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与方法 > 建筑理论 > 详细内容

关于中国传统住宅的空间结构及生活的对应关系的研究(在日博士论文)

    来源:白林建筑  |  作者:白林  点击量:   2014-07-22

内容导读:中国传统住宅的空间构成以及与生活的对应关系研究 ——西安四合院住宅的案例 论文要旨: 本论文是一部以中国西安的传统住宅四合院为研究对象,就它的空间构成和在四合院住宅中的传统生活的对应关系进行考察,探明四合院住宅的构成原理及特性为目的的研究论文...

中国传统住宅的空间构成以及与生活的对应关系研究
——西安四合院住宅的案例

 
论文要旨:

      本论文是一部以中国西安的传统住宅四合院为研究对象,就它的空间构成和在四合院住宅中的传统生活的对应关系进行考察,探明四合院住宅的构成原理及特性为目的的研究论文。

       四合院住宅是由外部空间(院子)和围绕在其周围的建筑物构成的住居形式。这种汉民族固有的传统住居形式。不仅在全国汉民族地区很普通,而且对少数民族的住居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在全国境内,四合院是具有非常单纯、明快的形态,具有满足人们生活必须的安全性、舒适性等基本要求的普遍性。同时具有能够适应多种气候环境、经济条件、生活样式的柔软性等形态方式。明确四合院形态体系是本论文的一个论题。

    另外,四合院还有一个重要特质,将中国传统的世界观,祖先崇拜,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等儒教的基本传统论理及传统的社会形态融入在其中,这也是本论文要具体探明的一个论题。
     本研究的直接动机就在于对中国住居的理解和解释,这种理解将成为今后住居规划的基础。而且通过本研究,如实记录下传统四合院的实态,使其成为基础资料,对今后研究逐渐淡忘,遗失的传统生活史,都市社会史也是一份重要的有价值的资料。
 
       本论文是以地理位置居中国之中央的历史古都。西安为调查地域与生活相关之调查时期限定在解放前,根据调查整理的数据资料进行考察研究。

      论文分序章、正论三章、结束章三部分。序论主要论述了研究的目的,方法、调查的程序及本研究的特征。

      第一章  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构成和传统论理及生活的概况进行了考察。首先,介绍了日中两国研究者以往的研究情况,明确了中国传统住宅相关研究的问题点和课题,其次对四合院住宅的空间构成基本要素“一明两暗”院子及平面形式进行考察。四合院的历史及对其它建筑、民族、住居形式的影响进行了讨论,而且从四合院的空间构成概念的讨论开始。对反映中国传统世界观的四合院内中有外、外中有内、内外结合,内外相通的构造特质进行了讨论,最后例举了中国南、北方四合院的特征,中国儒家的传统论理和一般生活当中的礼仪,民间信仰、包括风水思想等与住居相关之问题进行了考察。

      第二章   从四合院空间的平面构成入手,根据实际测量,调查及询问调查得到的大量平面图,经过分类分析,明确了有关西安传统四合院空间构成的形成过程和特质,首先介绍西安的概要和调查概况,讨论西安的四合院的窄院,特征及和风土社会环境的关系。和四合院住宅的城市的关系,平面布置、构成要素、外观等进行了描述,而且采用被含糊的院子空间的概念在对原来的分类基准问题提出的同时,设定了在新轴线上分布的建筑物的数、间、进的基准,实行了西安四合院住宅的平面分类提出了四合院住宅的类型模型,最后对基本的构成过程原理作出推断。

      第三章  根据第二章明确了的四合院住宅的类型,空间构成和传统生活及传统论理的关系展开了讨论,首先对西安的传统生活的特征,研究对象时期的时代背景等与生活调查相关连的事项进行说明。其次对四合院住宅的居住者的经济状况和以据民族不同,分了上流阶级的四合院,一般百姓的四合院,回族的四合院三类,举例各种调查实例就和生活的对应关系及变态过程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日常生活方面,作为中央轴线上的共用空间,两侧分布的房间,作为个人空间使用的现象很多,非日常生活中,中央轴线上的室内空间除外,特别是院子空间,成为了主要舞台,另外,卧室是按一定序列设置,有二道门设置。有正院和偏院的设置内外有别的现象很是明显。传统论理的“祖先崇拜,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等在四合院的构成,空间使用上真实的反映出来。

       结束章,首先概括了空间构成和生活的对应关系二部分的研究成果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课题。最后指出了住宅是机能的东西,更是思想的器的。
 
 
 
        序 论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背景)

       四合院住宅是在二千多年间受到中国独特的文化、自然风土、各种社会现象的影响。经过长年累月的变化形成的一种样式化住宅,这种优秀的文化遗产,不论在国内国外,新时代的发展和继承传统文化方面都是重要的课题。

        本论文是把在中国传统住宅中,最为注目的四合院住宅工作为对象,把它的空间构成特征和传统生活样式之间的关系结合在一起进行考察,将明确四合院住宅的构成原理和四合院的特征为目的的,一篇研究论文。

       四合院住宅,不仅有简单明快的形态,同时有对多样的生活变化相对应的柔软性,因此它在中国多种多样的自然风土条件,不同民族文化,各种各样生活习惯并存的情况下,广泛分布。

       研究探明四合院的形态体系和它其中蕴藏的普遍思想其意义非常深远。有关传统住宅的研究,不仅仅是对作为文化遗产的传统住居的保存问题的研究,而且是和住宅的近代化,城市的近代化,生活的近代化问题密切相关的研究,本研究把对中国住居的理解和解释作为目的。为何如此是因为这种理解将会成为今后的住宅规划的基础。

      住宅是人们生活的容器。同时它也是自然风土、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科学技术诸要素的产物。如果建筑学的研究是明确它与自然状况或技术方面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的话。那另一方面伦理学、民俗学的研究则可以说是明确它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住宅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思想性的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为创造更加人性的自然的生活环境,不仅住宅的空间包括其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很有必要进行研究。

       在中国 ,1980年代以后,一时间掀起研究传统民居热,而这些研究针对全国各地珍贵的居住形式仅限于一般性介绍。大量的、认真的调查研究很少。特别遗憾的是和住宅相关的,传统生活的研究几乎没有进行过。在建筑学界,因文化大革命被中断十年的传统住宅的相关研究在改革开放以来被慢慢回复,尽管还远远不够,但包括农村在内的全国范围的调查研究,还是有很多成果。但是这些研究还主要限于形态论的,样式的一般考察,对和各种各样生活相关的研究非常的少。在社会学界从民国时代社会学的研究被禁止,生活方面的考察没有。解放后也是因政治上的理由,从生活方面的研究也几乎不能进行。

      中国各城市,在近年的经济改革,政策开放的进程中,遭受了过渡开发,文化遗产和景观被不断破坏。其中中国传统的城市住居“四合院民居”和传统街道面临重大的危机,就这样搁置不顾的话,在各地的历史城市中、四合院和传统街道就会被破坏始尽。传统住宅的消失的同时,恐怕连那些传统的生活痕迹也消失丢掉了。特别是经过文化大革命,作为残存下来的传统住宅,在这里曾经培育出的传统的生活可以说几乎丢失已尽。因此,在这些传统住宅被拆毁之前对其进行调查很有必要。而且趁了解这些传统生活的人还健有的的时候,对于传统住宅的传统生活进行记录、整理,对我们来讲是非常急紧的课题。

        另外,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有效的使用在新的挑战当中。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解放后在建筑界,建筑家都做过各种各样的试探性工作,5、60年代大屋顶建筑,80年代的民居热,传统民居的形式片面画的引用,称之为继承传统。但是,那个都是仅仅是建筑形象相似的多,恢复体现优秀传统的近代建筑的好例非常少。要复活传统不是单纯的形式上的像,形式背后,潜在的传统的意义也要探索明白,形空间和具有密切关系的生活不充分理解是不行的,这是因为建筑是承载人们生活的容器。

       近年以来,日本学者对中国的城市规划到住宅问题进行了许多调查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得了一定的好评,但遗憾的是这些成果,能够让当地认可,接收的不多,这里有方方面面的原因,其中对中国人的生活文化,特别是对传统的生活理解不深,不透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外国人民在中国短期逗留期间,深入调查地人们的生活内部去是件困难的事。所以将这些优秀的研究成果和中国的人们的生活连结在一起,的确是留学生的使命。
依照上述的情况,本研究通过中国历史古都西安的传统四合院住宅,将探明,中国代表性的传统住宅形式“四合院”的特性和于此培养形成的生活样式的关系作为本研究的目的。

       另外,从西安四合院住宅的空间特征及平面类型入手,把握它的空间构成,同时对它的构成过程原理进行推论考察。进而对在此产生出的日常、非日常的各种生活样式和四合院空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进行研究。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论文主要是对传统住宅的传统空间的使用方向的相关研究作为前提。首先选定研究对象为中国西安,它有什么样的住宅类型,是由什么样的空间构成的,在对此明了的基础上,对这种住宅空间具体是如何被使用作深入研究。即本研究分为二大内容。一是研究依据西安传统住宅的空间构成的平面类型,另一是研究住宅空间和生活的对应关系。

1、研究对象范围及理由
     以在中国西安旧街区(清时代的西安城区域)的传统四合院为研究对象。
     这里所说的传统四合院,基本上是解决前用传统施工方法建造的四合院住宅;传统生活定义在49年新中国成立前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为传统生活。
     中 华民国时代正是中国新近代思想风吹进多少涉及到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的时期。这期间,西安的传统意识很强,从地理上,历史上都影响不大,基本上到解放前还是继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另外,把西安传统四合院作为考察对象除上述理由之外,还有西安四合院的空间构成明确、简朴,这种手法和其它地方的相比较是显而易见的。再说,市中心部有少数民族(回族)集中居住他到也居住在四合院住宅中,在多民族的中国,不同民族的生活,对四合院的空间构成的影响如何,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

2、研究方法
      为达到上述研究的目的,基本上从两个视点开始进行研究。首先1)建筑学的视点,即利用空间构成类型化,其二2)生活学的视点,即通过生活样式分类。通过这些分类,来考察研究,各种各样的空间构成和生活样式的相互关系。

        具体是依据调查得到的样本进行分析。现场调查则采用建筑学的方法和社会学的方法。即关于住宅的空间构成采用建筑规划的方法,关于生活样式和上年纪的四合院内居住者进行直接采访的方法。

       现在不仅是西安,全国各地残留下的传统住宅,经过49年解放后几次政治运动,其空间构成和生活内容已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此,用和现居住者进行直接观察的民族诸学方法,很难对传统住宅和其中生活行为的对应关系进行检讨,例如,本来一座四合院由一个家居住。解放后几乎所有的四合院中有多个家庭在居住,所以,四合院住宅中,培育出的生活内容也和原来大相径庭。另外,打个比方,原形尽管很好的保存下来了,最了解住宅空间的传统使用者却被迁移不在此处了。

        根据现状本研究,为把传统四合院的空间和生活的对应关系,分以下4个部分开进行了探讨。

1)对以前有关中国传统四合院住宅和传统生活的研究进行检讨。
2)关于西安及周边的四合院住宅和传统的生活,民俗学的检讨。
3)通过现场具体调查,依据上流阶层,一般百姓,回族的生活对住宅空间使用状况进行调研。
4)通过上述检讨结果,明确有关于四合院空间和生活的对应及传统论理和空间的对应关系。


3、关于分析

      对按下记的基本课题进行分析
1)西安有什么样的住宅类型,它的空间构成和生活样式的特征是什么?
2)针对各种各样的平面类型,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点,不同点?
3)关于上流阶层和一般百姓的住宅空间构成和生活他们各自都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
    4)回族四合院和汉族四合院有什么不同?回族的信仰是如何反映在四合院的空间的?


即本论着眼点如以下几点

1)西安传统四合院住宅根据什么样的空间构成的,用类型化来明确。
2)按照被类型化的空间构成模型,考察四合院住宅的空间构成过程原理。
3)明确在西安传统四合院中育孕出的日常,非日常生活样式和住宅的空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4)从对西安汉族和回族的住宅及生活样式的相互比较,发掘各自的住宅空间和生活之间的相关特征。
5)在日常,非日常诸生活中着眼于四合院中最具特征的“院子”和重要的空间构成要素“二门”明确它的特征。
6)着眼被当做四合院最有特征的院子,搞清楚它的特征。
7)传统论理和信仰等给空间构了什么样的影响,换言之传统思想是如何反映在住宅空间的。



      第三节  以往的研究和本研究的位置

3—1 以往研究

     在中国有关传统住宅的空间构成的研究,主要的目的是从各地区的平面型分类,架构、配置、空间构成等方面来考察把握传统住宅的形态。在建筑学领域有一定的成果,作为最早的先行是刘敦真的「中国住宅概说」,另外有刘致平著,王其明增补的「中国居住建筑简史一城市、住宅、园林」,从文化大革命后的1980年开始,相继有关于传统民家研究的单订本出版,例如“浙江民居”、“福建民居”、“吉林民居”、“云南民居”等。而到了90年代“广东民居”、“苏州民居”、“陕西民居”等也问世了

      有关中国传统住宅平面形态分类的研究  1)有刘敦真的“中国住宅概说”分成九类,其中四合院作为一类,这是最早的对四合院的一般特征和全国分布进行说明的书籍;2)作为有关西安的研究,有大西国太朗研究组的研究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的张壁田,刘振亚研究组的研究。

      大西先生从历史都市的景观保护着手,提出西安市的景观问题,把同市的旧城区西南部的历史街区“德福巷地区”作为对象,针对传统民居群的景观保存和住环境的改善二大课题作了状况调查研究。得出1)在传统住居群四合院居住的原形很少[分割住居型]院内增建太多,住居环境恶化。2)各院落的增建物程度给街道景观也带来影响。3)私房户希望将来仍在四合院居住的约40%。

      张壁田、刘振亚等的研究,收集在单订本「陕西民居」,该书把陕西分为陕南、陕北、关中三个地区,大致的描述了这些地区的民居特征,对陕西整体民居的把握应该说有很大帮助。但是,该书把西安作为关中地区的一个地方,举出了西安的几个实例,没有对整个住宅进行分类。他们的研究对大致掌握陕西全域的民居状况有很重要的意义。但很遗憾关于西安的四合院,根据正式调查的分类没有涉及到。

    3—2 本研究的特征

     到现在为止,以全国省为对象的研究很多,单就一个城市的调查研究很少,另外,从个别的调查来看,倾向于介绍的很多,把握城市整体住宅状况的详细分类化很少,而且,仅在建筑学上的形状考察很多,生活(日常、非日常)和空间构成的关系方面的研究很少。
在此,本研究
a)限定有历史传统的都市西安为对象。
b)通过有关四合院住宅的大量(161间)的具体调查,来把握整体状况。
c)在明确空间构成后,进行平面的类型化处理。
d)以此为基础考察四合院住宅的构成过程原理。
e)进而对其中14间(家)进行与生活相关的调查,根据传统论理,就生活空间使用的空间构成进行考察。
f)对汉族和少数民族(回族)的杂居地区,就其住居空间构成的异同及具体生活使用上的异同进行详细考察,可以说是本研究的特征。
本研究有二个意义,一个是对濒临危机的西安的传统四合院调查整理。使其成为今后研究的基础资料和积累。另一个,对居住在四合院中的年长者直接采访,取得关于传统生活样式的第一手资料,于以记录保存。


第四节  论文的构成

     本论文,由研究方法,过程和以往研究等组成的序论和接下来的4章构成。


      第一章 在对作为关于中国传统住宅研究前提的传统住居相关的以往研究。四合院相关的以往研究,西安相关的以往研究的检讨之后,考察了中国传统四合院形成的自然的、风土的、社会的、历史的、思想的背景,另外描述了四合院住宅的基本构成和一般特性,而且就使四合院住宅空间构成受到很大影响的传统论理和传统生活样式,也就是从家族生活、家族形态,通过仪礼即冠婚葬祭和民间信仰等进行论述。有关传统的生活论理和民俗学的考察和空间构成及生活的关联考察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这些是全面了解传统四合院住宅特质的前提。

      第二章  是关于成为研究对象的西安传统四合院住宅的空间构成和构成要素及类型化的论述。首先介绍西安概况和调查概要。从四合院的名称定义的讨论开始,举出西安四合院的具体例子并就其构成要素,一般特征和形成原因作了一般考察之后,更是依据具体调查取得的大量(161间)平面图。分析西安四合院住宅的空间构成和样式分配,明确西安四合院住宅的类型。另外,制明了四合院的基本单位向水平、垂直两方向增殖的特征。并根据类型化推测四合院空间构成过程原理。

      第三章  关于西安传统四合院住宅的空间和生活对应关系的一般特征作了表述后,关于上流住宅、百姓住宅、回族住宅各自住居形式和生活样式的对应关系,以具体的调查例为基础进行讨论。

       首先,沿着具体的研究对象时期,调查项目的内容分析、记述方法进行讨论之后,就西安的一般社会状况和生活样式进行论述。
根据前一章的研究结果,从生活样式开始把四合院住宅分为三类(上流住宅、百姓住宅、国民住宅)从这三种类型生活和空间的对应关系入手,探明各自的空间使用特质。随后,阐述了这些四合院空间构成的特征。一面通过列举各自的具体事例,一面就食宿和空间的对应,日常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还有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分别讨论。

      第四章  是本论文的结论部分,首先分别对四合院住宅的空间构成特征和生活和空间的对应特征进行描述,然后,四合院住宅的空间构成体系的本质和传统理论给予空间构成的影响进行了考察论述,最后,考察了中国四合院住宅的思想性,得出一个结论传统的四合院住宅是思想的器。

     指出传统的四合院住宅是思想的器,并作为本论文的结论。

     第一章 中国的传统住宅和生活概要
     第一节 关于传统住居的以往研究
     第二节 中国传统住宅和四合院
     第三节 中国的传统论理和生活
     第一节  关于传统住居的以往研究
      这方面研究分为众多中国学者的研究和日本学者的研究二方面。

(一)中国学者的研究
       有关中国传统民居的研究,都是从解放后开始进行的。即使有也未发表。从解放后到1991年在全国出版的也仅有19册,众所周知,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65年开始到79年的期间也没有进行任何研究和发表。任何东西,可以说总体来讲,关于传统住宅的研究几乎没有,从下面的内容来看吧。

      首先,文化大革命前的研究有张仲的徽州明代住宅研究,同济大学建筑系的苏州旧住宅的研究,刘敦祯的中国住宅概说。
文革后,被差不多十年中断了的中国传统民居的研究又开始了,其中有中国建筑技术中心建筑史研究所的浙江省传统住宅研究荆其敏等的中国本土建筑研究,张弘寰的吉林省入传说住宅研究,荆其敏的“中国民居百题”,云南建筑设计院云南民居研究所的关于云南省代表性每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住宅的详细研究;高明珍等的福建省五十多个地方和集落的传统民居的研究,朱良文的云南省丽江那西族的传统民居的研究,荆其敏的覆土建筑的研究;陆元鼎等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研究,候继绕等的窑洞民居的研究;叶户桑的四川省藏族住宅的研究;李长杰的贵州和湖南省的接壤地桂北地区,侗族××族等住宅的研究,刘致平的中国居住建筑史的研究,陆元鼎的广东传统民居的研究陆元鼎主编的“中国传统民居和文化—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徐民苏的苏州传统民居的研究等。

      从以上举出有代表性来看,首先把刘敦祯的“中国住宅概论”提出,就如同书名,是中国住宅的概说。前半部分讲述了从古代开始明清时代的住宅史的概况,后半部分介绍了各地区的平面类型。这本书对关于中国住宅的研究有很大的贡献,这本书主要依据平面形态,将中国的住宅大致分为几个种类并对其一般特征和在全国的分布情况  做以说明。

      刘致平、王其明的(中国住宅建筑简史—城市、住宅、园林)是由二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中国历代的各个阶层(从贫穷的农民到富裕阶层,从百姓到官僚)的住宅园林及都市的建筑的概说,在这里主要记述了住居,园林的形成过程,各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所反映出的住居。园林、城市的概况和特征。另外住宅建筑和城市的关系及主要城市的规划和变迁。另外还有建筑的分布、构造、艺术性等也作了一定的分析,第二部分是“四川住宅建筑”它是作者在抗日战争期间对大量的民居进行了调查,以此汇集整理的该书对有关中国民族建筑形式的研究有很大贡献。

     另外一本作为研究中国住宅的书是“徽州明代住宅”。该书是1954年时对明时代住宅集中的安徽东南歙县,债 、休宁、屯溪四个地方的二十几个住宅的实测调查的报告书。该书对住宅的整体分布、平面、外观、构造及装饰设计等。做了详细表述,同时对自然条件,社会状况等也作了分析大量的实测图、照片,得到了是明时代的民间住宅研究的,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书的评价。

     文革后,研究逐渐的回复了,关于南方的住宅,有以集中了品质优良的苏州住宅为对象的“苏州民居”。该书作为苏州民居形成的背景,举出自然背景,约二千年的历史、商业、农业、文化教育的发展等要因,论述了城市集落空间的构成和苏州庭院的特征,还广泛的介绍了城市住宅,农村住宅的空间、构造、家具等等。

     另外还有由福建省的约五十余处的市、县、镇、村调查提供的有关明、清时期的传统住宅的很多实际图纸和照片,扁成的福建民居,该书讲述了受福建省的独特的自然状况,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历史、传统文化等的条件影响,形成的多样的独特的住宅形式,另外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一部分,平面分布、构造体系,外观及细部的装饰等方面。还保持了和汉族住居相同的特征,比如:中轴线的左右对称,院落系统,构造承重体系房屋坡度等。
北方的有关传统住宅的研究文章较南方的少,(吉林民居)是比较早的一本研究书。该书除了对吉林的汉族住居,还对满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住居的一般特征作了介绍,其内容的基本构成和福建民居相似。

      同样是北方的关于陕西民居的研究文献有陕西民居,1993年9月被出版因印刷数量少,不太知道。

     另外,作为建筑以外的应该关注的研究,有专攻文化人类学的周达生先生的研究,他将中国民居分为二种,一种为在北方典型的房屋没有铺设的土地周围、用土墙围起围墙式,上面勉强盖个屋顶称为(壁型)式,北京的四合院等正好与这种相当。(壁型)同时还有内庭型。另一种中国西南的典型房屋,柱子上屋架和屋顶组合,周围的墙是不轻的同等材料称为「屋顶型」,有云南西双版纳的长屋等为例。一般为外庭型。防备黄土和北狄的侵入北方住宅(壁型);多雨、湿润与木材丰富的南方住宅是个「屋顶式」。

       在中国古代(围墙式)和(屋顶式)隔着长江分为南、北到了新(近)时代(围墙式)的分布已跨过长江,(屋顶式)的分布被缩小到西南方的同时,它们俩样式的折衷性也开始出现,这就是揭示了汉族的向长江以南的发展。北方的围墙式住宅,为抵抗干燥,严寒很多都配备了坑,一层的房屋把院子围住,在那里得到充足的阳光照耀是比什么都好。相对在纬度低的长江流域开始到华南,为躲避开强烈的日晒利用中二层房屋或多层房屋抱围着又深又狭的天井的围墙式住居很常见,另外外部用高墙遮挡住,内部是各层的高床和有屋檐突出的木造轴组合式的建筑物,还有作为   庭的带天井的建筑物,这些可以认定为具有(围墙式)原型的折衷型。(1—1—13)

      从考古学看,最早提出高床住居的是安志敏的研究,他通过出土的遗迹构造和房屋关系画像资料入手讨论,指出汉代以前的杨子江以南广大的范围就分布了高床建筑。该论文动笔时,关于在先史时代中原就很优越,各地的文化只不过是中原文化的展开这种历史观仍然有克服力,这一点上,汉代前的中国住居“北方=竖穴/南方=高床”这种带有不同地域的传统的可能性予以认可的安的论文,推翻了对于以往的新石器时代的印象看法,成为文化发生多元化的先驱,很有新鲜感的论文。

      另外,还有在中国的权威建筑学杂志(建筑学报)(建筑师)等发表的论文,其它的建筑相关杂志上记载的有关传统民居的论文。
通过这些建筑可以看出,五、六十年关于传统民居的研究很少,八十年代以后的研究以少数民族的住居和独有的住居形式为对象的研究很多(如:土坯建筑、窑洞、客家土楼、云贵高原少数民族住居等等)关于在全国广泛分布着的四合院住宅的研究却格外的少。
1—2 日本学者的研究和共同研究

      首先,作为战前的研究有八木奖三郎,田村治郎等研究,战后中日建交前,关于中国建筑有关的研究很少,作为先驱有田中淡的研究。建交后逐渐开始交流,特别,近年倾力于中国住居综合为中心研究的浅川滋男的研究引人注目。其它还有以东京工业大学茶谷正洋等关于窑洞的研究,以茂木计一郎为中心的东京艺术大学中国住居研究组的中国东南部民居的空间构成、设计的研究、福建客家土楼的研究,青木志郎的中国黄河流域入窑洞式民家的研究等等。

      在研究中国传统住宅方面,日本学者中最有名的还是田中淡,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比如1)[中国住宅的类型]2)[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3)[中国的住居深层研究]4)[从中国建筑看寝殿造的源流]5)[中国的住居—四合院和南北的传统]6)[贵州侗族的高床住居和集落构成的调查研究]1)本对全国住宅资料进行收集地区差别做了概述,同时通过构造尝试对民家的体系作了分类。2)本讨论了民居构法的历史和南北的地方差别。3)本通过金瓶梅、红楼梦等文学作品的词组分析了四合院空间构造。4)本对作为寝殿造的祖先的[三合院][四合院]等封闭中庭建筑利用,发展出的先史开始到元代的遗迹对它的发展史作了概观描述。5)本对封闭中庭式住宅的发展和民间建筑技术的南北地方差别作了论述。1到5篇论文内容有重复综合看,可能说是把[中国住宅概况]的内容作了补充,充实的研究论文。

       近年引人注目的是浅川滋男的一系列的研究,通过他的代表作其博士论文「住的民族建筑学的考察—华南及周边」,可以看出它是从民族史的观点开始对杨子江以南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住居,建筑技术等综合考察的研究论文。借用他自己的话“我所关心的不是建筑史的研究,象论文的题目那样,不如说是从现在学的视点对浓厚的汉族居住空间的民族志的记述和分析为重点。”

