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学员天地 > 详细内容

19 入职申请报告-(SJ)-20090901

    来源:白林建筑  |  作者:  点击量:   2017-09-19

内容导读:09-9-1 SJ入职报告 首先,对先生表示深深的歉意,迟迟未回邮件的原因,并不是没有时间,而是因为在你低头一直努力向前走的时候,突然停下来思考自己究竟要走向哪里,到底要怎么样走下去的时候,发现触碰到了自己内心深处一直逃避的东西,几天来思想在做激烈的交锋(交...

09-9-1
SJ入职报告
首先,对先生表示深深的歉意,迟迟未回邮件的原因,并不是没有时间,而是因为在你低头一直努力向前走的时候,突然停下来思考自己究竟要走向哪里,到底要怎么样走下去的时候,发现触碰到了自己内心深处一直逃避的东西,几天来思想在做激烈的交锋(交锋的焦点是什么?),迟迟不敢做出决定(困惑的焦点是什么?),但既然有机会停下来好好想一下关于自己,社会,建筑,发展的计划,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全当一个彷徨的孩子对于导师或者父母的一种倾诉吧,希望先生理解,批评指正。
 
——关于自己
“自己给自己定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认为是天下最难回答的问题,(也许也是最容易回答的问题),我想了一下周围的人对我的评价:
1.   “开朗的人;
2.   自我意识很强的人;
3.   适应能力强;
4.   随性的人;(与2矛盾)
5.   有点迷糊;(与2矛盾)
6.   内心有点脆弱;(与3矛盾)
7.   很纤细,做出的东西很轻盈;
8.   有虚荣心;
9.   内心想很多,外表很随意;
10. 不太有自信;(阐述理由)
11. 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
12. 有点挑剔;
13. 比较麻木;(与2矛盾)……
回答:这个只是客观陈述别人对我的一些看法,所以我认为不存在矛盾,你在每个人眼中应该都是不太一样的吧!
还有很多很多,说的都对,但肯定不能反应真实的自己(那么,什么是真实的自己呢?),不同的时间,地点,所处的环境的差异,当时的精神状态,不同的机遇,都可以对一个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别人眼中的你都是不同,和你认识的自己也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我认为对自已的认识相对于别人来说没有那么重要,每个人衡量别人的时候都有一套自己的价值体系和理论(想知道你的体系和理论,能不能阐述一下呢),都是主观的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喜欢幽默大气,不斤斤计较,不装腔作势有清晰的价值观的人交往,从中可以反映一些我的衡量别人的标准吧!  
 
    基于以上,谈一下自己的经历和对自我的一些剖析:
第一个阶段:进入门槛的欣喜
1999年,在基本发挥了自己高中水平的情况下,考入了长沙理工大学,就读建筑学系,有一个小插曲就是一直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之后我才知道建筑学本科是五年制的(感觉是误闯进了建筑学?),
是的,但幸运的是正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家里也没有人接受过专门的建筑学培训,可以说,我的建筑生涯就这样从一无所知开始了,自己仿佛是步入了一个崭新世界的孩子,对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像画水彩之前的裱纸都充满乐趣(这个印象比较深刻),从入学到之后的两年,算是比较兴奋的入门时期。
第二个阶段:专业理论的学习时期
不同于画画,陆续的开始学习构成原理,建筑史,构造,结构等等专业课程,并学习使用计算机绘图,这段时间大体是枯燥和忙碌的,当时自己更偏好建筑史的课,对于一些构造节点也很着迷,也体会了交作业前夜通宵达旦的赶图,当时对于自己交出的每次作业,总是觉得欠缺一些灵感和激动人心的地方(现在自己的设计中有了激动人心的地方吗?),
有时候有让自己激动一下的地方,比如自己之前的想法,表现或模型之后的效果比自己想象的好。
觉得其他同学的作业总有自己想不到的好的处理方式,渐渐的对自己的天赋和能力产生了一些质疑,觉得自己太循规蹈矩,没有一些很另类和大胆的想法。(当时心情的写照)
第三个阶段:实习与考研
大五一开始就是到设计公司实习,当时为了检验自己,只身跑到深圳,敲开好多家公司的门,向他们推荐自己,最终综合考虑选择了深圳电子院,实习4个月的时间,做了一些计算面积,填色,方案深化的工作,并和带我的所长完成了一个工业园区配套宿舍和食堂的方案设计,能够实践心情是激动的,但结果和我的期望还是有差距的,当时的期望恨不得能有一个机会让自己展现自己的才华,做一个华丽的设计,得到大家的认可(现在看来比较幼稚),但同时还有矛盾的心情就是又惧怕这样的机会,怕自己的能力不行反而搞得更糟,因此也错过了一些机会,自己的内心痛苦的挣扎,并寻找解决的办法,后来分析认为自己的自信心不足,没有足够的专业能力作为基础,因此,虽然在实习指导师傅的再三劝说留下来的情况下,2003年10月4号,我还是返回学校决定考研,也许想证明一些什么。(这个日子记得很清楚,当时经过了太多内心的挣扎)(换单位是不是又面临做决定的挣扎?挣扎的焦点是什么?自问心底)
关于换工作,确实没有想太多
 
