宋金元明清的建筑不计其数了。
古建筑大都很好,但好的建筑并不非得是仿古建筑。但至少,我们有责任要把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化好好领悟,做更好的建筑。
 
什么是好的建筑,我外行姑妄言之。
第一,要有美,美是一个哲学概念,说起来反而复杂了,有羊大之美和羊人之美。我这里就用一个直白的词汇,建筑需要漂亮,符合大众的审美。这是一个不太好界定的模糊概念。其实是最容易实现的。
第二,建筑应该以人为本。这个人不仅仅是设计师的金主,应该是人民。要注重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方面,应该给使用建筑的人使用上的方便、舒适、安全。同时也应该对建筑周边的人负责。不能因为这个建筑的存在,对周边他人的利益产生损失。我想前者大部分建筑师都做到了的事情。后者就不是所有人能做到了。几年前,我家周围新建的一座高楼遮挡了周边一座中学的不少阳光。一个老街区马路的拓宽,围栏的修建,使得腿脚不便的老人再也见不到以前常在街头巷尾唠家常的老街坊。
第三,建筑应该蕴含着比较高尚的思想文化。
如果说上一点,是建筑功能性上的考量。这一点就是体现城市面貌,国家面貌,民族面貌的地方。这一点是评价一个建筑好坏的重要标准。“出彩”的地方,“扬我国威”的地方。在中国,建筑中凝聚着丰富的历史,体现着传统美德,表达着某种情怀等等,都可以说的上是蕴含着思想文化。
第四、建筑应该具备一定宣教功能
这是一个更高的要求。很多时候,建筑本身确实有很多优秀之处。但是不能被他人所理解,很多功夫就白做了。我认为一个好的建筑,不仅仅是设计师本人能懂,内行能懂。通过一定的辅助表达形式,外行也能懂,公众都能懂。这就真正为提高公民的整体修养做出贡献了,超越了建筑的基本功能,达到一个高度。
这几点是我能想到的一点粗浅的认识,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也并非僵化的缺一不可。每做一个设计,考虑全面些,尽力就好。
 
四、人生规划
之前在我的意愿书里,其实已经把该说的都说的很多了。不再赘述,简而言之,因为我是学习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在本专业内感觉不能顺畅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我发现,建筑设计这个行业,非常适合我天马行空的想法。又有机会把我心中的文化表现出来,又能给大家看。
具体的说,我决定转到建筑设计行业,给自己定了新的发展计划。
 
第一步,尽可能快速的登堂入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尽可能快速的把基础的知识学会,达到可以实践的程度。
第二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多思考,勤动手,达到业内的高水平。全面发展,为更好实现自己的抱负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有可能的话,向外国最高水平的大师请教。给自己一个成为大师的契机,更多的话语权,可以更好的实现我发扬中国文化的愿望。
 
LK
20120405
 
 
李可
20120405
 

上一篇:35 入职申请报告-(GY)-20111212
下一篇:37 入职申请报告-(ZHL)-20120411

热点

    16 入职申请报告-(LJD)-20090820

    李继东2009年8月20日认 知这篇论文是我对自己,对社会,对建筑学,和未来的认知。我成长在一个农村家庭,父母给了我一个朴实坚韧的性格,

    01  入职申请报告-(XYF)-20070125

    01 入职申请报告-(XYF)-20070125

    20070125谢云峰自 我 认 识一、对本职工作的认识 建筑表现是计算机图形图像应用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建筑表现的结果使奋斗在建筑领域的设

    02  入职申请报告-(THH)-20070129

    02 入职申请报告-(THH)-20070129

    建筑杂感建筑是什么?建筑之初就是一个场所,这个场所需要一个形式,能体现其氛围或能满足其功能需要的形式。路易斯·康曾经说过:建筑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