       另外有茂木计一郎,稻次敏郎,片山和俊/东京艺术大学四国住居研究组的「中国民居空间的探索—群居类住—光、水、土」。
中国东南部的住空间,该研究组,以长江以南,东南部有特点的三个传统在居地区作为中心进行调查。这些地方,空间的特征明快,并对形成“光、水、土”住居的基本要素分别了举出实例,是首次把四合院,中国民居所具备的三个特点(天井一光,临水一水,土楼—土)和集合住居“群居类住居”的魅力。传达出来的好例子。

     另外有作为日中共同研究的日中联合民居调查团的中国北方传统农村集落,党家村的研究报告。大西国太郎作为代表的研究组的,关于中国西安都市景观和历史地区的保护自生的研究报告,铃核等人和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共同对苏州的研究,最近的是法政大学阵内秀信为代表的日本组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朱自为代表的中国组关于北京都市空间的构成原理和近代的变态过程的研究等。

     如上所述看日本学者的研究,最早也就是从战前开始的,根据正式的调查看,只是论证考察仅不是一小部分。从战后田中开始到最近很多学者,对中国的住宅研究倾其心力,取得很多成果,显示了其研究力量,但是,作为日本学者的研究,依然(还是)黄土高原的窑洞住宅,福建的客家土楼,贵州的高床住居等特殊的住居形式的研究很多,原本代表中国住居的四合院的研究很少,另外,从生活角度,语言问题,中国社会的个人生活等作为外国人把握方式的理由(原因)关于生活的调查特别的少。

1—3  关于西安及周边的研究

     作为和西安相关的研究,有张壁田和刘振亚研究组的研究,他们的研究从文革前开始,文革后80年代的研究成集中发表在单行本的“陕西民居”上该书。陕西省全域作为研究对象列举了各地的典型民居的实例,对其特征作了大致描述,限于关中地产的民居有独院式、纵多进式、横连式及纵横交错大型住宅的记述。

     作为有关西安及周边的日中共同研究,大西国太郎为中心的都市景观研究组和西安市规划局、规划院的一系列研究,是应该引人关注的东西,大西主要以都市景观的保存,再生视点着眼,在把握西安的都市景观的全体构造的基础上,选择了旧街区(域内)保存比较好的一处街区,通过该地区传统住居四合院的增建对景观破坏状况的详细调查,给出了作为改善策略的新四合院规划提案和为再生传统四合院住宅的博物馆式提案。遗憾的是这些提案,没有得到实施,但日本方面的研究态度和所付出的具体努力应该给予很高的评价。

1—4今后的课题

    综合上述关于中国传统住宅的研究,肯定了日中共同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的,也暴露出以下的问题。
1)关于特殊住居建筑的研究很多,比如少数民族的住居和窑洞住居。
2)高床式住居研究比墙式住居研究多,这可能它和日本的住居关联较深吧!
3)以全国、省为单位的大范围网络研究多,以围绕一个地区的研究少。
4)单纯关注建筑形式和生活样式相关联的研究少,这种研究方法还没有确立。

       从以上的研究倾向看,中国传统住宅的研究,到现在可以说有很大的成果拥有辽阔国土的中国,研究者的不足,特别是和日本、韩国相比较,正式的研究非常不够,大致粗略的多,今后更进一步围绕一个地区依据大量的调查,定性的类型化及从生活视点开始,探明住居的空间构成和生活样式的关联的综合研究很有必要。

       例如:在全国广泛分布的代表中国住居形式的四合院的研究,它的形成过程,传播途径,在全国的具体分布状况,包括地域的形态特征,汉族以外的使用状况和其它住居的关系,和生活的关系,和社会的关系等等很多课题。


第二节  中国传统住宅和四合院

2—1  中国传统住宅和四合院

       中国是一个幅源辽阔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各种各样的自然风水、生活习惯、民族信仰等相融合,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住居形式。可以说仅传统民居就有几十种,上百种。这种状况下,更把全国各地的传统住居讨论研究是一件非常困难,在此把有中国代表的传统四合院作为中心,就它的形成西安,思想背景,对其它建筑,其它民族的影响等概略式的介绍,并对四合院住宅的基本构成要素及一般特征作一简单描述:

     首先想介绍一下中国传统民居研究的失驱者刘敦祯的研究成果。刘先生的研究,把在全国分布的住宅就其平面形状分为了9种。
1)园形,王蒙古族的包
2)纵长方形 你始的穴居住居、云南、华北、华中等地
3)横长方形 住宅的基本形状,木行的方向长度有多种
4)
5)三合院 浙江、广州及上海附近 云南等地多
6)四合院  东北地区及北京多
7)三合院和四合院的合成形  江苏、浙江、四川多
8)环形   福建
9)穴居  河南、陕西、甘肃及宁夏

      另外,田中淡先生经过多年对中国住宅的研究,其《中国住宅构造的分类》作为一个研究成果,用于把握中国住宅的全体状况,非常有用,而且对所展示的进行了探讨。在中国住宅分类研究上得到了继刘敦祯先生的研究又迈进一大步的评价。

2—2 “一明两暗”和四合院

     在讨论四合院住宅之前,首先对上面提到刘敦祯先生分类中的横长方形住宅作一说明。它是中国住宅中,最最基本的形式,是在中国农村最常见的一种平面形式,中间大厅(家庭共用房间     )两侧是左右对称房间(私用房间),一般称为“一明两暗”这三个屋间构成的[一明两暗]就是三合院、四合院等[合院式住宅]的基本构成单位。也就是一个基本形四合院由四个“一明两暗”三合院是三个“一明两暗”构成的。
“一明两暗”如图1—2—2所示,由中央的明堂和两侧的卧室构成。卧室不是直接从外面进入的,更通过堂屋(明堂),明了就是公共空间,暗是私人空间,也就是说,称为暗的卧室,主要用于睡觉,堂屋是就寝以外的吃饭,待容及祭典等活动。这种“一明两暗”是具有单纯、明快的形状,且将公私生活都能容纳的空间构成。

     这种空间构成的原形,能在6000年的西安半坡遗址的坚穴住居中见到,(图1-2-4)该坚穴住居是初期的空间分化,中央为公共代间,两侧为卧室和储物间。中国的农村用“一明两暗”建造的住宅平面,从古到今普遍使用着。而且,中、上依阶层的人们,把“一明两暗”作为基本单位空间来建造三合院、四合院住宅。

2—3 四合院的历史

      四合院时间上说少说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且,在新时器时代末期,汉族的木结构建筑基本开始,金不合用的时代和经过殷、周两代继续得到改进,大约在汉代四合院住宅完成了,同时根据近年的考古学调查,发现了大型两周建筑遗迹。其建筑的基础,南北43.5米,东西32.5米,高1.3米,平面成宫室型,中轴线上,从南有门道、前堂、后室、两侧前后连接着的厢房各自有11间,这是非常完整的二进式四合院。这是在中国迄今为止发掘最早时期的,它是两周时期的宫殿?庙宙?或是贵族的住宅,没有最后结论。但说明在西周已经存在完整的四合院建筑。而且有从周代开始已经有四合院住宅存在的万能性。从对这个四合院住宅原型的考虑。它对早近石这是两千多年的变迁,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各种各样形式的住宅,有不少的影响,希望通过今后新的发掘调查,探明四合院住宅的变化过程。

2—4 对其它建筑的影响

     从发展角度,四合院是由三合院扩张的,其中心的东西都是(院子)称为合院形式。
称为合院形式这种单纯明快的空间构成原理,对中国建筑的影响有三。
1)其它汉族住居形式的影响,如窑洞住宅客家土楼等。
2)少数民族的影响,如:白族住宅(三坊一照壁)和葬族的(一颗印)住居、蒙古族的包等。
3)住宅以外的中国建筑的整体影响,如寺院、宫殿等。
这种汉族的住宅形式,汉族的分布同时大体上全国土广泛普及,顺应各地复杂的自然状况,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平面形态。作为对汉族的其它住居形式的影响。首先讲一讲窑洞住宅。这方面有候继尧,八代克彦等的研究,另外客家的土楼,特别是方形土楼就是四合院住居这可在其平面构成中明郎。
另外,从近代中国代表的都市住宅—上海里弄住居也能看到传统的合院影响。特别是初期的里弄住居,安徽的徽州住宅的特征有非常鲜明的表现。
而且,四合院住宅被很多少数民族使用的同时,也给予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住很大的影响。例如云南的白族住宅的[三坊一照壁](图1-2-9)葬族的[一颗印](图1-2-10)等。这些住房,对于在四周建造房屋的四合院是由在三个方向建房一个方向砌墙构成的可以说是三合院的一种。
内蒙南部的蒙古族住居也明显感到受汉族建筑的影响,它的设计原则,仅以园形替代长方形和前述的固式的蒙古包呼无变化。
而且,可以谈给予除住居建筑以外中国的建筑全体非常大的影响,例如:寺院、宫殿、文武庙、官舍、城市规划,也是其影响。
这种[四合院]建筑形式,不仅住宅对中国建筑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2—5  四合院空间构成中的中国传统思想

      在这里想从四合院空间构成的思想背考虑对中国传统思想和四合院的关系作简单叙述。
人的生活空间,基本由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构成。舒适的内部空间没有和外部的组合是不可能有的,从人们的防予本能到舒适空间,首先必需是安全的。给安全的内部空间输入外气,阳光的外部空间的手法把内部空间(建筑物)和带围墙的外部空间(中庭)围起来(城墙的发现)是四合院住宅的发想起点吧,这个被围起来的外部空间,不只是外部空间,是有内部空间性格的外部空间,也就是讲,是安全的外部空间,称之为(内的外部空间)也称为(外的内部空间)中国(四合院住居)称其为(院子)房屋面向院子一侧设有门 、窗,必要的外气、阳光等能够吸入,另外作为生活的一些方面,也可以在院子举行。
       这样(内中有外,外中有内,内外结合)即内在外,外在内,内部和外部成为套匣构造。(图1-2-127)是四合院构砀基本考虑方向。象这样把内外矛盾巧妙的统一的四合院住宅,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入阴阳(矛盾统一)思想的典型表现吧。

2—6基本形和构成要素

    如前所述人们 从防予本能出发,内部空间围起来是必要的。另外,为享受舒适生活,外气和阳光等也不可缺少。根据这种基本的想法,内部空间和用墙围起内的外部空间,这种对着围住的(内的外部空间)的一侧,设置门和窗获取必要的日照采光、通风的(合院住居)形式产生出来了,这种周边有建筑或用墙围起来的中庭(院子)的住居形式,在中国称为(院落住宅)或(合院式住宅)。
四合院住宅的基本形,如前述由中庭(院子)和围着院子的4栋房屋,五个基本要素构成。接下来,别的最基本的空间构成要素,一般的理想座北朝南,四合院住宅作为侧说明。

       要素(院子)是住宅的外部空间,如前所述,不仅是外部空间,还是带有内部空间的性格的外部空间。即建筑物,而对院子一侧设置门、窗,使外气、阳光进入,另外作为内部空间,生活的一些事也能在院子空间进行。这种空间是四合院最有特点的地方。
要素二(正房)也叫上房,用地的北面,面向南的房屋、住宅中最重要的一栋。一般是由“一明两暗”构成在一明两暗中间的房间称堂屋,家听最重要一间,待客、吃饭、认书等有多样的功能性的空间。不同的家或地方,也用做炊事间。也用作祭祖玫冠婚葬礼的仪式场所,两侧的房间主要是作为卧室使用,在窗侧设置有坑的很多。一般东边的房间为上位空间由家长住。

     要素三、四  东西[厢房]在西安称为夏房。厢房是把院子扶住,东西两边对称配置的房屋,即东厢房、西厢房,一般(一明两暗)的形式多,(一明一暗)和单间的情况也有,和上房比是付屈一般为儿子(夫妇)家。卧室以外的用作厨房和杂物间,一般东厢房为上位,家中长量夫妇居住较多。
要素五 门房也称街房,北京称倒座,和叫法一样,设置住宅门的房屋。门房设在用地的南面,即和上房同样在四合院的中轴线上,大门设在门房的东南,一般有一间大,包括大门作为临街面,其外观素补的较多,大门外的房间从北侧入室,也是由一明一暗构成。且使用人放物情况多。
以上由5个要素构成的是最一般的类型,实际上这种基本形以外,还存在各种各样变形类型。
有丰富变化的四合院住宅,在中国很广泛,汉族居住地,任何地方都有分布,换句话是汉文明的标致性住居形式,应该是和少数民族的“未开发的住居一样的物质文化的”。实际上被很多少数民族也接受,也喜欢的。

2—7四合院住宅的一般特性

(南方,北方的特征)

     四合院住宅全国普及,现在边广泛分布,这种住居形式超越了自然状态,民族习惯地域等,容纳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其理由考虑封建制度和汉族文化的传播等各种各样理由,到底还是一种具有能够满足,这些地区的人们生活最必要的安全性、舒适性的基本生活的普遍性的居住形式。
在全国确实有各种变形了的四合院,对其作简单的特征表述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比可大致,借用中国国内一般使用的南方、北方地理概念,特意在地理上的南方系四合院和北方系四合院作一区分,叙述其特征。一般来说,前者,院子空间子,四栋房屋无间隔屋顶连续,且屋檐较高,2层房屋多见,与次相对后者院子大,四栋房屋有间隔,其空间由隔墙相连,各栋的屋顶独立,屋檐高度较低,基本上平房。

      下来就称为北方代表性的北京四合院和江南代表的苏四合院为例,对其构成和空间特征作简单的说明。
1)北方的例—北京四合院
     首先北京四合院的标准型。
     关于配置构成,北京四合院大体称相同,和宽6-7m的路地直交,高约5m,现存的北京四合院大致是明清200年—300前的,空间构成比前述一般型更加丰富。

     首先通过之具有称为垂花门的二门,把中央的院子前院和内院分为二部分。由此,在中间的院子空间更加安静,成为私密性很高的空间,垂花门外的倒座和其其间的前院,具有明快的中本田线对称空间,内院中央北端为正房,两侧为耳房,而且内院的东西两侧还配有厢房,垂花门和各栋靠廊连接。正房田一明两暗构成,中央的明间,称为堂屋,是家庭的集中大厅,配置了家族的代表人物的称为八仙一点的装饰桌子及席位。也是祭典祖先的场所,供奉着祖先牌位。[两暗]的里面,配有各自的[耳房]。[耳房]、[厢房]都是卧室,反映着受儒教原理上统治的父亲族族制度,即宗法制度,辈份,年龄,相对应的室内空间有序列化。作为原则长辈住[耳房],晚辈住[厢房]而且,根据左(东)优越传统思想观念,耳房、厢房,东栋是长辈年长者,西栋晚辈,年少者分开。

       [内院]的构成也是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正是[院子]。院子仅有中庭以上的意义。作为住居生活内的外部空间。被认为是神,吉凶祸福的出入境地。所说的境界性,不仅单限于称为内和外的中间领域的空间。例如:春节前后的神  的送迎仪式,把院子作为舞台,这里就是天上世界和地上世界的境,如果限定在           意义上院子不能不看作是有祭奠门神的大门和灶神的厨房的近似性格。

      内院的把院子围起的三栋房屋通过回廊连接。在上房的东侧后有通向后方的通路在后边的际子,设置单独的房子,厨房等,在院子种植很多植物。

2)南方的例子—苏州四合院

     苏州是有2000年历史的古城,称为是一座集中有江南优秀四合院住宅的都市。苏州的宅地狭窄,2层住宅多,三合院及三合院和四合院的组合型多。院子小,包括苏州人民在内的南方把院子称为天井的很多。苏州住宅持证如下苏州四合院的开间范围了间的多,因为开间狭窄,住宅的配置白里展开,通道最窄的1.5米,长约200~400米。

    苏州向里深的宅地上选有一连串的院子,根据各自的机能有各式各样的院子,为了通风良好,内部的房间尽量前后打开,在前后建造院子,因用地狭窄,院子也小,苏州民宅也有中轴线,院子的配置相当自由。在现存的苏州名园,付属于住宅的庭院很多。大宅的场合,用地的部分选独立的庭院,这样苏州庭(院子)和园可以作为一体来考虑,这不就是庭院的本来的意思吧。

     以上南方四合院的特征院子小,房屋高,2层的多,这是南方夏季热,重视制造背阴地,相对于此北方四合院,院子大,房屋较低,而且全部是平方。这是因北方气候寒冷,为使阳光射入院子而造的。而且,关于房屋北京四合院也向院子设开口。苏州四合院房屋的前后设院子两侧打开;针对“坑”这种暖房配置的北方四合院,南方四合院一般使用床。

综合上述四合院的一般特性如下:

2—8  结

     中国四合院住宅最最共通的特征是有院子,复数的房屋以院子为中心,按一定的法规配置。对外的门可从外看来是封闭的。内部有很多院子,有各自的机能,构成房屋一体的舒适生活空间,自内部的开口部很多,是开放的。而且院子堂屋是家族共同生活空间,针对公用空间中心,造有里屋等私的空间。
关于这种合院住宅的构成,据刘致平研究,有下列优点
①左右对称,适应礼仪制度
②使用上具有融通性
③土地的利用好率
④各小院,安静,私密性好
⑤防御性好,安全性高



第三节  传统论理和生活

3—1 传统家族生活

      前章对中国四合院住宅的基本空间构成作了概略表述,本章想就在四合院住宅空间中的生活样式进行论述。目的不是尽是介绍中国的传统生活,传统文化,主要针对中国传统住宅中的传对生活的理解的加深。
如前述四邻定住宅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东西。关于中国四合院后形成的过程是自然状况,生活习惯之外,封建的社会制度,传统思想的影响也很强,特别是儒教的伦理,从社会到家庭所有方面都规范,身份制度和祖先崇拜,男少有别,长幼有序的观念等,给四合院住宅的空间形成以直接影响,是空间构成的前提。

(1)社会制度的约束
      前述的中国居住环境,必须防御不断的外敌侵略和严酷的自然状况。为此,住居以高墙围绕,生活在其中。这就是中国民家的构成的内向性(建筑构成)和封闭性(生活样式)的特征,还有一个做为对四合院住宅的空间构成很大影响的要因。是二千余年的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的思想基础是儒教思想,儒教是以礼为本,思想到忠孝伦理思想,然后从孝到学,而展开的东西,它不单对政治、社会也对人们的家庭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四合院住宅是表现儒家思想很显著的东西。也就是空间构成的秩序性,在空间使用上的有序性(长幼男女)。
四合院的成立是由各种各样的条件产生的。最大的影响要素有种说法是封建社会制度。在封建社会国家的制度是君主为中心制定的,家庭是以民族中的长者为中心按家族的称序制度。大家族有多个家庭几代人同居为理想的幸福观。依据封建制的伦理提唱,身份制度,祖先崇拜,长幼有序,男女有别。这就是通过大家族制度形成的社会背景产生的。一方面,在经济上,封建社会是一个封闭,自给自足的社会,由此,住宅被封建社会的制度和经济条件规定,受到一方面具有丰富的外部空间,又有封闭的四合院的赞扬。

2)传统的家族形态
      由于上述的思想对大集团家族,可以说作为“理想的”形态只有在富裕的人中间可以实现,在一部分农民或职业人士中间一定程度上,也有此种倾向。作为完整的形态根据儒教严格的家长制,形成了两亲,未婚子女,已婚儿子和他们的妻子全都在一个住宅下生活的居住形态。女儿结婚后,离开自己家,成为各自的丈夫家的一员,男人,除妻子以外有等二夫人或更多的夫人。这些女人和他们的孩子也是家族的一员。而且还有四代,五代或更多代的人们及包含佣人全部几百人一同居住生活。

      在家庭内部的上下制度,年长的优先于晚辈,一家的家长是最市长的一代中的父亲。女人的地位,作为原则,在任何家庭也是在男人之后的,一般在家庭中没有发言权。可是年长的都有了一定的权力和义务。女人们,工作为父母辈由于儒者的道义,对比自己辈份低的男人有一定的威严。这样就维持了以长者为中心的豪族秩序。
这种封建社会制度和家族构成形态,当然对传统住宅的空间构成产生大的影响,是有序的四合院空间形成的一个原因。

3—2  礼仪
      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东方的礼仪之拜。把社区作为大事已成传统。特别是中国代表的思想家孔子,礼作为三大观念之一,提唱克已设礼的思想。以礼、治国、治天下,礼的基本思想是“敬人”敬人的顺序:敬亲—敬长—敬人,也就是从对父亲的孝行开始到对一般社会的考察方法。
[礼]是为疏通人神关系,人间关系,政治关系的东西。因此,礼具有神怪性,约束性,权威性。据《礼仪》记载,礼有八礼,和人间关系,人间的日常生活相关的有冠婚葬蔡四礼。通过冠婚葬祭,把礼具体实现。中国土地广阔仅汉族依地域风俗习惯也不同,冠婚葬祭的方式各式各样。在此以汉族一般的冠婚葬祭习俗为中心,西安周边的特征为触点。对本研究相关联的礼仪特征作简单总结,来加深对在传统四合院住宅中的日常,非日常生活的理解。

(1)出产

     如上述,孝行被认为是在儒教传统思想中根本性的。如传说社会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为代表,无子孙是对父母,对祖先最大的不孝。也就是生孩子(男孩)是已婚者的最大义务,特别是家中的长子,没有男孩,不仅是对父母的不孝。也在家中的地位不稳。特别在农村到现在这种想法也是根深地固的。还有传统的早生,多生的习惯。因此,为生后代,健康的培育后地有了各种各样的仪礼和禁忌。
1)祈子
结婚数年,没有生育,通过各种各样方法补到,例如,民间的“才会娃娃”这种求子仪式。姓或同年代的女性长者一道去“娘娘庙”参拜,布施后,悄悄地将袖座上的泥人带回家。放在自己的卧静生孩子,这样如果生了男孩,降了去“娘娘庙”布施以外,还要买几个泥人,悄悄地放在神座。
2)妊娠
妊娠也叫怀妊,俗称“有喜”也就是妊娠是高兴的事,从妊娠到生产,妊娠和其家庭必须遵守多禁忌。例如:不许看、听、丑恶的。坏的东西,心情要安静。不和他人吵架,避免去丧家等。妊娠后的前三个月不讨夫妇同房,其它如妊娠不吃的东西,应等活动很多,强调妊妇任何一都更注意行动更小心翼翼。
3)出产
为了孩子,产妇和新生儿一个月之内不得出产房,这是为了产妇产后恢复和新生儿的安全培育。俗称“坐月子”“坐月子”期间有许多禁忌。产房外更挂“红布条”,这是外人出入自制,特别是这有族的男性不得出入的标记,作为礼仪是家里的长者,向祖称报告自家生了男孩的简单报告。
4)产生礼仪  产生的试礼仪是做月满了,新生儿后满一个月的仪式,特别是生男孩的情况准备亲戚、朋友请宴会来祝贺的仪式。当然向祖先告知是重要的礼仪。祝[满月]后,回娘家也就是产妇的娘家。
另外,随后有百日的庆祝活动,家庭不同,这也是最大的礼仪。这种习惯和仪式因为由于过去医学不发达。生后百日以内新生儿死亡率很高,过了百日后的做为一个新生命到来祝福的活动。进而有周岁这样的礼仪,这是新生几出生一周年的生日,这一天还有抓周仪式,即新生儿前放上各种文具、玩具、依据选择了什么东西,来预测孩子的将来的仪式。

(2)冠礼

      冠礼是中国古代汉族男子成人的人生礼仪。也称加冠。[礼记典礼]中“男子二十,冠而学”,即男性二十岁时,举行冠礼,应该取得字号。冠最早是穿礼服时戴的一种帽子。冠礼的仪式过程根据主持者的指示,俗称“三加礼”仪式,冠礼后,第一次附上字号,冠礼举行时,要进行盛太的仪式,宴请宾客之前,本人要到亲戚家去告冠。实际上加冠的年龄展时代,另外地方不同各种各样。清代,山东省及周边男子15—20岁之间举行,清后年代,结婚之前举行的情况很多。关于字号由有威望的长者给戴上冠,同时,附上字号,写好挂在堂层的墙上。
另外,还有举行女性成人的“加笄礼”的习惯,也称“上头礼”女子15才时定发型。作为加笄礼仪式,童子作为宾客请来好坐在堂屋,由童子梳头插上笄子后,首先向祖先行礼,再向父母行礼,然后喝下母亲承上的酒,接受告诫。听从对爷爷奶奶等上一代长者要尊敬奉化的教诲。中世以后,这种仪式,慢慢成了嫁女前的仪式。「仪礼、婚礼」,中有“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的记载,在民间由拥有众多子孙的年长女性主礼者来做。
这种仪式一般在祠堂给祖先祭拜后,在堂屋中举行。

(3)婚礼

     传统的婚礼由议婚到完婚,按照「六礼」进行。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微、请期,迎亲。
首先,有适婚男女的两家,由介绍人对其意向进行了解,然后按「六礼」的顺序进行。
1)纳采「六礼」的第一礼,通过媒人得到新妇家大致的同意后,新郎家举行的正式求婚仪式。委托媒人送聘礼,求婚书,对于采纳,新妇家发出许婚书送至年郎家。
2)问名,受新郎家委托的媒人,到新妇家,询问新妇的姓名,出生年月,拿着记有新妇出生年月日的庚贴,对男女双方的名字及生辰八字进行“合八字”,命运相合者,成婚,相克者不能成婚。
3)纳吉 从新郎家得到合八字的好结果,告知新妇家的同时,送上婚姻成立的礼品。
4)纳徽,也称「纳币」,「礼记婚仪」中有“纳徵者,纳聘对也。徵,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的记载,即新郎家送给新妇家,装有婚约意义的聘礼。这个礼仪完后,也就是说最初步的婚约定下来了。纳徵完成后在院子搭帐蓬,做婚仪式的准备。
5)清期  选择结婚的吉祥日,通知新妇家此日期。
6)迎亲  新郎亲自到新妇家迎娶新妇。另外还有新郎在家等待。由新郎家的迎亲队去迎接新妇的情况。新郎到新妇家附近后,新妇家的人,带领到新妇的房间并接待。

      新妇被接回后,举行婚礼仪式,其内容以拜堂为中心,堂是堂屋。成婚当日,新郎家的堂屋的堂前,摆上供案,放上香,蜡烛及祖先的牌位或照片。“拜堂之前点蜡,焚香、放炮竹、奏乐。乐止礼生唱”香烟缥缈,灯火易辉煌,新郎新娘,齐登华堂,新人就位跪拜,礼生唱,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年,送入洞房,交拜完入洞房行交拜礼,这时婚礼完成,唐代的婚礼 仪式在院子搭上帐蓬进行。后来改在家的堂屋进行,近代,跪拜取消,新郎新娘仅相互辞仪。