到04年元月,经历了不算太长时间的枯燥的复习,考研结束,整个复习过程建筑历史方面感觉比较轻松,大概因为平时上课兴趣也比较大的缘故,构造由于当时没有一些实际经验,只是死记了很多,大概拿出了一半的时间复习英语和政治,年后回来被通知去湖南大学复试,6小时的快题,是一个3000平米的活动中心的设计。当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你没有时间想那么多,只是在马不停蹄的向前走,笔试——面试——等通知——接到通知——开始读研。但自己又一次陷入矛盾之中。(真是要命),当你一直全力以赴的目标实现时,你还在想到底为了这个目标值不值得时(目标究竟是什么?为此需要建立什么样的价值判断体系,才能解决值不值的疑问。能阐述一下吗?)
没有很了解这个问题的意思,但当时的目标就是通过考上研究生进行深入的专业的学习,所有首要的就是要考上研究生,当时我只能想到的路只有这样。
 
是一件悲哀的事,就是这个心态一直萦绕在我整个读研期间。
第四个阶段:读研的彷徨和闯荡
读研期间,课程少,同学们之间更热衷于出去兼职或者到导师的工作室上班,戏谑的称呼自己的导师“老板”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我是一个比较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人,而且认为呆在学校三年简直就把时间荒废了,确定了自己以后不会去做老师和从政后,觉得还是出来实践最重要,这个结果似乎违背了考研的初衷,因为当我还没有把手里的“刀”磨的更亮的时候,我又出发了,我发现也许走出学校才能把自己的武器升级,而不是在学校里。06年初,读研刚过了一年多,我从辽宁过完年没有回学校,直接来到北京实习。(现在,想想为什么读研?读研究竟学到了什么?具体能一条一条说说吗?)
目前我依然认为读研是我比较失败的经历,当然大部分的原因应该是自己当时的心态不好,也没有好好的上课,太过浮躁。
第五个阶段:工作
抛去了读研时消极的心态,自己倒是很快融入了工作中,从一开始查找资料到参与设计,到最后自己主创的设计被认可,三年来,体会到了自己一点一点的进步,体会到了价值有所体现的快乐,设计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东西,好坏众说纷纭(真的没有标准吗?希望说说你的想法。),
我认为没有统一的标准,时间,空间,地点,人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建筑本身就是需要接受大众评审的,不应该有对错的设计,只有适合不适合的设计。
只要被人认可和接受一点,就是应该值得快乐的事情。
回想起来几年走过的路,有过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有痛苦有挣扎有彷徨有不安有兴奋有激动有愤怒但至少说明自己是发至内心的热爱这一行的(热爱的究竟是什么呢?能不能具体地表述一下呢?),自己越来越希望能够静下心来(你如何才能静下来呢?——假如你真正能够不以挣钱为第一目的的话…。),踏踏实实的学习,做建筑,做设计,不为成为明星建筑师,能够为社会做一些负责任的设计,寻求自我价值的释放就足够了(那么,把“得到”变成社会的自然而然的回馈。)
 
——对于社会
我完全把自己归入涉世未深的队伍,真实的社会有很多角落是触碰不到的,我所得到和积累的一些经验,也仅仅是在工作和与人交往过程的一些收获。
首先,我是一个接受度很广的人,都说大学是社会的缩影,我差不多天生是一个容易和别人打交道的人,同学中,形形色色性格的人都可以和我成为朋友(什么样的朋友?什么程度的朋友?),当然谈工作只是指工作中能够合作的朋友,或者可以这样说,把合作的同事看作朋友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每个人都有不同深度的朋友,而且应该普遍属于金字塔型。
 
我觉得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要试图改变别人,而是让自己去接受,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的改变,同时也要接受不同的人对你的各种看法,因为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认可你这个态度)。所以一直群众基础很好,这也为之后我在工作中快速融入同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时代一直为能够做出前卫,炫目的建筑(应该是“图纸”,不是建筑,对吗?)对,“建筑”还谈不上
而自豪,但其实真正进入社会,需要你做的东西其实是最基本的东西,也许在很多条件制约后,你的发挥余地有限(我不这么认为——这是我的建筑观),充分体会了做设计就是“戴着镣铐跳舞”,社会有时候还是很残酷的,它大多数时候只需要你是一个建筑师,而不是一个设计师。
     投标是很锻炼人的工作,这几年,我也参加了很多个项目的投标竞赛,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使得自己可以跳出单纯设计的小圈子,站在更大的背景下看问题,会分析对手的优势所在,会分析甲方的喜好,通过会议讨论察言观色等等,这些都是对设计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我觉得也是一个建筑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我觉得现代社会EQ高的人才有可能能成为将才,才华横溢的设计师EQ不高的话最多只能是一名“军师”。
 
——对于建筑
    记得面试的时候您问我“什么是建筑”,“什么是设计?”我当时大概的回答是建筑就是房子,设计就是盖房子,这大概是您听过的最土,最通俗的解释吧,不过我认为基本是正确的,建筑就是人为了生理和精神上的需求而赋予了各种功能的房子,而设计就是建筑师使建筑所呈现的不同的外在形式,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对于建筑设计的过程,从寻找(应该是“发现”)问题开始,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基于现实,在自己的逻辑内寻找正确的解,这个过程很重要,每个人都可以找出这道题不同的“解”,这就形成了所谓的风格,每一种风格就都有了支撑自己的理论。
    我认为对于建筑本身而言,我们更应该关注使用者的感受,前期的调研和后期建成使用的信息回馈也很重要,建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外形大概只占到整个建筑设计过程的五分之一吧,现在很多像我这样年轻的建筑师过多的追求建筑新奇特的形式,我认为是一个误区,(虽然自己难免也会这样)建筑前期对于项目定位的调研,平面功能,项目(应该是“设计意图”)的表达等也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独立出整个过程而存在。
 
——关于职业规划
当初工作的时候就想到底去事务所还是大型设计院工作而矛盾抉择了很久,其实到目前自己也没有答案,这也许就像我们每个人看建筑得出的不同结论一样,“一千个观众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永远没有正确的答案,只有适合你的答案。三年的工作时间实在不算太长,但是在事务所工作的经历让我成长的更快,接触到更多,当然这也有利有弊,你可能一直做你擅长的那一部分,却很少会照顾到整个设计过程,比如到目前为止,我的思维一直很“宏观”,因为一直以来我都在做前期的方案设计,把一个设计深化下去就比较难(我觉得,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真正找到建筑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础的思维方式所致。),希望通过学习和前辈的指点能够找到努力的方向(你自己认为的方向是什么?)
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通过实践我希望自己能提高深入设计的能力(现在究竟到什么程度?),增加解决问题的手段(比如你具体缺少什么手段?);对于自己的迷茫和彷徨,我希望能够在前辈的直接指导下,引导自己,指点迷津,多读书(三年你读了什么书吗?举例),多思考(思考最多的问题是什么——困惑是什么?能不能列出几项呢?),多了解方方面面的知识,随着经验的增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实力,不只为做一名优秀的建筑师,更为做一个优秀的对社会有益的人(优秀的建筑师和优秀的对社会有益的人两者的关系是什么?有本质区别吗?)。
 
——关于对事务所的印象
    面试前认真的翻看了公司的网站和一些先生的访谈新闻,对于事务所最大的印象就是一位学者型的建筑师领导的一个有思想的事务所,对于这一点我是非常的崇拜和尊重的。我认为每一个有责任的建筑师都会有这样的理想,但由于有很多现实压力和社会大环境,迫使大部分人放弃了,当然,我不希望自己也是这样。
    那天到工作室,一进去就看到里面挂满着写满字的草图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小小的工作室到处洋溢着建筑师的激情与梦想。同时先生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态度,毫不掩饰和做作的谈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着能在先生手把手的带领下工作,应该是人生中难得的机会吧……
 
以上是在先生的最后通牒下的熬夜之作,很多问题并没有完全展开来谈,主要把自己的一些迷茫之处和一些刚刚进入社会不久的浅薄的认识记录下来,全当是对自己几年来的一个回顾,希望得到先生的批评指点,无论结局如何,交流的过程也是受益匪浅。
                                           2009-9-1  SJ
 
以上文中您提出的问题没有一一作答,因为有些由于水平有限,现在确实不知道怎么样回答(很理解!但当下怎么想就怎么回答——不就符合你的简单原则了吗)。以下是对您提出问题的思考:
 
1.  你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简单,谦虚,幽默,互相尊重——我们的入所考察符合这些原则吗?有点不太简单,是吗?
 
2.  你的优点是什么?有哪些缺点?
我认为优点有:生活中乐观向上,工作中会全力以赴,崇尚独立和自由
缺点有:有时候缺乏自信,马虎虚荣心……(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不容易)
3.  你觉得你的父母给你遗传了什么基因?
应该有爸爸的细腻的心思和妈妈乐观大气的性格(比如,体现在什么地方?)
 