      婚礼仪式完后,新郎家用事前准备好的宴会招待,前来的亲戚及来客,新郎新娘按亲疏关系,年龄关系巡回在各桌之间问候、致敬。
以上是「六礼」的内容主旨。「六礼」是周代建立的婚礼形式,往后各时代都在沿用内容多少有些变化。例如,1920年的《英山县志》,古来有「六礼」现在仅采用纳采,纳币。象这种因时代,地方、身份及经济状况,内容变化是很多的。

4)丧礼

       丧事是祖先崇拜的原因的一种礼仪。祭礼主要是对祖先“孝”的表示,丧礼是受儒教影响最强的礼仪。解放后,因为移风易俗,古来的丧事的方法,变的非常少,特别是都市中连土葬都被严厉禁止,现在在农村,有复活的倾向,丧礼被称为中国最被重视的礼仪。

       古代的丧礼由最初的小斂、大斂、殡葬,葬后等计40余个项目构成,历代简略的情况也有,但基本没有变化。北宋时代的司马光的「书仪丧礼」有25项目,①初终②……25覃祭,这些都是贵族的丧礼,普通百姓的较为简单。以下大概介绍一下。

1)初终 在中国年老者去逝前,男性有称(寿终正寝),女性有称(寿终内寝)的规矩。即感觉父母等长辈要咽气的时候,将其病体,男的使其躺在堂屋,女的躺在正房的里间,子孙围在其周围听其遗言,确认死亡后,子孙痛哭,另一方面通报亲戚。
2)收斂 是“小斂”、“大斂”的总称。是从咽气到入棺的作业。小斂是沐浴死体,穿戴寿衣,地方不同,也有死前穿寿衣的。大斂是死体入棺。“小斂”、“大斂”都是在室内进行。入斂完后,家庭成员,根据五服制,穿上丧服举行三献礼(西安及周边地区)成服后,迎接正式的弔问客。
3)三献礼 由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组成。正孝子(长男长孙)示从请司会开始。按司会的指示孝子们出灵堂,洗手、洗脸,再回灵堂,在灵堂、点蜡、烧香,跪下哭泣;司会读完祭文后,再次痛哭,此为初献礼,稍微休息后,举行亚献礼,同前,完成奏哀乐或自乐班演奏地方戏,最后终献礼目前。
4)出殡把灵枢送到埋葬地的全过程。灵枢必须担着运送,贫富不同有8人杠,16人杠,24人杠、32人杠等形式。灵枢不许在途中放下。
5)做七  出殡后或死者死后,每七日举的佛事的总称,设斋祭祀死者。第一回称头七,从头七开始,布置灵座,召集亲友来记念。主要内容有招魂开弔、礼鬼、解结、接亡、供羹饭,设置灵座灵床,开方破狱,破血河等,四十九日止共7回,很多地区,头七、三七、五七、七七,也就是说仅逢单举行。
6)周年祭,死者,死后一周年的记念仪式,还有三周年祭,作为一般三周年间的丧期完了丧礼的最后的结尾而举行盛大的礼仪。周年祭后,孝子们可以脱去丧服,恢复普通的正常生活。

(5)祭礼

        针对祖先的祭祀,是一国一家的求心力的源。作为国家传统祭祀活动祭黄帝陵,传说在陕西的黄陵有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轩辕黄帝的陵墓,轩辕黄帝,生前制造了养蚕、衣冠、舟车、美术、音律、医学等是中国最初文明的创造者,历代皇帝和各中央政府、每年清明节,官员派遗,举行盛大祭祀活动已成惯例。同样,家族中对祖先的祭祀也是一族一门团结的表现。另外,也是对下代传达亲孝行的传统。在传统的家庭,必定设置祖先的牌位,祭桌、供品等器皿也放置。夏季的七月七日开始,十五日间,祭祖期间摆出,平时在堂屋的左侧或右侧祭祀。
另外有祠堂的家除外,一般的家庭祖先堂设在正房的高处;在中、上层家庭有像房屋那样的三层构造,最上层是总牌位,上写有“某民堂中历代先远昭穆家亲之位”下二层常见按顺次放置,先祖的神座。祖先堂大致在厅堂的左侧,其对称的右侧为神堂,神堂备有观音,土地神,天地君亲师牌位,搬家的时候必定是先带上,然后是其它物品。


3—3 民间信仰

      风水说

      风水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侧面。这个特殊的文化遗产和几千年的历史共生存。当然对古代的中国现在中国东亚州、东南亚州都有极大影响建筑,城市规划的开始。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认为风水思想是单纯的迷信的人很多,但近年来,重新认识风水思想的趋势高涨。出现了风水术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建筑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等学问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古代建筑都市规划理论。是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精粹的评价者。在此就风水思想的基本考虑方法和与住居相关的部分作简单的介绍。

      风水,如从文字的表面意思来解释,是在阴、阳宅周围的风向,水流的走势。晋代郭璞的《葬书》中葬者,乘生气边,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故谓之风水,即通过感应地中流动着的生气,能够得祸或得福,有这样的民间信仰,是民间古代的住居和墓地选择要遵守的基本原理。关于风水说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座向。这个穴位的中心,即住宅的正房立场。住宅的“座向”也就是根据正房的明堂对着的方位规定的。

      风水说不是单纯的理论的概念的认识,是为生活的舒适,通过非常朴素的、现实的考虑方法诞有利于的对住宅的设置原理,也有重大影响。洪丕谟在“中国风水研究”中,阴阳宅风水的历史,理论通过举例做了简明厄要的说明。他从宅地的几何学形态及宅地周边环境就宅地的吉凶,先人们的考虑方法做了如下介绍。

2)家神

       中国的家庭,通过各种各样的家神,相信能够带来家族的健康和幸福。特别在旧中国,科技不发达崇拜迷信、神灵。周代,共有“五祀”论衡、祭意中说五祀为门、户、井、窥、室中灵之功。门、户人所出入;从窥人所饮食;中  人所托处,五者功钓,故俱祀之,如此在古代,门神、户神、井五爷、窥王爷、土地爷五个神被奉安。

       可是中国太大,现实中因地方不同,祭奉的神也不同,从存在必须供奉的神,到供奉很多神这里就和本研究有关的中国汉族的传统住宅奉安的代表性的家神——门神、井王爷、土火王爷、土地爷、财神爷、其奉安形态及祭祀场所等为中心作一总结。

1)门神是传说中家的门户的守卫神。根据奉安、保护家的安全。最初的门神有神茶和郁墨。到唐代变为秦王鱼和尉迟敬志,在唐后民间传说,借用钟旭作为门神。门扉的左右一般可直接拉开,也有门的里侧的门扉紧边好墙上有神翕。后者平常祭祀,前者祭日门扉开很多普通的家庭这种形式是最一般的。
2)灶王爷有灶神、灶君,东厨司令等称谓。根据民间传说,是由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的监督善恶的神。这种由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如皇帝说、祝融说,老妇说,仙人说,浪子说,虫变法等。在阶级社会,成为封建宗教,掌管各家的祸福,监视人们行为的神。对灶神的信仰从周代开始,持续到清代民国时代。民间传说,每年农历的蜡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回天上向玉皇大帝报告一年间的人世间的善恶,因此,各家在灶厨房的灶神牌位下放上洒、糖、果物等举行祭祀活动;燃烧灶神的像(象征、送灶神上天)换上新的灶神像。灶龛的两侧与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上与上一家之主,全家老幼一齐参加祭祀活动。具体的作法因时代,地区,各式各样,现在在民间仍传说有蜡月二十三,灶王爷上西天。
3)土地爷  也称土地神,土神,福德正神,土地公公象文字一样是守护土地、宅地,掌管家内平安的神。土地爷的形象。白发白  的慈祥老人。农村包括村庄土地爷祭在土地庙,都没有,在城市设在家中也很多。大约在照壁的中心,地面以上1m左右的地方,在西安称为土地堂,报告人死,扫墓或动土等之前要祭祀土地爷。
4)龙王爷
也称龙王、井王。掌管水的神,特别在北方流传的信仰。传说中下雨要听从龙五爷的指令。农村包括村庄,建有龙王庙,祭祀龙王,普通的家在井旁没有取水用的辘  的台。每年历二月二日在水边或水井的旁边举行祭祀活动,祈求一年间风调雨顺,农作物丰收。
5)财神爷,分管家的财产、财运的神,财神是赵公元帅。在北方祭祀有(招财)(利市)两神,前者即为财神,正月八日是财神的生日,举行迎接财神的祭祀活动。另外也有在农历正月五日和七月二十二日之说,供品有模仿吉庆有余鱼供鱼的情况很多。



第四节  小结

      遍布全国的各种各样的四合院住宅,其实是由单纯明快而且把公私生活全部能包括在内的以一明两暗为基本单位空间的合院式配置形式构成的。其构成中心,正是称为院子的外部空间。这个院子才是四合院成立和能够扩大规模的重要因素。另外通知对院子的大小,形状的高速来适应各种各样的气候风土、地理环境,因地条件,生活习惯。

     院子的成立,实际上隐含着中国阴阳合一的传统思想。
     即外中有内,内中有外的套匣构造。

      四合院的这种套匣构造,具有单纯明快的形态和满足人们。活中称为最必要的完全性、舒适性的基本生活条件及能够适应多样的生活习惯、地理条件。认为拥这些普遍性的特长才是超越、地域、民族在中国大地上广泛传播的理由。
 
       反映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合院的空间构成原理,不仅对其他住居形式和少数民族住宅,而且对中国建筑的方方面面都给予很大影响。而且,传统伦理和传统生活也对四合院住宅的空间构成给予很大影响。为了维持中国安定的社会形态,理想的家族形态,同样,疏通人极关系,人神关系,政治关系的传统伦理是必要的。祖先崇拜,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男女有别等传统伦理,也是通过人们的生活实现的。
 
 
 
 
 
 
 


     第二章   传统四合院住宅的空间构成
 
      第一节  西安概况及调查概要

      第二节  西安四合院住宅

      第三节  西安四合院的类型

      第四节  小结四合院的构成原理


      第一节   西安概况及调查概要

1-1 西安的一般概况

      西安位于中国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东径107°40′~109°49′,北伟33°39′~34°44′),东西长204公里,南北长116公里,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400米。包括西安在内的关中,象八百里秦川,所赞美的那样,土地肥沃,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3.3℃。农产品资源丰富,因此,西安地区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定居地之一。

      西安附近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其名声广为流传。远在百万年前的蓝田猿人(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猿人)遗跡和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母亲氏族社会遗跡一半坡集落起。公元前21-16世纪夏朝时代在西安附近就出现了扈国、络国、骊国。公元前11世纪周朝在此建立了全国最大的都市——洋、镐。这就是西安做为都城的开始。
随后秦、汉、隋、唐等十三个王朝1100年间在此建都。唐代以后,长安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作为西北的重要都市被各王朝重视。宋代称京兆府,元代称奉元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改称西安府。明朝作为唐皇城的根基,建造了西安的城墙。直到现在原样保存着。另外,到了清朝,城墙内建造了“满族城”,但因辛亥革命军被毁。

      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了西安市。1943年,在西安陇海铁路开通。在这里1936年发生了近代史上的大事件“西安事变”,成为国民党和共产党第二次合作的开端,随后,1949年5目20日,西安和平解放。

      现在的西安,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城市,不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具有中国西北地方经济、文化核心的机能。西安市由七个区(市区)和六个县组成,(七区为新城,莲湖、碑林、雁塔、霸桥、未央、阎良区;六县为长安、临童、兰田、高陵、户县、周至县)其面积大约是日本京都府、大阪府、奈良县的总和。西安市区和6县县城以外,是农村、农村面积约占西安市面积的9成以上。市的外侧分布有铜川、渭南等卫星城市。
西安市总人口650万人(1994年),有42个少数民族,其中超过千人的民族除汉族以外,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西安市区面积86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50万人。


1-2西安的城市景观和变迁过程

1)城市景观

      受上述地理自然条件和悠久历史的惠顾,西安有丰富的景观资源。关于西安城市景观有大西的研究。根据大西的研究,地域景观有自然景观和历史城市景观。首先举出作为自然景观的山水。象昔日“八水绕长安”所说的那样,西安周边流淌着八条河流,作为代表,北有渭水,东有霸水等,南面向秦岭山脉,在大山和大河的中间有广阔的平原,这三个方面成为西安地域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构造。
在这自然构造上,深刻广泛刻记着历代王朝的兴亡史。
从现在的市区北开始到西,渭水开始流经的各河道沿岸,分布有西周、秦、汉历代都城的遗跡,然后是隋、唐的都城以及元朝以后的都城遗跡,在龙首原围绕的现代的市区重叠,更有离都市遗跡很远的北西开始到北东的丘陵高原及市区的东部高原,埋有秦、汉、唐的陵墓。市区东南部高原,诸河流作为自古以来的名胜地的地位就定下来了。
而且,给予西安的历史都市的视觉上的印象的重要要素是明代建造的城墙。城墙的外侧绕着巡城河,现在种植有树林,称为环城公园。是市民休息的场所。城内中心有钟楼,从钟楼起东西南北方向有重要的干线道路和城墙,交差点处建有城楼,另外钟楼的西北方向100米左右处的地方建有鼓楼,这些历史的建筑物,当然对西安历史都市的印象形成有很大的贡献。
2)都市历史的变容过程

      西安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变迁成为今日的都市。接着对从唐代末期开始到解放后这段时间,它的变迁过程作一个简单记述。
因为唐代末期,都长安遭到很大破坏,进行了重建,废弃了宫城和外城,并且修筑了朝廷各机关所在的皇城。这就是新的长安城。这皇城的某些部分经过长年的变化,到今日还保持着历史的连续性,传统四合院民居群,也被保留在此。
唐后五代十国,北宋、南宋的时代也继承了唐末时期的新城,在北宋时代,这个新城再次随着经济的发展获得了作为中国西北地方重要的中心城市的地位。

     元(1279—1368)时代,在新城的东北方,建造了安西王宫,这个遗跡保留在市内的东北端。
明(1368—1616)时代,首次称为西安府,并对城市进行了大改造,依据这个时期的建设,西安市区的中心部(城墙内)形态的骨架被确定。现仍然保留着。唐末期新城的南和西城墙、残存的基础上各自延长了五成左右,北和东城建筑了新的城墙,使城内的面积增加了两倍。另外又建了钟楼和鼓楼,以钟楼为中心建造了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大街与城墙交汇处,修建了城楼,这种明确的视觉构造也就在这个时期被确立。不过城内重要的政府机关,仍然在西,从机能上景观上看,重心还在西。

     清(1616—1912)时代。出现了称为城中城的特异设施配置,它对后代的都市建设给予很大影响,也对现在的市区的景观形成给予明显的影响,它把城内东北部的钟楼作为起点,北大街和大街包围的区域建成“满城”,作为满族军队和家属的居住区。
1911年的辛亥革命,满城陷落完全烧毁,成为废墟。随后被国民政府开发,道路进行修复,恢复了城市面貌,这就是在城市东北部没有被保留下传统民居的原因。

     1949年西安被中国共产党解放。解放前的西安,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市区和城外很广阔,人口也大约40万。经过45年的建设在中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安成为经济文化的中心都市。
从大的视点来看,西安位于中国的正中央。属于黄河流域,所谓北方文化圈,这种地理的自然条件,如后述当中所讲,是给予西安四合院住宅空间构成很大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西安传统四合院民居,它不光是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还受到历史社会文化生活等要素的影响及依靠历代民间工匠的技艺,培育出现在的形状。由于近年城市建设速度加快,这种传统四合院住宅,在城市中逐渐消失。这是中国城市近代化直接面对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论文把西安明代开始。继承下来的被城墙包围着的旧市区地,特别是传统四合院住宅集中的,西北部、西南部、东南部及东关(东城门外)一部分,作为了具体的研究调查对象。接着关于本研究的调查概要及调查过程作简单表述。

1-3调查概要

     关于传统四合院,包括预备调查共进行了三次现地调查。第一回1993年10目15日~10目22日的预备调查,第二回1994年6目29日~7目29日,第三回在1995年4目25日~5目26日。调查的经过和方法如下所述。

1)调查经过等。

    笔者出身于西安,对于西安传统四合院住宅和一般人一样有一定认识。且不说1987年参加了其它研究团体的西安传统四合院住宅最初的研究调查约一个目左右。1993年10目作为京都大学工学部川崎清教授的中国访问团成员之一,访问了西安,为满足川崎先生参观西安四合院的愿望,作为了向导,通过这次参观的机会,对传统四合院住宅的优美有了重新认识,对它的研究,保存的重要性感触很深,随后用了约一周时间作了预备调查,这就是本研究的第一次调查。

      第二回的调查有2个目的,一是为四合院住宅的平面类型化做图纸收集,另一是对有关空间和生活的对应关系的调查方法作一尝试。第三回的调查主要是明确生活和空间的对应关系的调查。下面就第二、第三回现地调查的概况,记述如下。

2)调查内容和方法

       根据研究内容,三个调查内容是必要的即:文献资料调查、图纸收集调查、直接调查。

       首先,为收集文献资料和大致把握西安传统四合院的分布状况,保存状况拜访了当地的大学,城市规划局,研究院等活耀在第一线的研究者,专家,吸取征求了他们对上述状况及以往研究的见解,对笔者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作了说明,征询意见。而且,利用对预备调查得到的资料的研究,了解到作为调查对象的传统住宅,主要分布在西安城墙内的西南、西北的一部分和南东的一部分。

      然后把传统四合院住宅分布地区分为几个地段,顺序走访,找出保存状态较好的四合院住宅,收集、绘制平面图、拍照,在对住宅使用的材料和痕迹等观察的同时绘制复原图,对图的正确与否,让年长者看,予以确认。最后询问当时解放前的住宅所有者,有关传统生活调查可能与否,能否协助调查等做一确认,预定下次的调查时间。

      关于传统生活和空间的对应关系的调查采用直接采访调查的方法。首先,访问年长的住宅所有者,对复原后的图纸(包括尺寸)做再一次确认之后,利用依据前次有关生活方面的预备调查得到的资料作成的调查表,就有关住宅传统的使用状况进行直接采访。

    住宅空间和生活的对应关系的调查,分三大调查项目(a. 食寝b. 日常生活  c. 非日常生活)从大项目中再细分。关于食寝,主要分解放前的三个时期,包括现在使用状况共四个时期进行调查。

      按以上的步骤对西安旧街区残留不够,保存状态好的四合院住宅,可以尽可能多的调查。
当第二回和第三回调查的图纸收集绘制时候,得到以前的同事和当地大学生的帮助。另外,在文献调查时候,当地的大学和规划局等,也给予大力帮助,提供了贵重的图纸和资料。

3)调查结果

     收集、绘制的图纸有161处,其中12处进行了传统生活和空间使用状况的相关调查。


第二节  西安四合院住宅

2-1西安四合院的一般特征和形成要因

      西安的传统住宅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以四合院住宅为主。西安的四合院住宅,住宅用地窄,一般9-10m最常见。也就是所谓特征为开间三间的住宅。[正房]和[门房]三间的很多,[厦房]的进深不超过3米,宽度,三间~五间的房屋很多。一间(柱间隔)约3米。院子的宽度在3米前后。这种细长的四合院住宅称为[窄院]。不过窄院两侧的厦房的檐的间距只有1米左右。大型四合院的发问,用地较大、厦房的进深长,而且两厦房的前有用柱子搭建的廊,但仍属“窄院”。[窄院]不过是西安四合院住宅的显著特征之一,它是由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社会状况,历史等诸要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产物。

      首先,如本章第一节所述,包括西安在内的关中地区,南有秦岭山脉,北有北山,其位置在陕南秦巴山地和陕北黄土高原之间。地势较低称为关中盆地。气候干燥。夏季气温高,最高有时超过40℃。因此,避开日晒,减少对住宅的照射时间及高温辐射,成为住宅环境的重要问题。而院子的幅度狭窄。周围房屋的屋檐伸出正是为此。由此,造成院子大部分时间阴。详细论述放在后面,但院子是重要的生活空间。特别在夏季院子是纳凉,吃饭和处理家事的主要场所,经常被使用,其环境非常重要。另外[窄院]不仅降低了院子的温度,还对房屋的通风起了重要的作用。

      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气候较干燥,对小麦和棉花等作物的成长,非常好。陕西省的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关中地区,为尽可能节约住宅用地,确保农业用地,住宅用地正面宽度缩小,进深增大,街道等的长度短缩这些现象很显见。这也算是窄院形成的一个原因。

     而且,在传统住宅的形成上,地域的自然条件之外,历史和社会等的原因也很重要。长时期封建社会的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和封建社会的秩序,提唱儒教思想,规定了严格的身份制度。这些也对建筑产生了很大影响。汉武帝时期,规定所有建筑要依从仪礼制度。唐时代,身份制度变的更加严格,家宅的建设也被严格详细的规定了。这样,一般百姓的住宅不得不狭窄配置。

    又因反复不断的战乱和自然灾害,不断被盗。为此,在窄的四合院上空屋檐的之间铺上铁条网等进行防御。

       所以[窄院]就是受各种各样的原因的影响形成的。


2-2 西安四合院的平面配置

      西安城内的都市道路,继承中国古代长安城的规划,配置在东西南北。四合院住宅沿街道、通道、分配、布置。四合院的布置方位,按街道,通道的方向被严格规定,东、西、南、北分开。
西安的旧街道(指解放前造的道路),东西南北大街的幅宽有15米的朋道,也有2米不到的,街道的宽度各种各样。其中,不能说一律,约6米以上的街道沿线,店铺比住宅多,6米以下的道路沿线住宅较多。通过夏家什字周边的住宅鸟瞰图所显示的四合院住宅,夹着道路和道路“T字型”规矩配置。而且受地理、气候条件、阴阳、五行、八卦等风水说的影响,住居的方位[座北朝南]的[正荘]最理想。正房面向南,日照最好。北京的四合院基本上都是[座北朝南]。对此,西安的四合院和方位无关配置。即,对于东西道路,南北向配置,对南北道路,东西向配置。
西安四合院的配置,比方位来说受街道的构成的影响更强。而且街道由于街道已被规定。也就是西安的城墙把从城内道路的构成,四合院的配置及到四合院住宅各栋的配置方向都限定了。
本次调查,座北朝南的[正荘子]四合院38间、座南朝北的46间、座东朝西的35间、座西朝东的42间。据此通过调查掌握了西安四合院基本上是不考虑方位来配置的。


2)房屋的配置和四合院的规模

      四合院的典型是沿街门房,向里正房,两侧有厦房,这四间和由它们围起来的院子构成。
三合院,三栋房屋即正房和二个厦房围成院子构成的形式。配置由向里正房,两厦房的一面的妻墙面对街道,大门设在两妻墙的延长线上的中央,这种形式在西安周边常见。西安城内较少。中规模的四合院,易考虑为是把二、三个四合院纵向配制来构成的。
一般称有二个院子的为[二进院式],三个院子的称为[三进院式]。本次调查,[二进院式]是被最多确认的。一般前部分是大家族团聚,祭祀接待客人的场所,后部分是家庭生活的主要场所。
另外,少数官宅和豪富的大规模住宅,有[多进院式],之外也有二格局,以上的多进四合院住宅相邻相加构成的。这种情况,四合院住宅的东西两侧的[院墙]上通过开[偏门]和相邻的四合院相通,这是一个家庭或一大家族住居的形式。各院落之间用高墙分开,各院独自对外开门的出多。这种形式,由[正院]和[偏院]区分,一般正院大,偏院小,称其为[联院型]。联院型还有二联院,三联院。在西安地方上有[九间三院]这种传说,这就是表达联院的说法。

2-3 西安四合院的构成要素

       四合院住宅是根据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的要素构成的,这在第1章已经论述过了。关于西安四合院有室内空间的房屋,有室外空间的院子,及它们有关连要素的大门、二门,对于它们的名称、配置场所,一般的使用状况等作如下论述。
1)建筑物的要素
西安人,关于四合院的称呼和北京不同。例如:“正房”称“上房”或“厅房”,回族则称为“厂房”。另外“倒座”称“门房”或待“街房”、“厢房”称“厦房”。下面从轴线上布置的主要建筑。“正房”、“厅房”、“门房”、“厦房”依次作说明。
(1)正房
正房也叫上房,(西安农村称“厅房”的多)。在四合院住宅,座北朝南,是最理想方位,正房面朝南,是最正确的布置,所以称[正房]。但是在西安,正房称为上房,不单是称呼上的不同,比座北朝南的[正荘子]还多的是,其它的配置,因为正房不一定面向南,不如称上房更恰当。上房布置在轴线上作为四合院中最主要的建筑,有双坡屋顶、瓦葺屋顶、平房顶、双向流屋顶房,所谓的[庵间房]。上房规模较大,房檐骨架较高。在西安城内2层房屋多见。2层不仅人住,放置物品的也常见。
上房一般多为[一明两暗]形成。中央为明堂、两侧为卧室。在明堂中摆有八仙桌,两旁放太师不奇。日常生活作为吃饭,团聚、待客等用途,非日常的冠婚葬祭的时候,作为举办仪式之用。两侧的卧室窗下有坑这种暖床。关于两侧的卧室的使用,上房是家的上位空间,上房的卧室,就自然是最年长者的住房。两侧同时居住的场合当然是按照东高西低的原则使用。
(2)厅房
西安四合院的厅房,有[过厅]、[退厅]、[花厅]等种类。[厅]原来写为[厅],即是从在大的房间听人们讲话,转为接客空间?兼任前后院子间的连络的厅称为[过厅]。过厅的[明间]的前后开有门,过厅的后门前没有屏风,屏风的后面可以通向最后的院子。另外,过厅和正房的一边没有很小的专用通道,作为连接前后院子的廊空间。通过这样避免了厅房和正房来往人的干扰,空间得以安静。
过厅,二进式四合院的场合,是门房和上房之间的建筑物。如文字道理主要有[过]和[厅]的功能。即“通过”的功能和“接客”的功能。一进式四合院没有通过的必要,把接客功能作为堂屋功能的一部分。三进院式四合院在过厅的后面又设有[退厅],这种情况过厅又称[正厅]。
退厅,过厅设置的房屋。存在于三进院以上的形式。退厅是为在正厅受接待的客人和一同来的女性客人等,或亲戚亲友等接待的空间。因此也称“女厅”。也是家族中女性成员等使用的。因家事也把里面的房间作为卧室用。
花厅,大体上设在联院型住宅的偏院。布置较开放,自由。在花厅前后有廊、亭、放置石、花、各种树木,一般作为观赏庭园。花厅的一部分或附近,有主人的书房,也是招待特别客人,观赏庭园,行琴棋书画之乐的场所。
(3)门房
门房是和街道相连接的房屋,因设有大门,称“门房”或“街房”。宽药二间~五间,三、五间宽的较多。是四合院从外部唯一能看到的建筑。一般门房的幅宽也是四合院的宽度。
一般常用做接客和客房或放置物品的房间。本次调查有几家当做正房在使用。即把家长的居住和门房的外屋作为堂屋使用。15号姚观祥住宅和163号陆克俭住宅就是这样。另外,回族住宅中,好象用做“经房”和“客厅”的比较多。
(4)厦房
厦房是四合院轴线左右对称的布置的单面流水的房屋。据用地的面积大小,其规模各种各样。一进院的情况幅宽一间的有,七、八间的也有。
而且,厦房一般左右对称布置,但象[单摆摆]那样只有一边的和为使正房前院子空间开阔一边很短的也有。还有两侧的门房正房相连、院子象南方的[天井]的构造。开间为五间的四合院,利用其院子的宽畅,两厦房前造有立柱的檐廊,使院子空间丰富,同时起到遮柱夏日阳光的直射的作用。关于使用,厦房在四合院中属下等房间,针对家长所住的上房,厦房为年轻人住的房子,象长幼有序那样[东高西低,哥东北西]。多用做新婚的新房。厨房和井按照[四神相应]的原则,[左青龙,石白虎]即左也是井,右边厦房作为灶房。

      由此,上房为主,门房为客,两厦房为次,父上,子下,兄东弟西这样的分配原则,巧妙地反映了传统伦理的[尊卑有序]的主从关系。

2)其它构成要素(院子、门)
西安的[院子]空间如前所述,其特征是细长[窄院]。这种场合大都在中间开[二门],把细长的院子分割开,或者把二门外的厦房向里延伸,把二门内的厦房的深部作窄,使院子空间向里延伸造成空间宽广的感觉。与其相反的构成也有。

    这种空间是室外有吃饭,谈话,待客,作家务等多目的的功能。实际上作为屋内空间被使用。而且,根据住宅的规模,院子的数量,大小也不同,各自院子的功能也不一样。下面说明院子的几种类型。
前院,是通过大门进入院子的过渡空间,由门房,厦房和过厅围起来的。用于待客婚葬等仪式及家人团聚。
内院,二进院的情况,过厅的后边的院落空间。一般这个院子其左右没有厦房,也有不设厦房的,厦房和过厅的中间开二门的很多,二门以内的空间是家庭庭内部日常生活使用空间,一般客人不进内院。而且,家中女性不能出内院,特别是未婚女子,不许从二门外出。
后院,四合院住宅正房的后边的空间。作为一进院不列举说了。大小各种各样,一般用于种些树木,堆放杂物,厕所等。另外作为生活服务部分也有设为灶房或柴房的。回族住宅的后院更是,盖有[左右厦房]的多,作为灶房,卧室使用的也有。在其后,再开一个门作为花园。这可以算是回族住宅空间的构成特征吧!
中院是三进院的情况,二进院式平面的退厅和院子空间中插进来的。是退厅和过厅间的院落空间。即三进院式的第二进的空间。退厅和过厅的配置,一般从使用上的方便考虑,间隔比较短。在这中间不设计厦房,有厦房也取很少作为卧室。
而且前述的大规模住宅的情况采用[联院]用[正院]和[偏院]来分开。(这里使用的[院]的概念不是外部空间的[院子]是包括建筑物在内的所谓[院落])。
正院:三联院的场合,多在中央配置,其特征,房屋大,院子广,材料好,装饰密度高。正院有家庭的长者居住,宾客的接待,冠婚葬礼器仪式举行等功能。
偏院:配在正院的旁边。房屋较低,院子也狭窄,亲密性比较高的空间。成为年轻一代和侧室等的私人空间,设置自由,卧室外厨房,花厅,佣人等使用,花厅前后有廊、亭,山石花草及各种树木。两院的中间开[偏门],方便两院间的出入,也有把偏院作为祠堂和庭园的。
(2)门
四合院住宅由多数的建筑和院子构成的,建筑的之间或院子间的内外领域区分的便利,开了很多门。住宅内部也开了很多门,可以说是四合院住宅的特征之一。
A)大门,又称[街门],住居全体的出入口,保护隐私性和安全性,且安静,舒适是传统四合院的长处。多数的西安四合院的大门直接面向院子的不少,通过[门道],经过[照壁]进而通过很小的前庭,钻进[二门],进入主要院子空间。大门的设置位置,一般由住宅的配置方位来决定。本次调查,西安传统四合院大门的配置,除取最例外的一部分,几乎和东西南北的方位无关系为二道设置。即有右入口和中央入口,以左北朝南的住宅为例,有门房的东侧的一间也就是从外看右入口的样式和门房的正中配置的样式。右入口的样式,座南朝北的场合,从西北角入口。另外,座东朝西的四合院,西南角入口。相反座西朝东的从东北角入口。这些都是一般的配置。和这种相反的左入口的情况也极少,根据中国的风水说,西南角是[鬼门]在西南角设入口是被忌讳的,但是,本次调查发现了巧处。好象在西安对此无所谓。风水说的顾虑不如说行动上的方便更重要选择了“右”。
大门设在中央的样式,多为上流住宅。本次调查在59处(右96,左6)占相当的比例,可以说不少,本来基本上由一个家族居住的四合院,解放后变成多个家庭在一起居住,于其在旁边设入口,不如在中央设方便,或者通过中央设大门,其两侧各自的家庭能住下,而且有风水师的算挂卜 等理由,把大门从右移到中央的情况也不少。
B)二门
四合院的二门是为了在住宅中更加区分内外空间用的东西。(北京称“垂花门”)。在西安二门外的房间多为使用人用或出租。这种情况,二门内的厦房变得很大,院子变窄,使得隐和性提高,外人进入变得难了。
二门不仅单是有划合出内外有判别的功能,也有表现装饰家庭地位的意思。而且四合院外观基本不做装饰,给人以素朴的印象。但是,在中国,门是非常重要的家的“脸”。用门的漂亮气派程度,判断出家的经济状况和文化素养。可是从安全等的理由上讲,大门不是太过于装饰,而二门则重于装饰是常见的。
特别是门的上部添加装饰很好的砖瓦浮雕,作工精细美丽最吸引来访者的眼球。而且,一定写上[谨唁慎行],[勤俭持家],[平为福]等横批,反遇主人的社会地位,道德规范,追求希望,成为地位的象征。
其它空间处理上,通过开二门,把细长的[窄院]区分开,有窄的感觉减小的效果。
C)偏门
大规模的联院住宅是二个以上的院落构成的。从两个院子内部相通是必须的,为此开有偏门。即偏门是有偏院的情况的必要的门。
D)隔扇门,格子窗
为了扩大窄院的视觉空间,很多四合院住宅在面向院子一侧自由的安装上[隔扇门],[格子窗]。精巧的制作的木制门窗,透气性好,室内外的空间相互漫透,形成舒适的空间。而且各建筑的正中一间开两面,开大扇(2-4枚)扉上部用上复杂的格子构图,下部雕刻上溥的各种各样。四合院内最华的设计就在扉上。这些扉是可以自由取出的,冠婚葬礼等大型活动时取出,使屋内外空间成为一体,一个华丽的大舞台。
E)檐廊
[檐廊]是院子和建筑物连接的中间领域。是有屋顶的外部空间。在厦房和正房之前加上一系列柱子,设置成[檐廊]。用这种手法可以有效防止日晒,同时,使院子空间变得宽畅。另一点,檐廊,仅中央的一间成为半屋外的中间领域空间的情况也不少。

2-4外观

      西安四合院是沿街道布置,各四合院的门房用檐相连接,形成安静的传统街道景观。从外看只能看见门房,外观素朴。为了安全性和私密性,面向街道的门房的外墙一般不开窗。门房的大小在宽度为三间型的场合,幅度约8-10米,房高5米左右,外墙用砖和干砖堆砌,通用灰浆涂刷。大门很多设在正面右侧的一间,用很厚的木材做,在门上及侧面施于文祥六样,门柱的底下摆上抱鼓石。白漆粉刷的外墙连续,明亮整齐,门扉的黑色和外框的红色线条突出了效果。而且街道上的绿树,映在白墙上,勾画出一幅素静的氛围。
西安四合院住宅正房、门房,过厅等主要建筑物,规模上大多是双坡屋顶也称[庵间房]。与之相对,厦房规模较小。屋檐和椎骨较低。而且单坡屋顶是西安的特征。也就是雨水流在院内,俗称[房子半边盖],邻家的房子也单坡屋顶,省下了集雨水沟空间,土地也节约了。
西安四合院的外观总体上讲,比较朴素,装饰较少,也可以说显示了西安人的性格。

 2-5架构和材料
 
       西安四合院和中国传统建筑一样,是木造结构作为建筑的骨材,支撑着屋顶等质量。墙不承受建筑的负荷,只承担围墙和空间分割之作用。这种构造称为[墙倒屋不倒]。
构造形式分为抬梁式和穿桦式二种,招梁式三架梁和四架梁最多。为节约木材,向里的长厅或有必要加檐廊的时候,三架梁的前面加上一步梁。大型四合院的厅房,也用五架梁或七架梁。
屋内地面依家庭经济状况和必要度,各式各样。总之是砖或干土坯。屋顶的构造材料梁,檩、橡、板等用木在其上铺上土和瓦。
西安的居室使用的采暖设备为坑,坑也是用土坯做的。
西安地方雨量少,地下水位也低,土层厚,土的塑性强。传统四合院砖、瓦、石、木材以外把土作为墙体材料,使用方法有二,总之有青砖瓦和土坯混合,一个是建筑内部用干土坯,外侧青砖瓦的方法。一个是墙的两面用砖,内部用干土坯的方法。这种方法墙便厚,利用干土坯的保温断热性达到室内冬暖夏凉。另外,建筑的角落和重要地方或正面和必要装饰的地方等,使用烧的砖,使其结实,耐久。
其它地方完全使用土坯。这种砖和土的组合使用方法、表现出了合理利用地材。
这种构法,不仅在西安,中国北方传统建筑也完全是用这种方法建造。


第三节  西安的住宅和四合院的类型


3-1序

      序章所述,本研究,以西安传统四合院为研究对象,就其空间构成和对生活的对应关系进行明确为目的,在此,根据调查结果,也就是成为前提的第一步的作业。提示出西安四合院的平面类型模型,并对它的分类过程作一论述。
关于西安传统四合院平面形式,可大致分为独院式,纵多进式,横联院式及纵横交错大型住宅。本研究,把西安现存不多的传统四合院住宅进行网络式调查,根据所得到的161幅平面图,对其空间构成和配置规模进行分析,类型化分类。
关于本研究的分类对象,尽量用了解,调查的被复原的东西为对象,进行分类。但是,复原,不是完全按住宅建造当初的样子,所谓解放前的样子。首先,用中国传统建筑一般使用的开间“间”和进深“深”作为大分类的基准,再用其它的重要构成要素大门,二门,厦房,门房等有无和位置等作为基准进行细分类。见表2-3-1的结果。下面就顺序和结果进行论述。

3-2分类基准的设定
1)根据[间],[进]规模的基准。
[间]的视点
如前述,四合院住宅形态,根据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其条坊街分割被规定的面很大。适合的住宅地自然形成并固定。基本的开间的幅度按其大小向里延长把住宅的幅度规定下来了。也即,沿街的建筑—门房,门房的长度也成了四合院的全体的幅宽。[间]是构造上的间距,即是柱和柱的间隔,一般说[开间几间]就是表示四合院住宅的横方向的规模。抓住这个,[间]作为大分类的一个轴是最适当的决定这样用。
[进]的视点
另一个成为分类的轴是住宅的进深。四合院由几个建筑物构成,有空间构成要素的建筑物的配列成了问题,这种场合没有室内化的[院子]空间也必须作为住宅的构成要素来考虑。这个户外的[院子]空间有很大意义是四合院住宅,最大的空间特征。
一般四合院是围着院子,南北配上门房和正房,东西各自建厦房。这种四合院的基本形式称为[一进院式]。这种一进式建筑,对于“口”字型配置,门房和正房之间插入过厅,成“目”字型配置,称为[二进院式]。再在过厅和正厅之间插入退厅,成了“目”字型配置称为[三进院式]。同样的考虑方法有[四进院式],[五进院式]等分类。
这是四合院的各自进院的标准型。各院子的东西,配有厦房,作为变形,厦房不存在的情况也有。
本研究以轴线上配置的主要建筑物的数来决定[进院]的数。在四合院住宅,进深方向:外→内→外→内的样子沿着居住者向住居的里面前进,内外空间的出入,反复特征出现了。通过这样,住宅[进入]行为的回数,即通过轴线上配置的横栋的数,来决定[进院]的数。厦房的有无所谓,和门房平行建的房屋的栋数作为了进院的分类基础。
根据上述对西安四合院住宅进行大分类。
2)根据构成要素的基础。
(大门的配置)
西安的大门,因八卦的关系被设在右边的很多,因在中央和左边的事例也发现过这种配置引起注意。
(二门的数和配置)
四合院住宅是由内→外→内→外和通过连续的空间构成的,各自的内外空间性格很暖味。依据[二门]的设置能够明确其遮断性,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而且通过[二门]的设置,对住宅的使用也产生很大影响。二门较随便的设置,二个的设置等是西安住宅的特征之一。
(厦房的有无和配置)
二、三进院式以上的情况下,一般在院子的两侧排有厦房,门房和过厅之间也有不配厦房的,这一点引人注目。厦房欠缺的称为[厦房欠型]。
(正房的层数)
一般的四合院,正房在最里面,本次调查发现正房的后面还有厦房的类型,特别回族住宅。后述之,这种类型的四合院住宅和伊斯兰教的关系被明确,是本研究的成果之一。
而且,西安四合院住宅正房很多是二层的,所有的建筑物分为平房和二层楼房。
四合院住宅的家庭单位的独立性。
四合院住宅的平面构成分类,按家庭单位的独立性为基准进行。这里讲的家庭,包括大家族,基本上是同姓,同住为一家庭。由此,独立住宅的场合,当然一家庭二处或以上的四合院居住场合也算是一个住宅来分类。
3-3各类型
回顾以上,具体的事例分类,通过开间的间和进深的进的数住宅规模分类如下:
作为一个院落构成的单院型,有
二间 1进院式
     2进院式
三间 1进院式
     2进院式
     3进院式
     4进院式
四间 1进院式
     2进院式
五间 2进院式
     3进院式10个类型。
作为多院落构成的联院型有
二联院
三联院
四联院3个类型。
大分类如表3所示,数字为调查事例数。
进一步以大门设置位置,二门有无,厦房配置情况,后边厦房的多少,有2层房没有来区别。
有大门右设型
有大门中设型
有大门左设型
作为二门       二门前设型
               二门中设型
               双二门型
厦房欠型       厦房前欠型
               厦房中欠型
               厦房后欠型
               厦房单欠型
               后厦房型
               门房欠型
               2层型 。
大分类为中心,各个类型论述如下。(表2-3-1西安四合院住宅的空间构成、表2-3-3西安四合院住宅的平面分类)
1. 二间型
在西安称[单摆摆],作为四合院住宅类型,这个类型应该不在其内。但是这个类型不是完整的四合院,四合院基本的空间构成要素,门房,厦房,正房,院子全有,可以指出它是四合院的变形。二间型被确认有二间一进院和二间二进院式。
(1)二间一进院式
这种类型,厦房一间,用地狭小,把墙代替单面的厦房。这种意思可以认为是三合院的一种。住宅整体开间二间,门房占一间半,半间为门道,正房也二间。使用同四合院,可以说是最小的四合院住宅。
(2)二间二进院式
如名称为二进院类型。因用地狭窄,进深很长,在蹭设过厅,住宅整体呈现“日”字型。
2)三间型
也就是开间三间的类型。三间型,在西安四合院中,最一般数最多的一种类型。
(1)三间一进院式
这是西安四合院中多见的一种,是四合院是基本的鵻型。所有的四合院都是以此变化的。原型1丈,大门在右,设有二门,其它大门中央,也有在左的。而且,作为二门沿靠西门房的厦房的女儿墙设置二门和在院子中央设二种最为一般常见。其中调查发现一处设二个二门的住宅。其它正房的里面,还配有厦房,2层房的也得以确认。
(2)三间二进院式
这是西安四合院中最多见的一种。是由四合院的基本型,一进院式进化而来的,原始类型为三间一进院三栋建筑即过厅和二个厦房夹在中央,形成另一个院子空间的形式。
大门,一般开在右边,调查中,中央开的也很多。也有在左边。二门的配置,一般在过厅后边最多,前院设置的也有。没有发现两边同时设置的。而且和原始类型比较存在厦房欠缺。前院欠和后院也欠。另正房的里面两侧建了厦房后,厦房型这种最多,正房二层的也有。
(3)三间三进院式
这种在西安四合院中较少。可认为是四合院,基本型的进院的一种。由原始类型,三间二进院的原型中再加上三栋建筑即退厅和二个厦房(过厅后)围成第三个院子空间构成。
大门的配置本次调查只发现2处。相反,大门中央设置型很多。大门设在左边有一处。而且,二门的设置,有前院配置,退厅后的内院设置和前后同时设置三种类型。都没有在院子中央设置的。这可能是过厅和退厅之间的空间被一起使用了。而和原型比前院后院和中央的院子缺欠厦房。另外,后厦房型一处,正房2层的情况也被确认。
(4)三间四进院式
有2处被确认。如图示,由三间三进院的基础上加上一个过厅和二个厦房,构成一个院子空间,构成的。即院子有四个。
大门右开的没有发现,大门中央设和左边各一处,作为二门的设置,在退厅后的院子设置的情况有。其它,正房和后边的厅房有2层建的一处。
3)四间型
开间四间型有8处。不是传统的是1930年后,建造的新四合院。
(1)四间一进院式
门房和正房各自四间距,和三间一进院相类似。厦房的进深和三间一进院没有什么变化,院子宽畅。这种称为[一明两暗]和[一堂屋二里屋]的形式相对。[一堂屋三里屋]即一面有二个里屋、里屋的里面又有一间里层。
(2)四间二进院式
这个类型没有完整的原始类型,门房,过厅,正房的开间不一样的很多见,而且多为厦房型。大门中央设置,正中的二间有一间作为门厅使用。正房有2层建的。
4)五间型
五间型,上流住宅多见。没有一进院,二、三进院有。清未规定不许百姓建造五间型四合院。官宅以外,富商买的很多。
(1)五间二进院式
和四间二进院比,院子宽大。大门多设在中央。二门有后设置型和前后设置型。厦房欠型,有后欠情况。正房都是2层。
(2)五间三进院式
原始类型,和三间三进院相同,开间五间。大门中央设置。二门设在前院或正中。而且有偏院,正房和后边的厦房有2层的。
5)多间联院
基本上由二个以上的多进四合院横向并列构成。多为上流住宅的情况。开间三间或五间的组合很多,进深一般为二进院以上的四合院。有主院和偏院,主院大,偏院小。三联院,中央为主院,两侧为偏院。本次调查了四联院类型。
6)其它
本次调查,对传统四合院住宅较难理解的东西进行了确认。比如,开间6间一进院。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或成立前后用亲方法建造的。而且,商住兼用四合院也有,因本研究为基本的专用住宅的研究,对此不议。
通过以上的类型化,明白了四合院是通过很少的空间构成要素和极单纯明快的配置原则构成的。从最简单的单摆摆到大规模的住宅,从单纯的空间到多重的空间变化。
综合以上西安四合院住宅的平面有合理的建筑配置,明了的纵轴,明确的空间构成,二门自由的配置等特征。
第4节   小结
4-1结
本章,以西安传统四合院住宅为对象,以间进分类为轴,大门,二门,厦房等要素的有无,设置的位置为着眼点,对调查取得的161处,实例进行了分类。就关于四合院住宅空间特性作如下汇总。
1)判明,西安四合院住宅有:二间型,三间型,四间型,五间型,联院型。而且二间型又分为一进院式,二进院式。三间型分为一进院式,二进院式,三进院式,四进院式。四间型分为一进院式,二进院式。五间型分为二进院式,三进院式。联院型分为二联院,三联院,四联院。
2)西安四合院,用地狭小,进深长,院子纵方向院落横方向增加特征明显。即西安四合院从一进院的“口字型”,二进院的“日字型”,三进院的“目字型”这样向纵方向增加,一处的院子向横方向增加。
3) 四合院的二门根处住宅的中间内外区分开,这是传统生活要求所致。
4)在西安汉族以外有回族,他们的四合院基本空间构成,沿袭了汉族四合院构成。但小分类的后厦房型在汉族四合院中一点没有,相反在回族住宅中多见。这也算是回族四合院空间构成的特征。其理由,在回族看来,不象汉族一样,祭祀的权威空间—堂屋的设置是必须的,正房要设在最后,没有必要。
5)依据对西安传统四合院的细分类,可以推论四合院住宅的空间构成过程原理。
4-2 空间构成原理的特征
把楞分类的西安四合院住宅各类型按规模大小顺序排列看。
四合院住宅的构成过程原理就显现出来了。
即:一栋的场合,中国最基本的形式为横长方形,即[一明两暗]。
二栋的场合,前后各自设[一明两暗],二侧用墙围起来,正中间形成院子,这可以为是二合院。实际上这种类型很少,本次调查确认,它原来就是四合院,二侧的厦房被拆除了而已。
三栋也称三合院。由三方的[一明两暗]的建筑物,一面河沟围起来,然后是四合院。
四合院随进深增加,有二进院,三进院……等。
二进院和三进院等,再向横方向增加就形成了各种联院型了。
中国全域的各种各样四合院住宅的基本构成原理,不就是按照以上的变化原理构成的。
从以上的结果也可以明白,中国传统四合院住宅的空间构成特征是以前述[内],[外]空间的套匣构造和四合院基本形的增加的二点为要点。这种四合院的空间构成和使用状况,对居住在此的家族的形态和日常、非日常诸生活有很深的关系,是必须探明的。本章作为前提研究,把握了西安传统四合院相关分类和四合院空间构成的变化原理。