4.  你找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要求是什么?为什么?
换工作的最基本的想法就是希望改变环境,也就是能有机会接触一些不同于现在公司的东西,比如工作方法,思考模式,项目的类型等(我了解贵所有城市设计的项目,这个自己接触就比较少),也是检验一下自己;选择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首先要了解公司对于自己的定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够胜任工作(怎么知道你的优势是什么?能否胜任呢?);其次因为我工作以来一直做前期的概念到方案比较多,技术方面比较薄弱,希望有机会了解设计的整个过程,提高自己。在这里也回答一下关于我提出的18万年薪的想法,其实没有想太多,一个成熟的项目负责人超出我的能力范围,应该定位为一个有能力独立完成概念到方案设计的建筑师(能完成和完成度很好结果相差很大,可承诺的10-14万),也希望知道事务所对于我的职责和薪水的定位。
 
5.  发给了你一些我们员工写的东西,你有何感想?
我自己是一个不太善于文字表达的人,平时也没有记日记之类的习惯,梳理自己很重要,但我认为可以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不排除有人有应付之嫌(只是我的想法,有时我也这么认为,但是我还是认为真实的表达能反映一定的思想。应付的人本质上是在糊弄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徐俊和邵海红的两篇,杨文博的情况比较普遍。
 
6.  你对我们的这种做法有什么样的认识?希望能具体阐述一下。
通过文字的了解只是第一步的了解,是必要的,但不会那么重要。我认为我目前的心态还没有到能够静下心来仔细的剖析自己的程度(你为什么将这么重要的事情搁置了呢?——你在忙什么?为什么?),只是写了一些自己的肤浅的看法,应该会随着不断的学习,见识的增加,素质的提高,知识的丰富等会不断的有不同的想法和发现。(你说的是滚雪球。那么,核心部分是什么?为什么能越滚越滚大呢?如果没有心怎么能滚起来呢?我觉得你应该有,只是缺乏静心发现。如果真的没有,那么你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我觉的你下面的困惑之源可能就来自这里。)
 
7.  思考最多的问题是什么——困惑是什么?
想最多的问题应该是不知道自己在建筑设计这条路上到底能走多远,走多好(一、不真正了解建筑。二、不真正了解自己。还有一种可能,即不能够真正忠实自己。),目前只是自己的一个谋生手段(缺乏真正的自信!),还没有找到能够激励自己的更多的理由,这是一直以来最大的困惑。(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觉得需要解决看世界的认识问题,解决什么是世界?什么是自己?什么是有价值的一类的问题。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并不在于他是在坐办公室里画图还是在工地上搬砖,而是谋道还是谋食。  只是为了谋生你绝不会有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幸福感。没有真正精神上快乐的支撑你怎么能走远呢?怎么能走好呢?)
 
8.  你对教授别人有兴趣吗?比如教给别人技能、设计方法、设计技巧等。
我是乐于与人分享的人,希望能够互相交流学习。
 
9.  你能到外地出差吗?
当然能。
10.你爱人支持你的工作吗?对你的要求是什么?(我们这里有过,本人比较好,爱人很不支持她的工作的经历。请不要见怪。)
相对独立和自由,互相支持是我和爱人之间达成的共识。他现在中国科学院就读博士研究生,目前我们的生活没有大的变化,但不排除以后不会有,比如出国等。
 
也许我的迷茫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觉我人生的小船已经驶离了此岸,越走越远,但是又看不到彼岸,漂在茫茫的大海中(缺乏人生方向,所以漂泊。),对于每一个处于我这个阶段的人来说应该是很普遍的现象的(是这样的吗?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阶段,真的应该认真对待,把握好方向,找到动力之源。否则,这可能是人生职业生涯健康与否的分水岭。), 所以也许不要想太多,努力的向前走就好了。(绝不是这样,方向一定要正确!)
 
也希望能够了解白老师是否也有这样的心里经历,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是怎样想的呢,当年选择的路现在回过头看来如何?
 
感谢您白忙之中与我交流,希望得到您的指导与帮助。  
                                                     2009-9-8SJ
你可以看出,我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
 
                                                                                  

上一篇:18 入职申请报告-(PLY)-20090824
下一篇:20 入职申请报告-(FZJ)-20091016

热点

    16 入职申请报告-(LJD)-20090820

    李继东2009年8月20日认 知这篇论文是我对自己,对社会,对建筑学,和未来的认知。我成长在一个农村家庭,父母给了我一个朴实坚韧的性格,

    01  入职申请报告-(XYF)-20070125

    01 入职申请报告-(XYF)-20070125

    20070125谢云峰自 我 认 识一、对本职工作的认识 建筑表现是计算机图形图像应用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建筑表现的结果使奋斗在建筑领域的设

    02  入职申请报告-(THH)-20070129

    02 入职申请报告-(THH)-20070129

    建筑杂感建筑是什么?建筑之初就是一个场所,这个场所需要一个形式,能体现其氛围或能满足其功能需要的形式。路易斯·康曾经说过:建筑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