 
第三章     西安传统四合院空间和生活的对应
 

第一节  在四合院的传统生活
第二节  上流阶级的住宅和生活
第三节  百姓的住宅和生活
第四节  回族的住宅和生活
第五节  小结


上一章为把握西安传统四合院住宅空间构成,对调查的161处住宅进行了空间构成和平面型类型化。本章就有关在这些住宅空间是怎么样生活及进行具体的考察。
首先,在捕捉有关西安传统四合院住宅的生活时,从什么样的视点接近好呢?
从同一自然文化风土中,也就是说从住宅外部环境条件同质,本次调查限定在城市。但是,随着调查的进行,仍然明显表现出同样城市居住的人,经济条件的差别,民族、宗教的不同住宅内部的差异,对住宅的空间构成和使用状况产生了极大影响。经济状况和民族信仰要素,给予住居什么样的影响,也就是在此从经济和民族的二个视点表现。捕捉汉民族中富裕阶层的住居和一般百姓住居的区别,进而关于国民住居进行研究。
同前所述,西安四合院平面以开间三间和五间的为主流。三间四合院,一般百姓住的多,五间的四合院和联院型住宅多为高官和比较富裕阶层居住。而且,在西安居住的很多回民——中国的伊斯兰、集中居住在西安中心的清真寺周围。他们一边保持着独特的宗教生活习惯,一边和汉族在同样四合院居住。为了探明西安四合院住宅的空间构成和生活样式,要明确回族人们的生活样式点态和传统四合院的关系是很重要的。
在此,一般百姓住宅、上流住宅、回族住宅三种情分开,关于它们的生活和空间的对应关系,尽可能通过实例,进行详细分析考察。
第一节,在四合院的传统生活
1-1西安一般生活概要
如第一章所述,有关中国住居的原则,汉代开始受儒教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即有[前堂后寝、左右对称、长幼尊卑、重视礼仪、守法组织的继承,风水迷信的应用,四合院、三合院的使用]等。这些原则对其后的住宅平面构成和建筑样式,及家庭生活产生极大影响。
根据祖先崇拜,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等传统伦理,生活对空间构成给予极大影响,但实际事例的研究几乎没有进行过。本章,把西安传统四合院住宅作为对象,按照传统伦理生活和住宅空间构成什么样的对应关系,在传统社会中被尊敬的伦理和大家族制度,及就寝和吃饭为中心的生活行为等,和传统住宅的空间是什么样的关系,通过具体的事例调查,分析,判明。
西安的传统社会,和普通的中国社会一样,有重视传统伦理,在社会关系上,和亲戚友人的关系是大事,在家庭生活上,对两亲,年老者的礼仪孝行,非常重视等,传统习惯。过去,好几代人同居喜欢家族在一个地方居住。这种大家族形成是给予四合院住宅的多重构造配置的形成。居室分配极大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传统伦理,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为探明空间使用,关于就寝变化,采用几个家族的使用状况进行比较的方法和在同一家族几个使用期进行比较的方法。
ロ 一般的空间使用。
四合院住宅形式,是以院子为核心与大家族集中居住相对应的形式。四合院的传统家族和房间的关系,里面的上房是最重要的建筑,采用传统的[一明两暗]形成构成,中央的明间二堂屋是祭祀祖先的空间,是住宅空间中公开的最权威的空间。作为待客、活动、仪式、使用在堂屋的左右房间(两暗房间)是住宅的主人,大家族的长者居住地。厦房的使用按[哥东弟西]的分配原则进行。即兄住东厦房,弟住西厦房。另外,厦房以各家情况不同,也有做厨房使用,贮藏室之用。门房和其它房间比较,有多种用途。院子里栽树养鱼,夏季院子做常用房间出很常见。冠婚葬祭时,院子搭上帐蓬用于招待来客的情况也很多见。
ロ 生活手段和空间使用
第二章的西安概况一节所述,过去的西安几乎没有产业,是一个消费城市。因此,商人=商贩,作为生活手段的人很多。商贩基本分为小商贩和批发,大街上的店铺以包括小吃店在内小商铺很多,而对周边城市和农村的商人的批发商人也很多。把住宅的一部分作为商谈场所使用的情况很多。另外,回族人经营饭食业的很多,把住宅的一部分作为作业场使用,这应该对住宅的空间构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1-2关于传统生活调查的诸问题
ロ 调查对象和方法
关于生活使用调查,从上章的调查中,将21处四合院作为对象。其中汉族住宅14处,(2处上流住宅)、回族住宅7处,整理结果得到有效样本,12处(上流2处,一般百姓住宅6处,回族住宅4处)作为分析对象。
调查首先把现状设计让原住户看,自作复原,接着对住宅的建设年代,家族构成,当时职业,当时生活样子进行听取,然后食寝等日常生活和冠婚葬祭等非日常生活中空间使用状况进行直接采访。
调查对象人,大致从60岁到70岁前后的对解放前的生活状况了解的年长者为中心。
调查对象时期主要在1920年代前后到1949年之间,作为参考的现在居住状况也一并调查。为把握这些居住状况的变迁对采访者(青)少年时代、结婚时期、解放前、现在的四个时期的居住状况进行了质询。
质询方法,空间如何使用?生活行为在什么地进行,从以上的二个方向靠近。
ロ 记载时期的选择
使用状况的记载时间的选择时,从社会状况和家族变化进行综合判断。基本上选择采访者的少年时代,结婚前后,解放前后及现在,这种区分作为接下来的考虑背景。
首先,关于社会变化和历史背景,本研究时间对象范围在1920年—1949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的近代时期、是从清朝的封建时代到中国变动的时期。期间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大战争和社会的大变动。这些大变动和介绍的新思想,给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开始带来影响。但是,对住宅的影响很少,特别是西安这样的内陆影响不大。生活样式的影响也少,人们依然按照传统的生活伦理生活。
其次,关于家族的生活史,基本上根据采访者本人的生活经验,按少年时代,结婚前后,解放前后及现在,家族史的项目(比如,爷爷死亡、得到养子.取媳妇)尽可能掌握。这些,当然各个家庭史不同,通过正确的时间来把握生活是很困难的。因此,不以公历为基准,以各自家的情况为基准。
另外,各时期遇到的变化,不一定全部能记载,这时期和时期之间还有很多变化,如一年间家庭人数相继减少,或出外工作,象这些微妙的变化被采访者的记忆也很模糊。且有关家庭的隐私,被采访者也不愿讲。
调查的具体内容,分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关于日常生活,主要取出生活的中心内容就寝和食事,其和空间的对应及生活行为和家族团聚和居住空间的调查。
另一个,调查其它多样的家事作业和诸生活行为,在住宅内什么样的场所进行。有关非日常生活考察了冠婚葬祭、祭日、家神等。
ロ 调查项目和记载方法
首先,作为对被采访者情况的了解,从结婚时期,年龄—性别—民族—职业调查。接着,作为住宅情况,就所在地,购入时期或建设时期,平面形式(几间、几进院),方位大门的位置,有无二门,有无水井,有无厕所,有无土地堂,有无灶神,有无龙王,解放前的居住户数和现在居住户数进行调查。家族全体构成从被采访者的记忆中明确爷爷代到现在的孙辈、曾孙辈的关系。
四合院住宅是由拥有多重构造复杂的内外空间构成的。主要的有关建筑物有名称,有关室内空间的,没有名称的很多。为简明易懂的说明,各自空间以记号来表示,把空间和记号的对应用表记录,空间的顺序和上记的平面图的空间和上下一致。
食寝和空间的关系用表格表示,根据年龄寝室的居住顺序集中用[空间顺序]表示。
关于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关系,家内生活、游玩、休闲、家事作业,贮物,其它的项目汇在了一起。作为主要项目,食事和待客等的空间使用,主要的家事作业,用平面图表示。有关于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关系,出产,结婚,葬式,祭祀,家神等汇在了一起。作为主要项目,结婚式、葬式的空间使用情况用平面图表示。
第二节,上流阶级的住宅和生活
本节是有关西安上流阶段的四合院住宅的空间和生活的对应关系,并通过对具体事例的研究,明确其特征的研究章节。
2-1西安的官僚、富商住宅和空间构成特征
1. 西安的官僚
近代以前的中国,是皇帝在上官僚统治的国家。官僚制度早已成熟,采用作为官僚的选拔方法,即所谓的科举制度。隋代(581)开始到清末(1905)通过科举制度选拔的优秀人才,给予一定的官位,得官的同时也提供住宅。而且,关于各阶层的住宅,有严格的规定,不许超越规定的。据《明史·兴服志》记载,[公候是前厅七间两厦,九架,中堂七间九架,后堂七间七架,门三间五架。一品二品是厅堂五间九架,门三间五架。三品有五吕,厅堂五间七架、门一间三架。六~九品是厅堂三间七架,门一间三架]。如此官位对应的住宅规模被详细规定下来。不仅住宅规模,样式,使用色彩,材料等,实际上也被仔细规定。
本研究中确认了二处清代官宅。大有巷的刘少函宅(图3-2-1),甜水井的赵舒翘宅,赵为清朝的刑部尚书。这个住宅是赵氏家族刚破落开始使用的。赵宅作为官宅的实例研究对象。通过研讨虽不可能对官宅全部了解,但通过宅对上流住宅的一般使用状况,生活状况可以进行观察了解。
2. 西安的富商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中,西安最具代表的富商为厢子庙街18、19号的赵宅。别处的调查时,偶然碰上了这个赵宅的原主人赵寿康,赵宅的有关生活方面的调查得以实现。赵寿康夫妇非常好客,对调查给予很大帮助,提供了自家的家谱图和住宅平面图。笔者几次造访,都给予热情、仔细的说明。不仅有关自宅,而且有关西安的情况,旧的生活习惯,民俗等也谈了很多。
3. 上流住宅的类型和空间构成的特征
有关类型和空间构成因在前面表过已述,这里仅对特征作一总结。上流住宅是以其经济能力为背景修建的规模很大的住宅。一般的开间五间进深三、四进院以上的很多。开间三间的场合,左右设有胁院以显示其住宅的大。
空间构成特征,1)开间宽(五间),2)进深很深(三进院多),3)联院型多,4)设有二门,5)大门设置在中央的情况多等等。
2-2 日常生活和空间对应
1. 就寝和食事的空间使用
关于上流住宅的就寝和食事时空间使用方法,2处的住宅(官宅、富商宅各一)作为对象,并分三个记载时期,表记述其空间使用的变迁。沿着我们提出的概略问题,各被采访者的家庭事情加在一起得到回答。有关生活的调查选2处并分2段式进行。第一段听取调查,随后作数据资料记载,第二段对数据资料进行确认。通过这种方式,增加调查的正确性。
1-1 事例研究
(1)A家(赵舒翘宅)
作为官宅的事例举出甜水井37号住宅的赵舒翘宅。
被采访者童敏(75岁)赵舒翘的孙媳妇。童是中学教师。现已退休和儿子一家同住。1938年18岁时,西安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和赵舒翘的孙子赵祖荫结婚,57年间一直住在此。结婚当时家刚破落,家族人员少,含童氏本人在内10人。佣人4人钊,房客3家。祖父赵舒翘的事情和以前的家事和住宅的使用状况等,是从姑姑们那里听说的。
赵舒翘(1848-1901年)清朝的刑部尚书,1900年因支持义和团失官,从北京回到西安故乡。本宅是他本人30岁当官时造的西安的私宅。他回西安不久,被清王朝的西太后下令斩首。现存的住宅,主要是赵氏死后,其家族在使用。
关于食事空间使用,大致按被采访者结婚前,结婚后,抗日战争时期和现在四个时期分开调查整理。(表3-2-1A家就寝,食事和空间的对应参照)
赵氏有4个夫人。第一夫人无孩子,把第四夫人的长子作为养子。这个养子的大儿子(赵祖荫)是被采访者童氏的丈夫。
第一时期为赵舒翘氏刚去逝的时期。
赵舒翘死后,赵氏的旧交和关照过的官僚们经常来赵宅慰问。大祖母(第一夫人)为出入方便搬到退厅的西边房屋居住。孩子时的父亲赵筱如也搬过来同住。大了以后,住在旁边的房间,结婚移到退厅的东侧住。二祖母和她的孩子住在里院的正房的东侧的二室,四祖母也和自己的孩子一起住在正房的西侧。
佣人男女共4、5人。全部住在退厅(二门)外。女性佣人住在内院两侧的厦房,男性佣人住在门房。
这个时期的食事(吃饭)全家全体都在退厅吃饭。佣人各自在自己的房间吃饭。第二时期,童氏刚结婚的时期。
大祖母去逝,二祖母不变仍住在正房的东侧,四祖母也还在正房的西侧。
父母退厅的东侧居住,他们的新婚在正房西侧的外屋。5叔父母在正房东侧的外屋,弟在西厦房的南房住。5叔父的女儿在厦房的北房住。
关于佣人,管家住退厅的西侧,其它佣人没有变化。
这个时期,因日本军侵入中国东北,东北军向西安撤退,东北军的团长和家属强占了住宅的一部分。
第三时期是抗日战争的末期。二祖母、四祖母相继去逝,母亲住到了正房东侧的里屋,5叔父母换到西侧。本人夫妻换到母亲旁的正房的东侧的外屋。弟夫妻在内院西厦房的北间居住。
这个时期,房客以外,其它亲戚来了住在门房。佣人不变仍住在原来的房子。
第四时期就是现在。
从新中国成立经历了土地改革,公私合营,文化大革命等运动,个人资产公有化。其结果,全住宅的所有权被公有化,只有正房和内院两侧的厦房,归原所有者所有,其它部分变为新的主人。
A家的结
关于就寝,自家成员的就寝在以里院为中心,正房东西厦房,退厅居住。作为特例,家中长者大祖母在退厅居住,这是一特征。内院两侧为女性佣人使用,男性佣人在前院的门房。也就是自家的成员在二门以内居住。相对应佣人不分男女住在二门外,解放后公有化,二门被破坏,住宅的所有权丧失,尽管二门外的部分有了新房主,但自己的家族不变仍在二门以内居住。
关于食事(吃饭)解放前为止,家族全员都在退厅吃饭。解放后,把祭祀先祖的正房的堂屋废除了,堂屋成了吃饭的场所。佣人的吃饭各自在自己的房间进行,便用了烧火间。
这个家的特征,大祖母在世时,退厅是空间顺序的第一位。除此和一般的家空间顺序相同。即,上房的东侧的屋为上位,西侧的房屋其次。大祖母去世后,空间秩序为Z5、Z1、TTZ。
(2)B家(赵寿康宅)
B家是厢子庙街18、19号住宅的赵寿康宅。这个家作为富商的事例。
被采访者赵寿康的职业是印刷设计师。现已退休,一边作副业,一边和夫妇及一个儿子一起生活。赵氏从出生到1951年,把住宅卖给政府,二十多年一直住在此。后来搬至同街规模较小的其它四合院居住一直到现在,离原住宅约100米远。
赵氏原籍是陕西省渭南县孝义镇。高祖父赵元中年代业务兴旺、清朝年间买下远处住宅。随后由曾祖父、祖父、父各代继承。赵寿康本人是九祖父的长子的儿子,幼年过继给三伯父,由三伯父做父亲。这个家,曾有祖父代的三祖父、七祖父、九祖父、十四祖父及妻子;父亲辈的大伯父、二伯父、三伯父、四叔父及家庭,自己辈的兄弟姐妹等居住。最多时这个家,由20人,增加至40人左右,合计约60人。结婚前的状况主要是听取赵氏本人所唁,结婚后的状况,赵氏的夫人作了积极的说明。
关于食事空间使用,大致分为少年时期,结婚后,解放前,及现在四个时期进行询问。(参照表3-2-2B家就寝,食事和空间的对照)
第一时期,赵寿康的少年时期。
这是赵氏结婚前10年。曾祖母还健在,赵氏10岁左右和曾祖母在西胁院的正房西侧(胁Z3)居住。东侧女佣和年长的女佣人居住。3祖父母在正院的正房西侧(正Z2)居住,7祖父在正院的里院的西厦房(正Z2)居住。9祖父母的住处在正院的正房东外屋。14祖父母在胁院的过厅(胁GT)生活,大伯父母在正院的里院的东厦房(正S1)居住。父母在胁院的里院西厦房(胁S2)居住,母亲和本人在对面的厦房(胁S1)居住生活。
管家住在胁院的花厅的西房、厨师们在(正M4)和(胁QT1),其它男佣人在(正M3)和(胁QT)。车夫在(正M1),门卫在(正M2)和(胁M1),各自居住生活。
关于食事空间使用情况,一般各自在自己的居住处,有什么事时,全家族在退厅和过厅吃饭。佣人们吃饭,其身边照做的女佣等同时间在自己的房间吃,其它的佣人们,自己的房间吃饭。这种食事状况一直延续到解放前。
第二时期是赵氏结婚后。
这时期的就寝,7祖父搬到了祖父母住处,7祖父的房间改为了义祖母住。14祖父母胁院的过厅两侧居住,这个时期,把单面(胁GT1)让给赵氏做婚房。大伯父去逝,大伯母仍在原处居住。回来的2伯父母住在9祖父母的房间,父亲和义母,母亲住处无变化。姐姐和年轻女佣在同一房间居住生活。
佣人们的房间没有改变。
第三时期是解放前夕。除14祖母搬至正房的西屋外,其它成员的居住没有变化。
使用人仍在正院的门房居住,人员减少了,剩下的居住状况也没有变动。这个时期,家里经济状况有变,从退厅以北的部分,借与他人。
解放后的1951年,全住宅卖给邮政部门,搬到了附近小的四合院居住。
B家的小结
这个家是典型的大家族集团生活的模式。说是大家族,不如说是核心家族的集合体的例子。家族的就寝集中在两院(正院、胁院)的后边的正房等处,佣人的就寝身边照顾人以外,两院的门房等前面的部分集中居住。正院退厅为止的部分房间是待客和举行家庭活动的场所。
关于食事,家族一般各自在自己的房间吃饭,有事时,全员集中在退厅和过厅吃饭。佣人们也在各自房间,一般在厨房用餐。管家和身边照顾的女佣人一直在自己的房间用餐。解放前三个时期可以说,正房是上位,厦房是下位,西是上位,东是下位,即最里面是上位,左手比右手边上位。作为这个家的特征,同代的兄弟住在一起,就寝不是完全按照年长顺序配布,而是按实力居住。食事(吃饭)在内部是小家族式,对外是一个大家族,这在食事时的空间使用有明显反映。
1.2 食寝空间的考察
1)就寝空间
从以上二个上流住宅的事例可见。上流住宅的特征都是由附带胁院开间五间的三进院式构成,有很多人居住,使用。两家族的就寝主要集中在住宅的后面的正房等处。A家的特殊情况除外,两家都是正房为上位,厦房为下位,即里面为上位,右手边为上位。
佣人的就寝,身份的照顾女佣人除外,两家都是集中在门房等前面的部分。都是在退厅(二门)以外。男佣人全部在门房,相对女佣人在二门附近居住。
其它孩子们的就寝、基本上幼儿时期和母亲同住,5-6岁和根据情况和其它家族成员一起住也很多见。男孩和祖母同住的多。
就寝空间的使用特征、和中国传统的家父长社会家族制度非常对应。就是说,在家庭内部关于一代一代,或家族成员的家的位置,在就寝空间的使用上,表现很明显。
2)食事空间
日常的食事(吃饭),和A家完全是家族全员集中在退厅用餐相对,B家,一般情况各自在自己的房间进行。只是在家中有活动时全员才在退厅或过厅用餐。举行活动时,全家族成员集中在退厅用餐是A、B家的共同特征。
佣人们的吃饭,有在各自房间用餐的,一般大部分在厨房用餐。
2. 其它生活和空间的对应
和食寝相同,其它生活也和传统住宅的空间构有很深的关系。下面,就其他生活相关的调查结果作表述的同时,将其主要内容用矩陈来表示。
2.1 事例研究
(1)A家(赵舒翘宅)
关于其它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关系,家内生活、游玩、休闲、家务、贮物、其它项目汇在一起。作为主要项目,食事和接客等的空间使用,主要的家务用平面图表示(参3-2-4A家日常、非日常和空间的对应)
ィ)家内生活,由9个小项目构成,关于食寝作为重要项目上述的其它表格已表示,待客把退厅和过厅是接待一般客人的空间。[内]、[外]的接待空间非常清晰地表现出来,这是一个特征。另外,门房的一间为一般客人住宿的。洗脸、洗脚也在院子。一般在自己房间进行。洗澡不是在澡塘,而是用大的洗脸盆用毛巾擦拭。孩子们的学习在私塾,一般读书在自己房间、退厅、过厅进行。商讨事宣第一夫人把管家招到自己房间,再由管家将自己的旨意传走出去。
ロ)关于家务,a) 做饭有时在胁院的厨房进行,1938年童氏结婚后,搬到里院(Y1)的东厦房(S5)。b)洗濯,北方不象南方有丰富的水源,过去没有每天洗衣的习惯。大致是女佣人在内院的井边洗或女佣的房内,媳妇的房内。c)缝细,钉装钮扣的事女佣人来做或媳妇自己做。大的缝制,即家族的衣服的缝制,每年二回叫裁缝来家里做。
ハ)贮藏物品,布和衣服基本上放在各自家里。赵家有40公顷的田地,收获的食粮贮存在正房的二楼。另外,正房的东侧的里屋有藏宝物的秘密空间。
ニ)娱乐,有朴克和麻将,说笑等。一般周围邻居来玩,这些娱乐全是在共用的空间退厅,过厅进行,夏天常在院子。
(2)B家(赵寿康宅)
(表3-2-5B家日常,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参照)
ィ)家内生活。a)退厅和过厅和前院东厦房为接客空间。这家也是,退厅是接待亲戚和好友的空间,相对过厅是接待一般客人的空间。另外,前院东厦房留宿一般来客。b)洗脸、洗脚,一般在自己房间进行。洗澡,用木制的木桶一样的东西,由佣人帮助洗澡。c)孩子的学习在私塾,一般读书在自己房间,胁院的书房,退厅过厅进行。议事,祖父母、父母的顺序给老太太“请安”同时,汇报家中事情。听从指示。
ロ)家务。a)做饭在胁院的灶房,由二人来做。做好由各自的女佣人端到各自房间。b)洗濯,各自的照顾女佣人在自己房间或井边洗濯。凉晒在里院(Y3、V6),内院(Y2)。c)缝钮,刺绣等家族的女性做各自在自家,小的缝钮和整烫等女佣们在自己房间进行。家族的衣服缝制,每年二回招裁缝制,每年二回招裁缝来家(里院)(Y3、S3)做一家的衣服。
ハ)贮藏,不合季节的被褥和衣服放在正房的二层。不仅衣服被褥,日常不太用的工具等也放在二层。日常用品放在管家屋里集中管理。木炭地定期送来,贮存在后院和灶间。
ニ)娱乐,当时西安的[日曜会](资本家俱乐部)经常在家举行,男的在过厅,女的在退厅,也在自己的房间,有朴克,麻将象棋等。说笑在各自房间。这些娱乐,全部在共用空间退厅,过厅进行,厦天院子被经常使用。其它养鸟、狗、猫头鹰、鱼等。这些动物的饲养和植物的培养等,由专人安排。使用最多的空间正院的内院(Y2)。
ホ)其它。蔬菜、内类及动物的饲料、每日送来。每年待在各地的店铺的店长和会计要对销售作决算依次汇报。
2-3非日常生活和空间对应
包括西安在内的关中地区,是有悠久历史的地方,是非常重视传统民俗文化的地方。本节,就在西安以通过礼仪和家神信仰为中心,考察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关系。作为生活内容,汇集在一起的生产、结婚、葬礼、祭记,家神等中以结婚式,葬礼的空间使用情况作为主要项目,展示其住宅的平面空间。(表3-2-4A家日常、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表3-2-5B家日常,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
1.1 事例研究
以B家(赵寿康宅)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为例具体分析研究。
1)通过仪礼
(1)生产
ィ)怀孕:传统说法称[有喜]。即怀孕是高兴的事。怀孕了,向曾祖母[报喜]后,得到孕妇的禁忌和增加营养的指标,提供特别的饮食。
ロ)分娩:分娩在产妇的房间进行。事前约定“接生婆”,产妇开始出现阵疼时,叫来接生婆,负责婴儿的出生和产妇的产后处理。
ハ)坐月子:出产后,产妇和婴儿一个月不许出产房。为产妇的产后恢复和婴儿的安全。俗称坐月子。期间有许多禁忌。其中之一在产房门外挂“红布条”告知家族以外的人不要出入。一个月后解除,俗称[满月]。
ニ)[做满月]:产后第一个正式仪式是[做满月]。是在婴儿出生后满一个月的那天,当日,邀请亲朋好友设宴庆祝。从母亲家的叔叔那里得到四样礼物,生男孩的时候收红纸包的钱“红包”。由曾祖母向祖先报告是仪式的内容之一。祝[满月]后,产妇回[娘家](自己父母家)是惯例。
而且,赵家[百日]、[周岁]的庆祝仪式也举行。[过百日]是婴儿出生百日的庆祝仪式。[过周岁],是出生一周年的生日庆祝仪式。这些仪式基本上和[做满月]一样,亲朋好友招集一起,设宴庆祝。
ホ)祝寿:一般是家族成员的生日,以本人为中心的宴会。从50岁开始作为大寿,举行祝寿。当年的当家祖父,制定宴会的菜单和客人名单,经曾祖母和本人过目,交管家按命令准备。祝寿的前一天,举行“暖寿”,即本人前日晚饱餐一顿。一般在一周前向亲朋好友发邀请书。宴会后,晚辈向本人送大礼,这些仪式在过厅和退厅举行。
(2)婚礼
ィ)看相:即相对象。这个一般不在自宅,而是在第三者家或饭店。
ロ)婚约:这个仪式在过厅举行。不光有双方家长,亲戚也参加。男女双方家各备四样礼物,互相赠送。来客由男方家招待。定婚的男女向对方的双亲施礼赵氏本的婚约后一年就结婚了。这一年中二人没有见过面。
ハ)结婚:结婚的前一天,进行送彩礼。女方家招待自家的亲戚,感谢两亲和亲戚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献上美酒,然后由亲戚陪伴,把彩礼送到男方家。彩礼从箱中拿出摆在过厅,向人们炫耀,再搬到新房。彩礼一般床上用品,桌上用品,瓶、箱、镜台、四季衣类、主人用的文房四宝等。
结婚的仪式从新郎出门迎接新娘开始。迎新娘队伍回男方家之前,开始鸣炮、奏乐。在礼堂(过厅)举行婚礼仪式,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新郎的双亲入席。证婚人开始宣读结婚证书,按司仪的指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父母)、夫妻对拜]后,介绍人,来宾致词。入[洞房],新妇脱下自家来时穿的衣服,换上新郎家准备的衣服。即所谓[去娘家气、进婆家门]。
ニ)待客:
准备宣布结婚宴招待亲朋好友等,不论过厅,退厅,前院,内院等的院子也搭起帐篷,作为宴会场所。来客到新房,祝福新人幸福,而到了晚上有“闹洞房”的习惯。即和新郎新妇做游戏。通过游戏营造出新婚热闹的气氛。
第二天早晨,去祠堂、向先祖报告,接家长顺序回礼,三天后回娘家,向新妇父母等问候,去新妇的亲戚家,送上谢礼的礼品,以致问候。
(3)葬礼
葬礼式是最重要的一个仪式。葬礼的一般顺序和内容,因在第一章已经表述过这里就简略,仅以葬礼和住宅空间使用的有关部分作为中心进行检讨。
ィ)临终:西安称为倒头。人死后,立即叫来风水先生对死人的生辰八字进行对照。男生有[寿终正寝]女性有[寿终内寝]之规定。[寿终正寝]本来意思是说,临终前病人移至正厅,迎接死亡,实际上一般在自己房间迎接临终。
ロ)收敛把死人的身体打扮整齐漂亮(理发、刮胡)寿衣换上,移至当做灵堂的退厅。[头东脚西]即头向东,迎接吊唁客人。收敛时,亲戚来参加,相克者应该回避。
ハ)迎魂:前日的晚上迎鬼魂的仪式,迎魂就是在离家最近的十字路口摆上桌子,牌位和供品(把魂招回到家里的灵堂来)。
ニ)出殡:第二天,出殡前,首先,进行封棺仪式,然后在殡仪队的哀歌声中向墓地前进。
ホ)招待客人:在葬礼的全过程中,一般要确保为招待,吊唁客咏经和尚,哀乐队退厅和过厅以外,院子搭帐篷的空间。
ヘ)[做七]:出殡后,进行[做七],(一般有头七、三七、五七、十七)。随后有周年祭,即死者埋葬后的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为死者做法事的祭祀活动。三年后,恢复普通的生活。然后,每年的清明节扫墓,寒十月举行送寒衣的祭祀。
(4)祭祀:
ィ)在祠堂举行的祭祀:祠堂设在正房西侧的一间。摆上祭器(香炉、蜡烛、台线香)祭祀先祖的牌位。每年的春节、祭日、生日、死者的命日、清明节等,向先祖报告其内容。
ロ)小佛堂:在家设置小佛堂。赵氏的曾祖母和祖母等是教徒,经常请和尚来家念经。
2)家神,其它
(1)土地堂:在住居中供奉土地爷的场所。土地爷是古代民间信仰的神。是地方的守护、土地的保护神。在民间,动土之前,有供奉土地爷的习惯。在赵寿康的住宅二门外的墙上供奉着。
(2)龙王爷,又称井王爷,住宅的井边供奉的神、因为祈求生活的水源不断祭祀。筑有水井台。
(3)灶王爷,关于灶神,有许多传说。其中一个说灶神最早是天上星,因犯罪被玉皇大帝发配人间,成为灶神。灶神掌管人间福和祸,是监视人们行为的神。在灶房的灶上面墙上供奉着。
(4)财神爷,是掌管财产,金钱的神。在家通过供奉财神爷,可使家里财产和金钱不断。财神爷平常不摆出,只在春节,摆在过厅。
通过对上流住宅的非日常生活的空间使用状况的检讨,总结如下:
关于出产,“坐月子”出产后,产妇和婴儿一个月内在产房静养是中国的特征。[满月]后的[做满月]、[过百日]及[周岁]的庆祝仪式都要举行。一般60岁开始祝寿,而赵家从50岁开始举行。
而且,不管婚礼,不管葬礼都是按盛大的仪式进行。
2-4结
以西安上流阶级的传统住宅及日常,日常生活作为对象,做了关于其空间使用状况的检讨。宅的特性如下:
(1)空间构成上的特性
西安上流阶级的传统住宅,一般不是一处四合院,而是联院式(胁院)的住宅。也就是由二处以上构成的。这是其特征。其它开间五间进深三进院以上,即大房、门房和正房以外,一定设有二个厅(过厅、退厅)也是其特征。同样作为接客空间的过厅和退厅,有其各自的外在性格和内在性格。
(2)日常生活和空间对应
1)就寝空间:上流阶级的家族构成不是该家族,而且有大家族集团或小家族的集合体的性格。正院退厅为止的部分是接客,举办活动的场所,相对,退厅开始后部分和胁院是家族生活的空间。家族的就寝都是以退厅和过厅等里院为中心。佣人的就寝。管家和身边照顾的女佣人,以外是集中在二门外门房。
各时期的年长顺序的就寝位置变化来看,就寝空间是有一定顺序的。即正房为上位,厦房为下位,右手边比左手边上位。
2)食事空间:家族成员平时各自在自己房间用餐,有活动时全体集中在退厅或过厅用餐。日常和非日常的吃饭空间使用被区别开来。管家和身边照顾的女佣人,始终在自己房间用餐。其它佣人也是在自己房间用餐,平时在厨房用餐。
3)接待客人空间:上流住宅必定在过厅,退厅设置待客空间,一般客人用过厅,退厅是接待亲朋好友也兼做家中日常的公共空间使用。
4)佣人空间:大家族的生活由家族成员以外很多的女佣和佣人支撑。同样佣人当中也有作为照顾家族成员的,交往等级高的,比如:管家和身边照顾的女佣人。其它有厨师和仆人和车夫及门卫,这些等级的差在食寝空间上也很清楚的表现出。
(3)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
1)生产:分娩“坐月子”都在自己住的房间。[满月]后的[做满月]、[过百日]及[周岁]的庆祝仪式在上流阶级一定要举行是其特征之一。这时的舞台在过厅或退厅。而且,婚礼、葬礼都要举行盛大仪式。
2)结婚:新婚夫妻的新房一般在厦房。为了婚礼仪式,住宅的主要公共空间,过厅、退厅及堂屋和外部空间的院子常被使用。这时候过厅、退厅堂屋二门等的门扇全部取下,院子的地面用板铺成地板,在上面搭起帐篷,构成一个大的连续空间,迎接盛大的仪式。不仅是结婚仪式葬礼等大的仪式时,布置的空间也有变化。象这样日常必要的封闭性和非日常事态出现时的适应性同时具有的是四合院住宅优点之一。
3)葬礼:在中国,70岁以上去逝为[喜事]。结婚和葬式称为[红白喜事]。葬礼仪式空间的使用和结婚仪式的没有两样,灵堂一般设在堂屋和退厅。住宅轴线上的空间为灵堂中心是主要的舞台。另外,因为亲朋好友的到来,其它房屋必须作为辅助来使用。
4)祭祀:作为祭祀空间是堂屋,上流住宅有设置祠堂的。举行活动时,先祖的牌位从祠堂搬出在堂屋或退厅举行祭祀活动。还有设置佛堂的。这是因上流住宅有富裕房间可以做到的。
以上通过对上流住宅的空间和生活更进一步的汇总。日常生活中,正院作为接客和举办活动等主要舞台的对应,胁院成为家族生活的空间。家族成员的就寝以内院空间为中心的对应,佣人集中在二门外的空间。在非日常生活中、正院轴线上的空间为主舞台。这些空间使用特征得以明确。
第三节,百姓住宅和生活的对应。
3-1西安一般百姓的定义
本论文,通过对上流住宅,百姓住宅,回族住宅三种类的事例研究,从而来明确关于西安传统四合院住宅空间和生活的使用状况。那么,对于回族和汉族的不同,明确的选定没有问题,但上流住宅和百姓住宅的选定,基准则是有必要的。因此,引进一个官僚住宅的线索。据《明央·兴服志》记载[一品二品,厅堂为五间九架;三品五品,厅堂五间七架;六~九品,厅堂三间七架;平民住居不超过三间五架],所以定义和官宅一样开间五间的住宅为上流住宅,开间三间或以下的为平民百姓住宅。
但是,即便是百姓住宅也是有很大的差别。在此,以一般百姓住宅为对象,将其类型和空间构成特征作简单记述。
3-2 一般百姓住宅的类型和空间构成特性
如前章所述,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他们的经济背景,必然可以说,通过他们的住宅及住居生活来真实反映。一般百姓和上流阶级比较是经济不富裕的人。这种经济状况也被住宅反映出来了。
西安的百姓住宅,一般开间三间,进深一、二进院的多些。有少数开间四间和开间二间,本次调查碰到过。而且开间四间的主要是三十、四十年代造的,开间的间数和内部分隔等和原来的不同,基本上沿袭了传统四合院住宅的样式,可以说是反映了新时代精神的传统住宅。这在青年路,通济坊等很多见,程甲润宅就是一例子。
后边作为事例研究的南柳巷7号王宏彦宅(H家)是清道光年间(1830年)由其祖父购入,是开间二间的[单摆摆]类型,至少可考虑是在清代建造的。这样的住宅的特征是因为用地的开间狭窄,左右两边应该设置的厦房,仅有一面有。这种类型属于一进院和二进院。
最多的是一进院式四合院的类型或是其它的变形类型。作为一进院的原始类型推举事例研究的G家李世成宅。其它还有没有二门的类型。二门类型:分为进门房立刻设置的和在院子中央设置的。
二进式四合院五进院并列的多见。这种类型,形态上是二个一进院纵向并列构成的。即是二个四合院空间。一般在里的院子(内院)作为中心部是家族内的就寝生活空间,前院部分是接待客人和佣人们使用的空间。为区分开这二大机能,二门起到很大作用。
还有一种一进院和二进院的中间类型。本论文,对二进院进行了分类。这种类型可考虑为一进院的变形或二进院的变形。即可以视为[一进院十一栋]或[二进院一厦房(一对)]。
3-3日常生活和空间对应
1. 食事和空间对应
1.1 事例研究
1)C家(常宅)
书院门17号常宅(图3-3-1C家,常宅平面图),不能作为上流住宅,但是很富裕的家庭。被采访者常钟祺,1943年结婚,大学老师,已退休一个人在最后边新建的房子里住。常氏7岁时(1928年)父亲买下这个房子就一直住在此,(文革时一段时间除外)。父亲出身陕西渭南,在四川省作钱庄生意,在钱后回乡买下此住房。
该住宅座北朝南,开间三间,二进院,最早大门开在右边,1945年,家遇不祥事,听说风水不好,即把大门改在中央。常氏北京的大学出来后,到西安的大学任教。父亲是一个很传统的人,常氏结婚正经常受其管理。
常宅的食寝空间使用,大致分为常氏结婚前,结婚后,抗日战争末期,现在四个时期来调查整理。
第一时期,1930年左右,父亲买下此住宅,也就从四川搬回来的时候。这是常氏7-8岁刚记事的年龄。当时家族由祖母,双亲、本人、弟弟、妹妹6人组成。其它还有管家、厨师、奶妈、女佣人。本人的双亲住正房的东屋,相反对面的西屋祖母住。东厦房北侧本人和弟弟三人住,隔壁的南房奶妈和年幼的妹妹住。
二门外,主要是佣人住。过厅东的一室管家住。其它作为接待客人用。前院西厦房厨师住,东厦房年长的女佣人使用。
吃饭空间使用,家族全体集中在正房的堂屋用餐。佣人们在自己房间用餐。
第二时期:常氏刚结婚的时期。这时期祖母去逝,妹妹长大住在祖母住的正房入西屋。双亲仍在正房东侧住,本人的婚房在东厦房的北屋。弟弟在本人结婚前过继给父亲的2弟当养子,死亡。佣人们中管家仍住过厅东侧居住,厨师的住处也没变。奶妈和女佣搬到内院本人新房的隔壁住。
这时期吃饭的空间使用也还在正房的堂屋用餐。佣人们也没变,各自在自己房间用餐。
第三时期,抗日战争中期。国民党军人的家属和从占领区逃来的人们,住宅必须要借给他们,过厅的西侧军人家属住了,东厦房是房客的厨房,对面的厦房和门房成为房客一家的卧室。这样二门外几乎全部借给他人了。厨师搬到后面以下,家庭的居住没有变化。
解放后,不久妹先去逝,后母亲也死了,父亲再婚,暂时仍住正房的东屋。本人和妻子搬到西厦房。东厦房由本人的孩子住,奶妈和女佣人回农村,其房间空置。二门外因公私合营,新的房客搬进来。
第四时期现在
解放后的土地改革和公私合营,文化大革命等运动,住宅的一半以上所有权被公有化。正房继母所有,二年前拆除,建了新的混凝土三层楼房。西厦房,本人的儿子结婚后一直居住着。最后的厨房,等本人重新建了,其中一室由本人一人居住。
C家小结
关于就寝,自己家族成员的就寝,以内院为中心在正房,东西厦房。佣人几乎都在二门外住。奶妈尽管是佣人,却在二门以内居住。这是奶妈要喂养妹妹的特殊原因。解放前一段时间必须借给他人,二门外的部分被他人借。二门内是被采访者家族的住居空间。解放后的一段时间也如此。
关于吃饭,与解放前后无关,父亲去逝前,一家人集中在堂屋用餐,佣人们各自在自己房间用餐。
该家的特征,不管祖母是家中最年长的上房的上位,东房也不让住。相反,双亲住在上位的东房。父亲是这个家的中心由此表明。
2)D家(高宅)
兴隆巷42号住宅,是高培之宅。(图3-3-2D家,高宅平面图)高墙之(1881-1960)是传统剧作家。一生写了50多本剧本。30年代后半叶开始,是西安有名的传统剧团一易俗社的社长。这个住宅记得是清代建造的,高氏民国2年(1913年)从其他人手中买来。
被采访者是高氏的二儿子的媳妇K氏(76岁)。本人1935年嫁到高家60多年一直住在此。结婚当时,有父母,二叔父、叔母、兄长夫妻、本人夫妻共8人。而且本人生育有四男二女。调查时,四儿子高信在场,讲述了家里的事和西安传统的旧风俗习惯。
这个住宅是所谓的正庄,即座北朝南的住宅。开间三间,二进院。由前院和内院构成,过厅后没有二门。作为这个住宅的空间特征在正房前有半居宽的廊,这个外空间的使用在后边叙述,在下雨等时候,用于各种各样的生活活动。而且这个住宅几乎一直是自己家族在居住,变得老朽,但直到现在还保存原样。是西安应该保存的传统住居。
食寝的空间使用,大致分为被采该者K氏的刚结婚后,抗日战争中期、解放前夕,现在四个时期进行调查整理。(参照表3-3-2D家就寝,食事和空间的对应)
第二时期,K氏刚结婚时期
这时期K氏结婚新房在东厦房的南侧。双亲在正房东屋住(Z3),2叔父在过厅的西侧屋(GT1)。叔母在西厦房的北屋(S1),内兄夫妻在西厦房的南屋。夏季父亲在过厅的东屋住。前院的东厦房为书屋、西厦房用于来客的住宿。门房(M1、2)父亲的北子2、3人住。东厦房的北(S3)作为厨房使用。
食事的空间使用,平时全家族集中在堂屋用餐。这个用餐空间直到现在还在使用。父亲的弟子作为家里的帮手,吃饭在自己的房间。
第二时期,抗日战争的中期
这时,前院两侧的厦房和门房借给别人住。双亲同以前住在正房东屋(Z3)K氏本人为照顾双亲,丈夫仍在东厦房南侧住,自己一人住在正房的西侧(Z1)。其它家族成员没有变动。
吃饭全家族仍旧集中在堂屋用餐。
第三时期,解放前夕。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战争仍在继续。这期间2叔父去逝过厅西侧的房屋(GT1)也住入房客。后来独生子长大住在了过厅东侧的房屋(GT2)二门外的其它部分仍旧借给别人。其它家族成员变化没有。
第四时期,现在。
1960年79岁的父亲去逝。1982年丈夫去逝。同年母亲去逝,这期叔母也去逝了。因母亲直到死都在正房东屋(Z3),丈夫到死没在正房住。后来,K氏本人搬到正房东屋住至到现在。西厦房儿媳和孙女们各自在住,儿子把过厅的西侧作为卧室使用。东厦房北一直是厨房。其它房屋空闲。
D家的小结
这个住宅,是本次调查中,保存最好的传统住宅的一个。所有权也没有改变,家的就寝状况和解放前后几乎无关,一直这样继承下来,被采访者如是说。第一时期在二门以外,2叔以外的家族成员没有住,作为接待客人和书房,徒弟的居住等对外或工作空间使用,相对应,二门内是家庭和生活的空间。后来,房客搬进来,但基本上二门内没变是家族的生活空间,二门外,除2叔父,借给了房客。
关于吃饭时期有变化,但家族集中在正房的堂屋用餐没有变。现在也没有变。
通过这四个时期,基本的空间顺序是正房为上位,厦房为下位,东为上位,西为下位,得以明确。这个家是一个严格遵守传统家族制度的家。比如,家长高培之(夫妻)到死都住在正房的东屋,不管K氏的丈夫83岁高龄,仍在下位的厦房居住,到死没在正房住。这是在中国传统住宅空间的排位性很准确表现的典型例子。
3)E家(张宅)
甘露巷2号住宅是张效忠宅,是张效忠父亲,1937年建造的住宅。张氏连带1941结婚,61年多在这个住宅中生活。住宅建成的当时,有祖父母、双亲、史夫妻、本人共7人家族。
这个住宅,座南朝北,开间三间,二进院(略简式)的四合院住宅。厅房和门房的之间没有厦房,内院的厦房紧靠过厅的形状,是这个住宅的空间构成特征,这个住宅最好把宅作为解放前最一般的百姓住宅的例子。
关于住宅建成的当时,被采访者刚结婚,解放前夕及现在四个时期的食寝的空间使用,利用调查整理叙述。(参3-3-3E家就寝,食事和空间的对应)
第一时期是住宅刚建成的时期
这个时期,张氏的祖父母住上位的正房右侧房屋(Z3),双亲住正房左侧的房屋(Z1)。兄夫妻住西厦房(S2),本人和北住对面的东厦房。妹因年幼和父母同住。过厅入西侧被一室隔开,作客房,过厅其它的部分用来招待客人。门房经常是帮忙的人使用。
厨房在正房后的西南角,吃饭全家族人集中在堂屋用餐。这个吃饭空间用至现在。
第二时期是本人结婚后不久的时期
这个时期,祖父母回原籍,其房间空着,双亲没有变化,兄夫妻仍在西厦房(S2)。本人结婚东厦房作为新房使用。弟弟们搬到作为客房的房间。门房则由房客居住。
第三时期是解放前夕的时期
双亲、本人夫妻没有改变,兄夫妻回原籍后,西厦房由3兄夫妻住进。妹妹一段时间住在作为客房的过厅西的房间(GT2)后来结婚嫁人走了。解放后一段时间,本人带弟弟们到北京、新疆去工作。家里双亲住在正房、本人的住房、甥夫妻住、兄的妻住在过厅西房(GT2)。
第四时期是现在
现在兄的妻仍住在过厅的西屋(GT2),本人夫妻住在正房东侧的房屋。兄的长子夫妻住西厦房,正房西侧的房屋,女儿回来住一段时间,现在孙女住着。
E家的小结
西安传统住宅在清朝时建造的比较多。相对应这个住宅是近代建造的。但生活样式还是传统的。比如,完成当时,按照传统的[上东下西]原则,对寝室进行分配。这个住宅因为正庄和正反对,即西侧为上位,东侧为下位。祖父母和兄夫妻着陆上在西侧住。和现在的使用状况比较,住宅建成初期是沿用非常传统的使用方法,这点很明确。
4)F家(马宅)
书院门82号住宅是马子斌宅。(图3-3-4F家,马宅平面图)这个住宅是被采访者马子斌(88岁)的父亲在民国6年(1917年)买下的。买时的契约书(照片3-3-1)还保留着,兄的长子马建章让看了。入住当时本人9岁。第二年母亲因病而亡,本人民国(1932年)结婚,78年间在这里生活,买的当时双亲,二个兄弟,本人共5人家族。
马宅是座南朝北,开间三间、一进院(中央二门型)的四合院。大门在中间。是一进院但院子的中央开有二门,前院和后院分开,强化了私密性,空间有了内外秩序。
关于住宅买入不久,被采访者刚结婚,父亲刚去逝及现在的四个时期的食寝的空间使用情况,用调查整理的结果叙述。
(参照表2-3-4F家就寝,食事和空间的对应)
第一时期是买入当时的使用情况
那个时期5人家族,父母上位正房右侧房屋居住(Z3),长兄和本人住正房左侧的房屋(Z1),二兄住在西厦房(S3)、(S4)空置。东厦房(S1)作为厨房使用、隔壁的(S2)作贮藏室。
二门外的四个房间全部借给他人。
吃饭家族集中在堂屋用餐。这个吃饭的空间使用地方,到父亲去逝分家之前一段在用。
第二时期,本人刚结婚后的时期。
二个兄弟较本人早结婚,大兄夫妻住正房东屋(Z1),二兄夫妻住西厦房(S3)。后来,结婚了的本人西厦房(S4)作为新房。二门外没变由房客使用。
第三时间,父亲去逝后的时期。
父亲死后,分家了,大兄分得正房和二门内的东厦房,夫妻住正房的西屋(Z3),自己的长子住正房的东屋,次了了住东厦房(S2)。二兄获得二门内外的西厦房,夫妻住在西厦房最上的房间(S3),隔壁是自己的孩子的房间。本人分得二门外的东厦房和门房,本人夫妻住在东厦房(S5)。
吃饭,大史一家全员在堂屋用餐,其它人在各自房间用餐。
第四时期,现在。
现在长兄的大儿子马建章夫妻住正房的两则房间。2兄的长子夫妻住西厦房,本人仍在东厦房,其它房屋各自的孩子住。门房等借给他人。
F家小结
马宅的特征是,不太富裕的家庭。从买入当时就把二门外借给他人。而且,尽管别的人家,父辈和子辈在同一正房居住的情况很少,相反,这里,长辈和晚辈从开始就住在正房,特别是把正房用做兄弟的新房,这可以说马宅的特征吧。
5)G家(李宅)
教场门2号住宅是李世成宅(图3-3-5G家,李宅平面图)。这个住宅是被采访者李世成的祖父清光绪末年(1908年前后)买下的。李的祖籍湖北省襄阳。祖父随军到陕西,在西安置下这家。本人在这出生,1940年结婚,退休前是国家公务员,因为李氏夫妻没有子女,现在和养子的孙子及养子夫妻一起生活。
李宅座南朝北的住宅,开间三间,是大门开在中央的典型的一进式四合院。正房后没有空间,把正房的旁边位置用做厕所。
从被采访者的少年期,结婚后时期,父亲的去逝后和现在四个时期来检讨食寝空间使用情况(表3-3-5G家就寝食事和空间的对应参照)。
第一时期,是买入当时的使用情况。
这个时期结婚5年前的时期。祖父母正房左侧(东)的屋居住(Z1),对面正房右侧(西)的房间大伯父母居住(Z3)。本人的父母住在西厦房(S2),东厦房由叔父和包括本人在内的孩子们住。门房的东部由亲戚的帮工住,门房的西房间作为厨房。
吃饭空间,家族全体集中在正房的堂屋用餐。
第二时期,本人刚结婚的时期。
这个时期祖父母都去逝了。大伯父夫妻住祖父母的房间(Z1)、父母正房的西层(Z3)居住。西厦房(S2)是本人夫妻的新房。大伯的长子夫妻住东厦房。
第三时期,父亲去逝后的时期。
又过了五年,大伯父去逝,但大伯母仍住在正房左侧(东)的房间(E1),双亲去逝后,本人夫妻搬入父母用的正房西屋(Z3),东厦房(S1)仍由大伯的长子夫妻居住。西厦房空置、用于亲戚来访时住。
吃饭,大伯父死后,各做各的,各自在自家用餐。
第四时期,现在。
现在本人夫妻仍住在正房的西屋(Z3)、正房东屋(E1)大伯父的儿子的媳妇一人在住。西厦房,养子的孩子和养子夫妻三人使用。门房的东屋,外甥的媳妇住,门房西屋用做贮物间。
G家小结
李宅的空间使用特征是,第一权威的空间是正房东屋(Z1)。
在比较富裕的家庭,父亲一代和儿子一代住在正房和厦房的情况较多。这一家,父亲和儿子从最开始就在同一正房居住。
6)H家(王宅)
南柳巷7号住宅是王宏彦宏。(图3-3-6H王宅平面图),被采访者,王宏彦(84岁)讲这个住宅清道光9年(1830年)由祖父买下。清朝末年(1911年)王氏在这里出生,在国23年(1934年)结婚,17岁开始,作为杨虎成将军的警卫队队员十年左右,和妻子共生育4男4女。
王宅座西朝东,是调查中唯一开间二间的二进式住宅。其特征,因占地的开间狭窄,左右两边应建的厦房为单面建。这称为[单摆摆]。
食寝空间的使用由被采访者的少年期,刚结婚后,父亲去逝后及现在四个时期分别叙述。(参照表3-3-6H家就寝,食事和空间的对应)。
第一时期本人的少年时期。
民国八年(1919年)祖父去逝后,祖母继续在正房的南屋(Z1)住。北屋(Z2)电大伯父居住。大伯父的长子夫妻住内院厦房(S2),他们的3个孩子(S1)居住。本人的双亲和年幼的妹妹离门房最近的厦房(S5)内住,相邻的(S4)由本人居住。厦房(GT1)和门房各自租给开理发店的和烧烤店的人住。
吃饭空间,祖母和大伯父一家在正房的外屋(Z2)用餐。本人一家各自在自己房间用餐。
第二时期,父亲等去逝后的时期。
这个时期先是大伯父去逝,民国18年(1929年)的一年间父亲、妹妹、祖母三人相继去逝,办丧事使家里经济紧迫。为了缓和,必须把内院的正房和厦房卖与别人。因而大兄弟的媳妇搬到前院的西厦房。
第三时期,本人刚结婚后的时期。
后来本人参军,用所有的工资维持家计。靠军队长官的施舍结了婚。结婚的新房在厦房的正中房间,其它房间基本没有变化。
第四时期,现在
现在本人夫妻住在门房,门房最近的厦房(S5)由最小的儿子一家三口住。过厅(GT1)由最小的女儿一家住,解放前内院的主人逃跑了,所以现在正房由兄弟的媳妇住,厦房由外甥一家4口居住。
H家的小结
王宅的空间使用特征,最具权威空间的正房南屋(Z1)由祖父母住,北房大伯父住下面的厦房由儿子住,下面的厦房由儿子住。另外尽管自己的双亲和本人住在前院的厦房,过厅借与他人,但这种排位性,不如说是更看中选择向南的房间暖和的实用性。可以这是贫穷家庭的居住特征。
1.2 食寝空间的考察
如一般所说,在中国,城市和农村差别很大,可以说一般百姓,如果没有一定经济实力,不能在城市生活。即城市四合院中生活的人们是比农村较富裕的人们。本次调查中象家就雇有3、4名佣人,也有象H家这样的很究的家庭。
传统的家长制度,通常按年长者顺序决定就寝空间,基本上由上下关系表示空间秩序。在传统意识严格的家,成为父子关系的家庭成员也不能同时住在上房这是最一般的。而且,[长兄如父]的传统意识也有。即家中父亲亡故,时,长子要起到父亲的作用,维持一家的生计。
依据这些基本的传统观念,通过六个事例,对有关百姓住宅的就寝和吃饭的空间使用状况作一考察。
1)就寝空间
以上六个住宅作为百姓住宅对待如再详细分类,A家、B家视为中流住宅是正确的。A家、B家的住宅空间构成特征不论怎么说都是开间三间的二进院有二门的类型。使用状况有以下三点。
T)把二门作为界线分开住居空间,最初,家族成员的就寝以内院为中心,佣人在二门外居住,后期,应对房客二门外租给他人,二门内是自己家族的居住空间。
□)[长兄如父]的传统意识的反映;例如在常宅,祖母尽管是最年长的,也不得住在上房的上位东屋。这里父亲住入。这表示了父亲是家族中的中心。
二)通过四个时期判明,基本的空间秩序是正房为上位,厦房为下位,东为上位,西为下位。这是被严格遵守的。例如:D家高宅的长者高培之(夫妇)到死为止一直住在正房的东屋,儿子K氏的丈夫尽管83岁的高龄,一直住在厦房,到死没有入住正房。可以说这是在中国传统空间排位性最准确的例子。
其它四家族的使用状况如下总结。
a) 最上位空间,东上西下的原则不遵守,各家不同。但是在一个家族随时期不同改变的没有。最上位空间肯定有。除此以外的秩序不多见。
b) 父和子同时期住在正房。例如,儿子把正房当做新房的例不少,即不受父亲住正房,儿子住厦房的原则拘束。
c) 把大门开在中央的例很多。
d) 根据家庭经济情况,一部住房借给房客的多。住宅有二门的把二门作为界限,使[内]、[外]区分开。
孩子的就寝,基本上幼儿时和母亲同住。5、6岁或根据身体情况和其它家族成员同住的也多见。
就寝空间的使用上的特征是取决于中国传统家父长社会、家族制度和空间使用的对应。这在家庭、世代之间或在家族成员的家的位置,就寝空间的使用也经常表现出来。
2. 吃饭空间
吃饭的空间使用,各家都是和时期无关,家族全员集中在堂屋用餐。其理由:①通过在同一张饭桌上用餐,加强同家族的意识。②同一张桌子上用餐,相互间可以调整饭量,起到节约之作用。
有佣人的情况,一般佣人们各自在自己房间用餐,在灶房用餐的也有。这六个事例看出赶是家庭富裕的越是遵守儒教的长幼有序,内外有别,不可逾越的规范。相反,越是贫穷的越是不受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约束。
2. 其它生活和空间对应
本节,叙述有关其他日常生活的调查结果的同时,通过矩阵图表展示其主要内容。(表3-38~表3-3-13日常,非日常和空间的对应)。
继续列举上面提到6处百姓住宅。其它生活空间使用也是过去和现在不大相同,在此叙述的内容,主要是以解放前的第一时期的使用状况为中心。
2.1 事例研究
(1)C家(常锺祺宅)
关于其它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关系是由家内生活、游戏、休闲、家务、贮藏及其它项目汇在一起的。作为主要项目吃饭和接待客人的空间使用,主要的家务通过平面图的显示,(表3-3-8C家日常,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
1)家内生活,通过分成小项目采检讨。有关食寝在其它表中已说明。现就其它项目进行叙述。接待客人一般客人在过厅,但亲朋好友经常来,所以这时,内院的西厦房就作为了接客空间使用。S1的房间也用做留宿之用。洗脸,洗脚一般在自己房间。父亲在书房读书等,孩子们的学习在自己房间也经常在院子。商量事宜在父亲的房间进行。每日早晚两回到父亲的房间去“请安”,结婚也如此。
2)家务a) 做饭等在后院的灶房由雇来的厨师做。b) 洗衣,天晴的日子做,大致女佣在井旁和女佣家中进行。c) 缝制女佣在自己房间做。
3)贮藏:被褥和衣物基本上放在自己屋内,但食粮放在正房的二层,工具和木炭等放在柴房里。
4)娱乐:在家朴克、麻将、象棋等一切不许玩。说笑在相互间的屋里,夏季多在院子里说点。
5)客人的住宿,在家基本上不谈工作。但店铺的店长和会计等春节前来汇报销售情况时,在客厅接待,同时住宿。
(2)D家(高培之宅)
(参照表3-3-9D家日常、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
1)家内生活,a) 接待客人在过厅东侧和前院西厦房。b) 洗脸洗脚一般在自己房间进行,正房前的廊边经常用于此。洗澡在自己房间。c) 一般读书以书房和过厅东侧,但孩子们的学习在自己房间,也经常使用正房前的廊。商议事宜,每天到父母房间“请安”,同时接收指示。
2) 家务:a) 做饭在内院西厦房的灶房。从过去到现在灶房一直没变。这是一个特例。b) 洗濯在正房前的廊。被褥和衣类的凉晒在内院(Y2)进行。c) 缝制,各自在自己房间做。
3)贮藏:各自的被褥、衣类、日常用品各自在自己房间存放。食粮放在正房的西屋,炊事工具等放在灶房,木炭类放在后院和灶房。
4)娱乐,朴克麻将,将棋等娱乐,父亲不允许,说笑在各自房间。养花在内院的院子和正房廊。
(3)G家(李世成宅)
(参照表3-3-10G家,日常、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
1)家内生活,a) 接待客人主要在堂屋,但各自的亲戚和朋友也在自己房间接待。b) 洗脸、洗脚、洗澡一般在自己房间内进行,院子也经常用于此。c) 一般的读书学习在堂屋、院子,但也经常在自己房间。音量事宜在年长者的房间。
2)家务:a) 做饭,分家前在门房的灶房,分家后在院子建了间小房,用于做饭。食器清洗等一直在院子。腌制食品也在院子。b) 洗衣和凉晒物品在院子和堂屋。c) 缝制,在各自的房间。
3)贮藏、被褥和衣类日常用品各自放置在自己屋内。食粮放在正房的家长的房间,炊事用具放在灶房,木炭类放在后院和灶房。
4)娱乐,朴克、麻将、下棋及说笑等娱乐,各自在自己房间,也经常在院子。
(4)F家(马建章)
(表3-3-11F家,日常、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
1)家内生活:a) 接待客人主要在堂屋,但亲朋友也在自己房间接待。b) 洗脸、洗足在自己房间或院子,没有洗澡的习惯。c) 读书和学习基本上不在家。商议事宜在堂屋。
2)家务:a) 做饭、清洗食器等在灶房,腌制物品在院子。b) 洗濯和凉晒物品在院子。c) 缝制,各自的房间内进行,也经常在内院。
3)贮藏:被褥和衣类等日常用品各自放置在自己房内。食粮放在正房家长的屋内,炊事工具放在灶房和内院子,木炭类放在内院子和灶房。
4)娱乐,朴克、麻将、下棋等娱乐,在院子和堂屋进行。说笑各自在自己房间,也经常在院子。
5)E家(张效忠宅)
(参照表3-3-12E家,日常、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
1)家内生活:a) 接待客人在堂屋,亲朋好友来时,在自己房间和院子接待。b) 洗脸、洗脚在自己房间或院子里进行。洗澡在家里自己的房间,也在外的澡堂洗。c) 读书学习在自己房间学。商议事宜在堂屋进行。
2)家务:a) 做饭、清洗食品在灶房和院子。腌制食物在院子。b) 洗濯和凉晒物品在院子。c) 缝制在各自的房间,也在院子。
3)贮藏:日常用的被褥,衣类等日常用品放在自己房间,不合季节的东西放在二楼。食粮类放在灶房和二楼,炊事用具放在灶房,木炭类放在后院。另外不用的家具也放在二楼。
4)娱乐、朴克、麻将、下棋等娱乐主要在院子和堂屋。说笑主要在院子和堂屋,也在自己房间。
6)H家(王宏彦宅)
(参照表3-3-13H家,日常、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
1)家内生活:a) 该家、吃饭、接待客人都在自己房间和院子。b) 洗脸、洗脚在自己的房间、院子。c) 不读书、学习。商议事宜,以父亲的意思执行。
2)家务:a) 做饭、清洗食器等在过厅的灶房,腌制食物等在院子。b) 洗濯和凉晒物品只在院子。c) 缝制:各自在自己房间或院子。
3)贮藏:被褥和衣类各自放在自己房间。食粮放在各自的房间,炊事用具放在灶房,木炭类和其它东西放在院子。
4)娱乐、朴克、麻将、下棋等娱乐没有,说笑在院子。
3-4 非日常生活和空间对应
在西安,一般百姓也非常重视传统的民俗文化。本节以西安百姓的通过仪礼和家神信仰为中心,考察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关系。这些生活的内容包含有出产、结婚、葬礼、祭祀、家神等,作为主要项目举出婚礼式葬礼式的空间使用情况,并通过平面图表示。
4-1 事例研究:
举出C家(常宅)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来具体检讨。(参照图3-3-7)
1)通过礼仪
首先,在对一般的行为叙述后,各事例的空间使用状况用表格来表示,进而进行检讨。
(1)出产
1)妊娠分娩:一般百姓也是通过普通中医生和“接生婆”助产士知道怀孕和孕妇应注意的事项。
2)分娩:在产妇自己的房间进行。由事先约好的接生婆来接生和产后产妇的处理。
3)坐月子:在一般百姓中也有此做法。“坐月子”期间也有许多禁忌。门外挂上“红布条”,禁止家族以外的人出入。“坐月子”必须保证一个月时间。
4)[做满月]在百姓的家因家里经济条件不同各式各样,不象上流阶级举行正式的仪式,但仅家族和亲友一起举行庆祝的很多。满月这一天亲戚和好友请求设宴招待庆祝。母亲家的叔叔送给四样礼品,生男孩的情况是红纸包的“钱”称“红包”。由曾祖母向先祖报告是仪式的一个内容。庆祝[满月]后,回产妇的[娘家]是一个惯例。
一般百姓家,庆[周岁]、[过百日],出是根据家里条件,各式各样。
5)祝寿;家族成员的生日的庆祝活动,但和上流阶级的家不同,未必祝寿。家庭不同有在家里做顿饭,简单庆祝的,也有什么也不举行的。庆祝活动,一般在堂屋或过厅进行。
(2)婚礼:
1)看相:根据家庭完全不进行的也有。这个时期,看相是比较新的考虑方法。在百姓之间,还是原来的[父母之命、媒本酌之唁]。即按照父母的命令,婚姻媒酌人的意见行事的多。
2)婚约:这种场合的仪式由男方的双亲在家里设宴招待介绍人和女方的双亲,礼品即[定婚礼]交给女方家长。由此,婚约成立。在此期间介绍人来往于男女两家进行调节。
3)结婚:双方同意后,选择吉日。举行送彩礼仪式。女方在自家招待亲戚,献酒感谢父母,亲戚的养育之恩。随后在亲戚的陪伴下送彩礼到男方家。从彩礼箱中取出彩礼放在过厅,让人们看,再搬进新房。彩礼一般为床上用品,四季衣服等很多。
结婚仪式从新郎去迎新娘开始,迎新队回到男家前放爆竹,新娘迎来后,举行[拜堂],在礼堂(堂屋或过厅)举行婚礼仪式。按司仪的指示[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父母(高堂)、夫妻对拜、进入洞房]后,入[洞房]新郎用橄面棒排开新娘头上的盖头巾,二人吃面,喝交杯酒,换上新郎家准备的衣服。俗称[去娘家气、进婆家门]。
4)招待客人,准备宣布结婚宴席招等亲朋好友等来宾时,不论在过厅、退厅前院、内院等院子搭起帐篷,作为宴会场地。新郎新娘按年龄顺序向来宾问好。晚上有[闹洞房]的习惯。[闹洞房]和新郎新娘做游戏。通过游戏,营造出新婚的热闹气氛。
第二天早上,到祠堂叁拜,向先祖报告,按年龄顺序向家长致礼问候,三天后回娘家、向新娘的双亲等问好,并带上礼物到新娘的亲戚家问候。一般百姓家也如此。
(3)葬礼
葬礼是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关于葬礼的顺序和项目在第一章已叙述,西安的一般作法在上流阶级的一切也叙述30在此就一般百姓的葬礼的不同点作为重点简略地说明和住宅空间使用有关的部分。
1)临终:人死后立即叫来风水师合死者的生长八字。男性有[寿终正寝]女性有[寿终内寝]之规定。[寿终正寝]的本来意思是在临终前将病人移至正厅迎接死亡、实际上一般都是在自己的房间迎接死亡、断气前换上寿衣的很多。
2)收敛:死人的身体整理干净,换上寿衣,移至作为灵堂的退厅,[头东脚西]即头朝东,迎接吊唁客人。收敛时,亲戚要来,但相克者要避开。
3)迎魂:在前一日的晚上举行迎魂仪式,即在家最近的十字路。摆上桌子,准备上牌位和供品,把魂招到家里的灵堂上。
4)出殡:第二天,出殡前首先进行封棺仪式,再运往墓地。
5)招待客人:在葬礼仪式的全过程,吊唁客人的招待等,过厅,还有院子要搭起帐篷,确保有招待空间这是常识。在一般百姓家,请和尚来念经的很少。
6)[做七],出殡后,[做七]也是一般百姓家严格遵守的(头七、三七、五七、七七)。但不象上流阶级那么盛大,一般比较简朴。随后,周年祭,即死者埋葬后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举行的祭祀法事。三周年祭祀后恢复到普通的生活。以后每年清明节去扫墓,十月为送寒衣去墓地扫墓。
(4)祭祀
即使一般百姓家,也举行祭祀活动。但设立祠堂的非常少,一般的祭祀在正房的堂屋举行。堂屋一般祭有祖先的照片和牌位,应对必要的话祭器(香炉、蜡台、线香)放置于此,结婚的礼堂,葬礼仪式时成为灵堂。每年春节、祭日、生日、死者的日清明节等举行向先祖报告这些内容的仪式,很普遍。
一般百姓家象上流阶级的住宅设小佛常的很少,一般去寺庙。这些考虑经济原因不如说是没有多余的空间。
2)家神,其它
在西安的汉民家,不论家的贫富,基本上在家都祭祀着土地爷、井王爷、灶王爷、财神爷等诸神。
土地爷在门洞的正面土地堂上,井王爷在各自住宅的井台、灶王爷在灶房的灶的上部墙上供俸着。财神爷平常不摆出来,只在春节布置在过厅。
以上的检讨是关于一般百姓住宅非日常生活的空间使用的一般状况,具体的状况如表3-3-14总结。
以上出产后的“坐月子”和[满月]后的[坐满月],很普遍,但[过百日]、[周岁]、[祝寿]庆祝仪礼不全是要举行的,家庭不同,是不一律的。
而且,婚礼也好,葬礼也好,都要举行盛大仪式的也不多,这还是由各家的经济条件来定的东西。
3-5小结
以上以西安的一般百姓的传统住宅及日常、非日常生活作为对象,对其空间使用状况作了检讨。它们的特性如下总结。
(1)空间构成上的特性
西安一般百姓住的四合院住宅,普遍有由一处四合院构成的特征。其它开间三间,进深二进院的多。有作为接待客人的过厅,堂屋是家族内的公用空间。
(2)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
1)就寝空间的使用上的特征,ィ)基本的空间秩序越是经济富裕的家庭越是能严格遵守。ロ)把二门作为界限区分住居。二门内是家族成员,二门外是佣人或借于他人使用。这是按照中国传统的家父长社会,家族制度和空间使用的对应的东西。即,在家族内,一代一代之间或在家族成员的家的地位,在就寝空间的使用,非常清晰。
2)吃饭空间使用上,各家都是和时期无关全家族成员集中在堂屋用餐。有佣人的情况,佣人的情况,佣人们一般各自在自己房间用餐。
通过六个事例可以说,家庭越是富裕,越是遵守,儒教的长幼有序,内外有别,不可逾越的规范。相反,家庭越是贫穷、越是不受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约束。
3)接待客人空间,一般百姓住宅有过厅的,在过厅接待,没有的堂屋作为接待亲朋好友的空间。
(3)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
1)生产:分娩,“坐月子”在一直住的房间进行。[满月]后的[做满月]及[已百日]和[周年]、[祝寿]等庆祝活动,依据家的不同有不举行的。
2)结婚,新婚夫妻的新房一般在厦房,和上流阶级基本没差别。婚礼仪式在过厅,堂屋也经常被使用,一般外部空间的院为主要舞台。这时候,过厅、堂屋、二门等的门扇全部取掉,院子的地面用板铺上上面搭起帐篷做成一个连续的大空间,迎接婚礼仪式。不仅婚礼仪式、葬礼仪式等大的仪式举行时,布置的空间也有大变化。这种日常的封闭性和非日常事态发生时的应对性同时具有是四合院住宅的一大特征。一般百姓住宅也是这样的。
3)葬礼,在中国葬礼仪式不分贫富是一个重大的仪式。使用空间基本上和结婚仪式没两样、灵堂设在堂屋或内院最为一般。把灵堂作为中心在住宅轴线上的空间为主要舞台,其它房间也用于辅助。
4)祭祀:作为祭祀空间是堂屋,根据家庭也有只在举办活动时,把先祖的牌位从堂屋拿出来祭祀。
再归结一下,关于百姓住宅的空间和生活的对应,日常生活的接待客人和用餐等,常使用堂屋和过厅,但非日常生活主要在轴线上的空间。家族成员的就寝以内院为中心,另外有佣人的情况在二门外居住,他人租借的情况也还是限于二门以外的部分。
第四节,西安回族的住宅和生活
4-1  西安回族的概况
1-1  西安回族的由来
回族最早是唐、宋时代,特别在宋代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人和来中国定住的亚洲中部的人,东南亚洲的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和汉民族,维吾尔族混居,通过联姻而形成的民族。西安自古以来是中国东西交通的要塞地域。是古代长安的丝绸之路的起点。通过丝绸之路很多的商人、外交官、宗教学者,因各种各样的理由在长安定居下来。
伊斯兰教,大约在七世纪半时候传入长安。八世纪开始,阿拉伯商人等来到长安,经商的成功、慢慢就定居下来。这就是唐长安的回族的由来的一个方面。
唐代的安史之乱时,请求阿拉伯帝国帮助平乱后,唐王给予一部有功的将士在长安的居住权,允许和中国女性结婚,762年允许在长安建立清真寺,这是唐长安的回族由来的第二方面。
7世纪时,亚洲中部九个小国家被阿拉伯帝国征服,开始信仰伊斯兰教。八世纪以后中亚的九个小国来的商人开始在长安定居。这是长安回族由来的第三个方面。
以后,由于宋时代的战争,回族的大移动,回族很多流入长安,成为在西安及周边定居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西安回族和大清真寺
762年在长安建立的清真寺和唐的都城一起完全消失是在五代。后来,伊斯兰教徒们在唐皇城的废墟上建立了自己的居住集落。这就是西安回族集落地集中在城内西北地区的原因。时清时代建造的八个清真寺有六个集中在此。有化觉巷的清真大寺、广济街的清真小寺,大皮院、小皮院、大学习巷、小学习巷的四个、洒金桥的西清真寺。
化觉巷的清真大寺,又称清修寺(图3-4-1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岛瞰图3-4-2)。面积13000平方米,是西安最大的清真寺,在中国也有名。平面为长方形的四合院。正门设在北边,主要拜殿建在寺的西侧。这是伊斯兰教徒做礼拜时,必须面向西边的麦加圣地。清真寺由四进院构成。第三进建的敕修殿,传说是化觉寺最早的礼拜殿。化觉巷清真寺的平面配置,构造及所用的木、石、砖浮雕都是显示着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样式的东西,是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寺院。其它七个寺,规模有大小,但主要拜殿的建筑构造和化觉巷清真寺的基本相似。3-4-3
1-3 西安回族的一般生活
在西安居住有约5万多回族。回族全部信仰伊斯兰教。而且虽然和汉族混居,也使用汉语,汉文字,但仍然保持着伊斯兰教的传统风俗习惯和民族特征。
现在在西安居住的回族,一半是以前的西安回族,另一半是从其它省份迁移过来的。他们基本上集中住在西安城内西北地区的化觉巷、西羊市、大皮院、小皮院、大学习巷、小学习巷、洒金桥、香米园、大麦市街等地。解放路的建国巷周边也住有一部分。(图3-4-2西安回族集中居住地域分布图)
回族的冠婚葬祭,保持着民族的特征。回族的人们礼仪正确,婚葬礼仪等长期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关于居住,因为长期和汉族混居在一起,一般住家以四合院住宅为多。大门的门扇上有用阿拉伯字写的“平安”字样。街房(门房)作为客厅使用。厦房轻年人使用,正房或过厅由年长者居住。室内家俱的设置和汉族不同,非常简单朴素。屋内中央摆上正方形的桌子,两边放上大椅子。左角处摆上小茶几,两边是小椅子或小板凳,桌子上摆放洗颜用具。室内墙常挂有用阿拉伯语写的对联。里边寝室的窗边有坑,及衣柜、桌子、椅子等。在回族的家不摆放人的画像和人的装饰画。这是因为信仰上不崇拜偶像。
1-4 结婚
回族的结婚式和汉族的相比是非常简单朴素的。结婚几乎是按以下顺序进行。通过亲朋好友,介绍人的介绍相识的男女,得到父母同意,经过一段交往,得到女性结婚认可开始,给女性送婚约礼物(衣料和生活用品等)。女性接受了礼物,婚姻关系就确定了。然后男性准备住居,衣服,家俱等,这些情况通过介绍人告知女性。对此如无异义,男性带上结婚请求书(结婚日期一般月初,早期四、五的多)到女性家。同时带有结婚时要穿的衣服的衣料和一定数量的钱。结婚当日、朝礼后,招待阿訇和亲戚,追念先祖。白天宾请亲朋好友。下午从男性男把结婚用的衣服和生活用品等送到女方家。晚上新郎在二个男性同伴的陪同下到女方家,在阿訇主持下举行宗教仪式,在新娘家也举行追思先祖的活动,然后新娘在亲友的簇拥下一同和新郎的一行迎娶到新郎家。第二天,新娘的兄弟把新娘接回家,称为回门。到此结婚仪式完成。3-4-5)
B)礼仪葬式
回族实行土葬。葬礼仪式希望快办。即所谓[早亡午葬,晚亡晨葬。入土为安,不信风水,不论贫富,不管地位高低,不论男女全部葬在一块墓地内]。不用棺材,死体洗干净后,埋葬即好。和汉族的葬礼仪式比,是相当的简单,利索。病人死前阿訇请到家里,朗读忏悔的语录,死去后,丧主迅速挖好墓穴,准备包死体的布,死体清洗。这三个必须做。完了后,招呼死者的本家人,死体放在干净的板上,由阿訇对死者咏经。当天亲戚朋友前来告别,丧主的家族按年长顺序在门口排列,迎接吊唁客,一部分吊唁客留下来做帮手。亲戚朋友手持食品来表示慰问。遗体清洗时,男性由男性洗,女性由女性洗。之前:洗的人必须接受洗礼。拿壶倒水的人也由洗的人进行洗礼。三回洗干净后用白布包起来,送往清真寺。朝礼、昼礼完了的人及亲戚家族等和阿訇一起举行宗教祷告仪式后,运往墓地。墓穴南北长,深7.8尺,长6尺,幅宽3尺,由正堂和偏堂(横穴)构成。在正堂的底横方向控偏堂,偏堂的高2尺,宽3尺进深5尺。头向西,偏堂的口用土坯塞住,正堂用土埋。地面上做三角形的喷墓,北侧立有墓碑,刻上死者的名氏,生死年月日和丧主的名字。
C)祭日
断食祭:每年伊斯兰教历10月2日或3日举行[断食月]。一个月间,白天不许吃饭,和汉民族的春节一样的,这天必须到清真寺参拜。相互间用伊斯兰的礼仪互相庆祝。晚上在家招待阿訇,并送食物给邻居。
古而邦节(宰牲节):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举行的节日。中午前洗净身体,不吃饭到清真寺做完礼拜后去扫墓。白天开始宰杀羊。其内分三份,一份自己吃,一份送亲戚或友人,另一份送给不富裕的人们。一般只限于伊斯兰教徒。
圣祭:伊斯兰教历3月12日(穆罕默德生日),事先筹集资金,宰杀牛兰,当日教徒们在清真寺集中,在阿訇的领导下朗诵赞美穆罕默德的诗句。然后阿訇,解说穆罕默德的历史。把阿訇请到家招待,诵经的也有。
如第二节叙述那样,解放前的传统住宅空间利用的调查以60年代到80年代的男妇居住者为对象进行。本次调查把很多回族住宅作为调查的对象。本节,把在西安居住的回族人的住宅作为对象,明确宅的空间构成特征和生活的对应关系为目的。其理由
1)西安回族数量上不那么多,集中居住在市区中心地带。
2)以前就做生意的人很多,有实力,造成比较好的住宅。
3)本地区民族问题纠缠着简单的再开发是很困难,因此和其它地域比较保存比较好的住宅留有不少。4)到此为止的研究,只有涉及到西安四合院住宅的,回族的住宅,或和生活关联的有关回族住宅的研究没有。基于这四点,本研究考虑到回族人们的传统住宅应作为西安传统住宅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关于回族的人们的传统住宅的空间构成和生活的对应关系,有必要把它的实态明确。
西安的回族因为长期和汉民族混居,从唁语开始,生活习惯,住居等吸收了很多汉文化。这也是和自民族的生存相关连的,从汉文化中吸收好的部分,使自己的生活也更好的考虑出发的。当然汉族也从其它少数民族那里取得了很多不同文化的营养,这也不用置疑。
长期和汉族混居,尽管也使用汉语汉文,但仍保持着伊斯兰教特有的风俗习惯和民族特征。即,哪些部分被汉化?哪些部还保留学生着本民族的文化?而且这些在住宅的空间上是如何反映的?这些想通过住居空间和生活样式来明确。
回民的服装素朴,待人亲切好客。这些在本次调查中,有亲身体会。不论到哪里都亲切接待,对调查非常配合。因调查关系笔者曾多次被采访家,每次都是周到客气的给予说明。有关伊斯兰教信仰和传统生活习惯等,积极的讲解。因此,有关回民住宅的调查得以顺利进行。下面举出几个不同的类型来具体看。
4-2回族的住宅类型和空间构成特性
在回民集中居住地域大规模有组织的再开发不进行,是因为由于近年来的商业活动使经济实力增长的人家不少。以家族为单位的住宅改建情况不少。本研究的调查针对那些没有改建或改建很小的进行。这个类型的住宅有二个由于,没有改建保存着比较好的状态。一是没有改建的经济实力,另一个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考虑,要尽量保持传统的生活和住居。比如,安守信宅,乌瑞霞宅,马祖平宅等。家庭状况不是太坏也是理由之一。本研究的调查,有关回民住宅的调查数量多。有关空间构成的调查有41处。其中7处作了有关生活和空间的对应关系的调查。
首先,有关空间构成,对调查取得的模型进行分析,并类型化。其结果如下所示:
回族住宅的类型有:1)开间五间,2)开间三间,3)联院式。用小分类,可以认为后厦房型是其特征。
回族住宅的空间构成基本是是沿袭,汉族四合院住宅的形式,回族的特别的信仰和生活习惯,对住宅的空间也有一定影响。作为显著的特征,多数家没有堂屋,象汉族,祭祀先祖,家族团聚,仪式等的空间可能是认为没有必要。即使有堂屋也不像汉族那样作为权威的空间,而是当一般接待客人、空间、家族的公共空间使用。而且门房不象汉族当作贮藏间和佣人使用空间,作为接待客人的客厅用的很多。当然也不信土地爷、井王爷、灶王爷、财神爷,也没有这些空间。
4-3 日常生活和空间对应
4-3-1食寝和空间对应
1.1 事例研究
(1)工家(马祖平宅)
西羊市77号马祖平宅(图3-4-3工家,马宅平面图)是西安回族住宅中的大家族的例子。
被采访者马祖平(56岁),数年前工厂退休,现在开饭店。本人是在此出生,56年来一直住在此。现在在这个住着一家四代人。本住宅,民国16年(1927年)马氏的祖父马子健从米氏手中买下。马子健是四个弟兄之中的第三位,买入当时,父亲和二个兄长一个弟弟住入,一个大家族同居在屯起。马子健解放后死去,(1954年)前多年担任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马氏宅的食寝空间使用,大致按被采访者本人的少年时期开始到解放前夕三个时期分开采访,加上现在四个进行调查整理(参照表3-4-1工家马宅就寝、食事和空间的对应)。
第一时期是马氏少年时期。根据马氏的记忆,三叔田的补充订正开始调查。当时,大祖父母和3祖父母(马子健夫妻)同住。大祖父母正房的东屋(Z3)居住,3祖父母正房的西屋居住。孩子时的他和父母一起住在内院(Y2)的西厦房。2叔父母,3叔父母和自己的孩子,各自在东厦房的北侧和南侧居住。5叔父独身在西厦房的南屋(Y2)住。二门以外,没有家族的人。守门人一人在门房住。
吃饭,一般家族不集中在一起用餐,各自在自己家用餐。到后这个习惯也没有改变。
第二时期,是其后2、3年大祖母去逝不久。3祖父母仍住正房的西屋,父母(Y2)正房的东屋Z3
搬入。这个时期4叔父母回来,住在(Y2)的西厦房。二门外的部分[典当]给别人。
第三时期是解放前夕的时期。4叔父母再次外出,2叔父母搬入其屋,空出的房子,兄结婚后居住。其它没有变化。
第四时期是现在的使用状况。
解放后,3祖父当了陕西省高级法院院长,后来家族成员增加,隔开的房间的居住状况多次变化,土地改革和公私合营,文化大革命等政治变动的影响不多,一直是自己的同族家族继续居住。现在分家了,以同族的核家族的集合的形式居住。
工家的小结
关于就寝,[典当]前家族成员在二门以内居住,二门外,接待客人和守卫。[典当]后二门外房客住,家族正是在二门以内集中住。即分家前与[典当]无关,自己家族成员的就寝,还是在二门以内。具体的居住,正房还是家长住,东西厦房年轻一代住。
关于吃饭,与[典当]分家无关,一般各自在自己房间用餐。
从各时期的居住变化看,开始是按年长顺序,后来空出的房有人住入,年长者顺序没有变化。而且吃饭,不是集中用餐而是自在自己房间内用餐,这是一个特征。
(2)J家(安鸿章宅)
化觉巷安鸿章宅(图3-4-4J家,安宅平面图)
被采访者安守信(63岁),安鸿章的曾孙。大学教师,3年前退休。本人出生在此,63年一直在此居住。在化觉寺的东南,北院门街的西侧面向商店街的这个住宅,是安氏的高祖父安鸿章的父亲建造的,所以在创建当时这个住宅的两侧建有偏院。当时的使用方法,面向街道的街房(门房)当成客用的寝室,面对院子的厦房是儿子夫妻的房间,正面的上房1层是主人的诸室,其正中的堂屋当成公共房间。上房的2层是未婚女儿的房间。厨房和厕所等设在偏院。
关于吃饭空间使用,大致被采访者的少年期开始到解放前夕,三个时期分开,加上现在的状况共四个时期,就此进行调查整理。(表3-4-2J家,安宅就寝、食事和空间的对应)。
第一时期是安氏的少年时期
这个时期,安氏和父亲住在正房的南侧(E3),母亲和二个姐姐住在对面的正房的北侧(E1)。大哥夫妻住在南侧的厦房,二哥夫妻住在北侧的厦房。门房当作客厅使用。
关于食事空间,一般父母和二个姐姐及安氏本人在堂屋用餐,哥哥夫妻在各自的房间用餐。招待阿时,哥哥也到堂屋来一起用餐。
第二二时期是本人刚结婚不久的时期。
这个时期,本人结婚住大哥夫妻住的南侧的厦房。大哥夫妻搬到门房住。其他没有变化。
第三时期是父母去逝的时期。
父母相继去逝后,正房的南侧(Z3)由二哥夫妻住,相对面的正房北侧(Z1)大哥夫妻居住。本人夫妻搬至门房,两侧的厦房空置,后来大哥的长子结婚住在了北厦房。
第四时期是现在。
这期间有几个变化,本人夫妻搬入正房的北侧居住(Z1),对面因漏雨,空置。北的厦房由儿子夫妻住,南的厦房,4女儿和孙女住。
有一起在堂屋集中用餐,但平时,还是各自在自己房间用餐。
安宅的小结
安宅开始的住居,除了已结婚的哥哥,姐姐和母亲,本人和父亲各自男女有别的居住。而且为了当弟弟的本人结婚,大哥搬至门房居住,父亲去逝后,二哥搬到门房,房间的使用不是按年长顺序进行,是比较自由的。
关于吃饭,除了结婚了的哥哥夫妻,家族成员集中在堂屋用餐。这也许是受汉族用餐空间使用习惯的影响。
(3)K家(白宅)
大学习巷44号白宅是面向东的三间二进院型四合院住宅(参照3-4-5K家,白宅平面图)。
被采访者是马志荣(80岁),1935年结婚,嫁到白家。60年间一直住在这里。这个住宅是从先宜那里继承的。最早先祖是羊的屠杀业者,马氏嫁过来时,有父母和包括丈夫在内7个兄弟。丈夫是第三个。马氏有一男四女,一个孙子,一个孙女。调查进正巧儿子在家,和马氏一起接收采访。
关于食寝的空间使用,大致按被采访者本人的刚结婚不久的1935年开始到解放前夕的三个时期及现在共四个时期,进行调查整理(表3-4-3K家,白宅就寝,食事和空间的对应)。
第一时期是本人刚结婚不久的时期。
这个时期,双亲把正房的北侧(Z3)作为寝室,二兄弟夫妻住在南侧的房间。本人的新房在南侧的厦房(S1)。北侧的厦房由侄子在住(S2)。伯母在过厅住(GT1)。门房作为贮藏室用。吃饭各自在自己房间用餐。
第二时期是本人的双亲去逝的时期。
双亲去逝后,就分家了,二门以外归本人夫妻,正房北屋和南厦房归4弟夫妻,正房南屋和北厦房归5弟夫妻。这样本人夫妻搬至过厅的南侧(GT1),正房的北侧的房间(E3)由4弟夫妻居住,对面5弟夫妻使用。本人的长子在过厅的北侧(GT2)住。4弟、5弟的长子各自住在北厦房(S4)、南大庆房(S5)。女儿和侄在前院的北厦房(S4)居住。
第三时期是长子结婚的时期。
本人的长子结婚,仍住在过厅的北侧(GT2)。5弟本人搬至北厦房,让结婚了的长子搬入正房的南屋。其它房间使用没有变化。
第四时期是现在。
这期间孙子们出生了,家族人口增加了,使用状况没有比这变化大。吃饭,没有改变,各自在自己房间用餐。
K家的小结
白宅从开始就是自己家族居住。初期从上按年龄顺序居住,双亲去逝后分家了。按顺序,本人夫妻应该住在正房,实际上住在二门外,而且是一直这样的状态。房间的使用不是按年长顺序,是自由的。
关于吃饭,从开始就不是家族集中用餐,各自在自己房间用餐。
(4)L家(杨宅)
小学习巷81号杨文吉宅是面向西三间二进院型四合院(参照图3-4-6L家,杨宅平面图)。
被采访者杨文吉氏(67岁),经营杂货店。祖父买下这个住宅已有80多年了。本人在此出生以来,住了67年。本人的记忆中,父亲是4个兄弟中最小的。本人是7个兄弟中的大哥。自己有11个孩子,而且有14个孙子和孙女。是一个多子多孙的主。
关于食寝空间,大致分为被采访者的少年时期到解放前夕三个时期和现在的状况共四个时期,进行调查整理(参照表3-4-4L家、杨宅就寝,食事和空间的对应)。
第一时期是本人的少年时期。
这个时期,祖母住在门房里屋(M1)。1伯父母住在正房北屋(E1)、2伯父母住北的厦房(S1),3伯父母住过厅的北侧(GT1)。父母住在南厦房。1伯父的长子住在正房南屋(Z2),本人和表北们数人住门房的外屋(M2)。
关于吃饭,各自在自己房间用餐,也在院子用餐。
第二时期是本人刚结婚不久时期。
这个时期祖母去逝,1伯母没有变,2伯父母搬到门房(M2)住。3伯父母仍在过厅北侧(GT1)住,父母搬到后面的厦房住(CF)、1伯父的长子夫妻在正房南屋居住。2伯父的长子夫妻在北厦房住,3伯父的长子夫妻在门房外屋(M2)住,本人把南厦房作为新房(S2)。原来用做厨房的房间,2弟、3弟、4弟居住。
第三时期是双亲去逝后的时期。
2伯父、3伯父母、双亲相继去逝后,1伯母、2伯母仍住在原来的房间,本人夫妻搬入北厦房(S1)住、2弟夫妻、3弟夫妻各自搬到后边的两侧(CF、ZF)住。长子结婚住在南厦房,次子也结婚夫妻住在过厅的北侧(GT1)。6儿夫妻、7儿夫妻各自在过厅的南(GT2)和门房南(M2)住。另外1孙甥们在正房的南屋住。
第四时期现在。
本人以上的人都去逝,本人夫妻、2弟夫妻、3弟夫妻依然没有变化,正房(Z)由1伯父的长子的孙子们居住,本人的长子的家族在内院南厦房住(YIS2),次子夫妻在过厅北侧(GT1)住。6儿子夫妻住过厅南侧(GT2),7独生子夫妻住在门房北(M1),门房南(M2)由2伯父的长子的孙子使用。
这个家从开始吃饭都是各自在自己房间用餐。
L家小结
L家从最初就是自己的家族在一起住。这和家族人口多有关系吧,任何时期都不按年长顺序居住,基本上是空间顺序没有,自由居住。而且尽管保留着气派的二门,但仍真的从开始就忽视了二门在使用住宅。
关于吃饭,各自在自己房间用餐,好象从初期开始就基本没有家族集中用餐过。
1.2 回族的食寝空间的考察
1)就寝空间
有关以上四处的回族住宅的食寝和空间使用状况汇总如下。I家和J家,二门内外的空间分开使用,二门以内由家族集中居住,二门外,接待客人等家族以外的人居住的时期也有。
这两处住宅的主人,都是受过讥等教育,受汉族影响比较大。特别是马宅对二门的考虑方法和安全对堂屋的使用,从中可以观察到这种状况。
白宅和杨宅,可以说,从最初开始,就寝也是食事也是就有和汉民族不同的倾向。比如,家长和兄弟在孩子结婚,弟结婚时就把好的房子让出,自己搬到比较差的房间住,这样的情况很多见。特别是不拘泥空间。也就是说不存在权威的空间。
2)食事空间
日常的用餐,(厂家)安全除去已结婚兄弟外,家族集中在堂屋用餐。在其它家族各自在自己房间用餐是共有的特征。
4-3-2 其它诸生活和空间对应
关于食寝以外的各种生活,在叙述调查结果的同时,列举出四个回族住宅,就宅们和空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详细分析。
1.1 事例研究
(1)I家(马宅)
关于其它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关系汇集有家内生活,游玩、休闲、家务、贮藏及其他等项目。作为主要项目,通过图表,举出食事和接待等的空间使用,主要家务。
(参照表3-4-5I家,马宅日常、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
1)家内空间,由9个小项目构成。关于食寝作为重要项目已由上面的其它表格表述了,祖父马子健的接待客人,把过厅当作客厅使用。一般不用过厅,而亲戚等还是在正房的厂房(堂屋)接待。其它门房,经常用于阿诵经的场所。回民很重视沐浴。沐浴(又称大净)是清洗口、鼻、身体、肛门、性器、脚。小净是清洗萝精、性交等的后性器。这些行为一般在自己的房间。孩子在4岁4个月4天4点由家长送到清真寺,学习阿拉伯语。一般的学习在自己房间。商议事情,不是相互交流,而是在家长的房间接收指示这种汉族相同。
2)家务:a) 做饭在后院的厨房。b) 洗濯和凉晒等,在后院进行。c) 缝钮,各自在自己家。
3)贮藏:被褥和衣物放在自己房间,食粮和炊事工具放在厨房。其它工具和木炭放在柴房。
4)娱乐,听说回族有不打朴克,麻将,下棋的原则,但该家在二楼有时玩。说笑,没有客人时在客厅的多,一般在自己房间,夏季在院子。
(2)J家(安全)
关于安全的食寝和空间使用,正象所说的那样,因为安氏是教师,受汉族的考虑方法的影响很大,在其空间的使用上也反映出来。(参照表3-4-6J家,安全日常、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
1)家内生活、a) 接待,门房作为主要接待客人的空间(回族的作法),受汉族影响,也在堂屋接待亲朋好友。b) 洗脸、洗脚一般在自己房间。c) 孩子的学习和一般的读书在自己房间和堂屋,商量事宜也在堂屋。
2)家务:a) 做饭,清洗食器等在胁院的灶房空间。b) 洗濯、凉晒等在院子。c) 缝制,在自己房间,天气好时在院子进行。
3)贮藏,被褥和衣类放在自己房间。食粮等放在灶房,也在堂屋放。用具放在正房的二楼或胁院。木炭等放在灶房或后院。
4)娱乐,说笑以外的没有,小动物也不饲养。
5)其它,商议事宜在门房进行,有不让外人在家住宿的原则。
3)K家(白逸动宅)
(参照表3-4-7K家,白宅日常、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
1)家内生活,用餐如前述各自在自家用餐。其它a) 接待客人在堂屋。抗日救国会使用门房,也住宿在此。b) 洗脸、洗脚在自己房间。c) 孩子学习和读书在自己房间或院子。商议事宜去家长的房间接受指示。
2)家务:a) 做饭,清洗食器在后院的灶房。b) 洗濯,凉晒等在院子进行。c) 缝制在自己的房间,天气好时常在院子。
3)贮藏,被褥和衣物等放在自己房间。食粮等存放在灶房。用具和木炭等放在门房。
4)娱乐,仅有说笑,小宠物也不饲养。女性不许出门,仅有相互在房间说笑。
5)其它,有不让外人住宿的规定,但抗日救国会的使用门房并在此居住。
(4)L家(杨文吉宅)
(参照表3-4-8L家,杨宅日常、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
1)家内生活。食寝如前所述。特别应指出的,因家族成员多,用餐常在院子用餐。a) 接待客人,在正房的堂屋接待。b) 洗脸等在自己房间。c) 孩子的学习和读书在自己房间或院子。商议事宜去家长房间接受指示。
2)家务。a) 做饭和清洗食器等在后院的灶房。b) 洗濯凉晒常在院子的井旁。缝制在自己房间,天好时在院子进行。
3) 贮藏,被褥和衣类放置在自己房间。食粮等放在灶房。炊事工具放在灶房,其它工具和木炭放在院子或灶房。
4)娱乐,麻将,下棋等活动没有,也不饲养小宠物。说笑不拘泥特别的场合。
5)其它,原则上不让外人住宿。
4-4 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
在本节,以西安回族人们的通过礼仪和信仰宗教生活为中心,其和住宅的空间的对应是如何进行的,进行了考察。作为它的生活内容,汇集有出产,结婚,葬式,祭祀,宗教生活等大项目。把主要项目结婚仪式,葬礼仪式的空间使用情况拿出来,并展示其住宅的平面空间。请参照I—L家的日常,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表。
4-4-1 回民的宗教生活。
伊斯兰教徒的穆斯林,一生必须完成五件事,即念、礼、斋、课朝。[念]是念经,[礼]是礼拜,即每天五回到清真寺祈祷,[斋]即斋戒。[课]即施舍,对贫穷以给予救济。[朝]即是去伊斯兰的圣地麦加朝见(巡礼)。
事例研究
关于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通过具体的内容来看。主要是根据安鸿章氏的陈述整理。
1)通过仪礼 
(1)出产。
T)回族的怀孕、生产、坐月子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但和信仰宗教相关,生后2、3日由阿,给婴儿起圣名。而且[满月]时清阿来诵经,不象汉族那样在家设宴招待亲朋好友,而是给亲戚和朋友及附近的人们送喜面,告知人们新生儿的诞生。各家不同也有[过百日]的。给附近的人们送面以外,自己家族在一起简单做些吃的以示庆祝。
□)迎学等,回民的孩子不管男女4岁到了,正确的讲是出生开始到了4岁4个月4天时的时刻,带到清真寺,接受迎学仪式,学习阿拉伯语。
(1)成人,女子9岁,男子12岁成人。男的成人仪式要接受割礼(即包皮手术)。现在在医院,以前在家里进行。成人之前和父亲住一房间,但成人的当天,从双亲手中接过新被褥,就搬入别的房子住。
回族还历等祝寿一概不举行。根据家庭,有的在生日时,给进新礼物。
(2)关于结婚
1)婚约:通过亲戚朋友等介绍人翰旋,男女双方的家长同意后,男方家给女性送礼(衣料或生活用品)。如收了礼,婚姻关系开始成立。
□)婚约式:男女双方同意后,在男性家举行婚约仪式,招等女性家的亲戚,因这个仪式最简单,一般在正房的堂屋或过厅举行。
二)结婚式:仪式按伊斯兰的习惯在过厅和堂屋举行。来客的招待主要在院子。男席女席分开。当然要请阿来诵经,举行伊斯兰教礼仪是重要的。晚上,新郎在同伴的带领下去接新娘。在新娘家也要举行宗教仪式。然后,新娘和女性同伴一起到新郎家。第二天早上新娘和来接她的兄弟一起回本家。
(3)葬式
回民的葬礼不象汉族那样复杂,而是简单素朴快速办理。关于程序和内容本章第二节已叙述过。这里简略,只是把葬礼仪式和住宅空间使用的相关部分作为中心进行检讨。
伊斯兰教的基本考虑方法是[真主第一,人间第二]。人间出生的那一刻是瞬间就通过,死后开始[归真]了。即去真的天国或地狱这种考虑方法。人的死亡是真主的意志。不是悲。人死后,首先实施洗礼(身体清洗),用白布包好放在板上,送到清真寺,在清真寺举行宗教仪式,这个仪式有请求真主宽赦死者的罪恶之意。随后运往墓地下葬。
T)临终:一般在自己房间迎接死亡。
□)洗礼:死人洗干净用白布包好。这个在厂房(正房的堂屋或过厅)进行。
(1)清真寺的宗教仪式:死者送到清真寺,由阿主持宗教仪式。
二)出殡:事前挖好墓穴。宗教仪式完后立刻送到墓地埋葬。葬礼仪式完成。
木)死者的死后:一般一周年举行记念活动。根据各家,三日、五日、七日、一个月、四十日、百日,记念的也有。一般是请阿,在家里厂房举行完记念活动后,招待阿。
2)在家的宗教仪式
小孩满月、成人、结婚及葬式等在家举办时,请阿来念经,进行宗教活动。空间使用用回民的话在“厂房”即(正房的堂屋或过厅)回族,因为不信汉族祭祀的诸家神象土地爷、井王爷、灶王爷等等,所以在住居中没有这些空间存在。
以上的检讨关于在回族住宅非日常生活的空间使用状况综合起来如下:
关于生产,“坐月子”即生产后产妇和婴儿一个月期间在产房静养,是受汉民族的影响。[满月]的庆祝按伊斯兰教的仪式举行。而且,婚礼也好,葬礼也好,都是非常简单的仪式。这是按他们宗教上的考虑的。
4-5小结
以上以西安回族传统住宅及日常、非日常生活为对象。就其空间使用状况进行了检讨。它们的特性如下。
(1)空间构成上的特性
西安回族的传统住宅,基本上和汉族的四合院一样。本次调查开间的幅有不同,但开间三间,基本上没开间四间、五间的住宅而且以下的也没有。进深一进院开始,二进院的最多。最不同的是上房(正房)后的两侧还有厦房。而这厦房用做厨房和柴房的很多。
(2)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
回族的住宅几乎都是同一家族的人们一直在住,随着家族在员的增加,对住宅使用多少有影响,但可以说基本上正是传统的使用方式。
1)就寝空间:回族的家族构成不是一家庭,而是有分家后的小家族的集合体的性格。家族的就寝基本上是上房年长者代住,厦房年轻一代住,门房作为客厅使用。实际上不按年长顺序居住的家族也很多。受汉族影响的居住方式的有,也有自由居住的。从各时期的就寝空间变化看,也显得没有秩序。
2)用餐空间:一般各自在自己房间用餐。有什么事情时,家族的男性和阿訇一起在厂房用餐。这是日常和非日常的用餐空间使用的区别所在。作为特例,平时家族集中在一起用餐的家族,是安宅。这应该是受汉族的影响。
3)接待空间:回族住宅、好象以前就有把门房当做授待客人的空间,后来受住宅情况变差,还有汉族的影响,厂房(堂屋或过厅)常用于此。接待客人大体上是说接待阿訇。
(3)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
1)生产等:生产和“坐月子”等和汉族没有大的差别,“祝满月”不象汉族那样,在家招待亲朋好友,而是给亲戚朋友及邻居送面类。这是一个特征。在家举行简单庆祝的也有。
2)迎学和成人:通过礼仪式最大的不同是举行,迎学和成人式。回族孩子不论男女4岁到了,就开始到清真寺学习阿拉伯语,女9岁、男12岁就成人。举行男子的成人仪式,在父母房间接受割礼。成人后搬出父母的房间,拿上新被褥,住入别的房间。
3)结婚:婚礼按伊斯兰教的习惯在家里过厅或堂屋举行。来客的招待主要在院子,男席、女席分开。
4)葬礼仪式:回族的人们的葬式不象汉族那样复杂,简单素朴快速。
人在自己的房间死后,在厂房(正房的堂屋或过厅)接受洗礼,用白布包裹放在板上,送往清真寺。在那接受伊斯兰教的守教仪式后,立刻送往墓地埋葬,这就是全过程。
5)在家的守教仪式:一般孩子满月成人,结婚及葬礼在家举办时,请阿訇来念经,举办宗教仪式。其空间使用在厂房(正房的堂屋或过厅)进行。
以上,回族人们的生活,比起在住居的生活更重视在清真寺的宗教生活。因此,在住居食寝的空间使用上不太受拘泥,比较自由的使用。例如,就寝空间的等级也不象汉族的那样明确表现。结婚和葬式等非日常生活在厂房(正房的堂屋或过厅)进行,象汉族那样祭祀和仪式的空间没有,最一般的院子的利用,搭帐篷等大规模使用也没有。但是,因为基本上是把汉民族的四合院当作住居。所以他们在生活空间的使用上也可以看到很多汉民族的影响。
小结
本章,关于西安的上流阶级,一般百姓,回族的各自的四合院住宅空间和传统生活的对应关系,通过各自的具体事例的研究,明确了它们在空间使用上的特征。

下面将各自的空间构成特征和生活使用的特征作一汇总。

1. 空间构成的特征(表3-5-3)
a) 上流住宅:ィ)开间宽以五间型为主。ロ)进深长(三进院多)。ハ)联院型多。ニ)设置二个厅(过厅、退厅)。ホ)木门设置在中央等。
b) 百姓住宅:一般百姓居住的四合院,一般由一个构造的四合院构成。开间三间,(或二间)进深一进院,二进院的多。接待客人空间在过厅,堂屋是家族内的共用空间。
c) 回族住宅:西安回族的传统住宅,基本上和汉族的四合院没有什么二样。基本上开间三间,进深一进院,二进院的多。最有特征的是正房的后面两侧还有厦房这一点。这是后厦房型分类类型,表现出了西安回族住宅的空间构成特征。
2. 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
1)就寝空间
a) 上流住宅:上流阶级的家族构成特征是不是一家庭,而是有大家族集团或小家族的集合体的性格和拥有许多佣人这两点。两家族的就寝,都是在后面的内院集中。正院退厅为止的部分是接客和办事的大舞台,相对包含退厅在内的后部分和偏院是家族的生活空间。就寝都是在以退厅和正房等内院为中心的。佣人的就寝,管家和身边照顾的女佣人除外,集中住在二门外的门房。
从各时期的年长顺序的就寝变化看。就寝空间的秩序是比较鲜明的。即正房上位,厦房下位,左上右下。
就寝空间的使用上的特征是中国的传统的家父长社会,家族制度和空间使用的对应。即在家庭内,一代一代之间或在家族成员的家的地位,在就寝空间的使用上清晰的表现出来。
b) 一般百姓住宅:ィ)基本的空间秩序原则是越富裕的家庭越是严格遵守。即,正房家长居住,厦房年轻一代住。兄在东、弟在西,这样的原则。ロ)把二门作为限界分开住。二门以内家族成员住,二门以外,佣人住或租借他人。
c) 回族住宅:回族的家族构成一大家族的少,有分家了的小家的集合体的性格。家族的就寝基本上是上房年长者住,厦房年轻人住,门房作客厅。实际上不按年长顺序居住的家很多。受汉族影响的有,也有不受任何拘束自由居住的。这从各时期就寝空间的变化来看很明显。
(2)用餐空间。
a) 上流住宅:家族成员一般基本上各自在自己房间用餐。有事情时,全家族人集中在退厅和过厅用餐。日常和非日常的用餐空间被区分开来。佣人们用餐有各自在自己房间用餐的,也有集中在厨房用餐的这种较为一般。
b) 百姓住宅:各家基本上和各时期无关,家族全员集中在堂屋用餐。有佣人的情况,佣人们各自一般在自己房间用餐。
c) 回族住宅:一般各自在自己房间用餐,或在院子用餐。有事情时家族的男性招待阿訇一起在厂房(正房)用餐。这一点是日常和非日常的食事空间使用的区别。
特别例是一般家族成员也集中在堂屋用餐。这是安全的例子。这是受汉族的影响。
(3)接待客人空间(表3-5-4)
a) 上流住宅:在上流住宅,肯定设两个接待空间,过厅接待一般客人,相对应退厅接待亲戚和朋友,也是家族内日常的共用空间。
b) 百姓住宅:一般百姓住宅设过厅的情况,过厅接待客人,但没有情况时,在堂屋接待亲朋好友。
c) 回族住宅:回族从前就把门房作为接待客人的很多。受汉族的影响,厂房(堂屋或过厅)也使用。一般接客主要是接等阿訇。
(4)其它诸生活
关于其它生活,上流阶层和一般百姓的差是由于经济能力的不同产生的东西,生活样式上本质的差别没有。另外,西安的回民,很多做饮食生意的,上房的后有很大空间,用来做操作场所,这一点和汉族有很大不同。
3. 非日常生活和空间的对应(表3-5-2)
a) 上流住宅:从幼儿的[满月]开始,婚礼,老人的祝寿、葬礼等全部的仪式要隆重举行。这是其特征。这时的主要舞台是过厅或退厅。特别是、结婚、葬礼仪式时,住宅的主要的日常共公空间过厅,退厅及其它、堂屋及个部空间的院子,经常被用。这种场合。过厅、退厅堂屋,二门等的门扇全部卸下,院子的地面用板铺成地板,在上面搭起帐篷形成一个连续的大空间,迎接盛大的仪式。可以说这样的同时具有日常必要的封闭性和非日常事态发生时的适应性是四合院住宅优秀的一个特征。
关于葬礼的空间使用情况,基本上和结婚式没有两样,灵堂一般设在堂屋或退厅。灵堂作为中心在住宅轴线上的空间为主要舞台。因为有众多亲朋好友来,其它的房间也必须用以补助。关于祭祀,上流阶级更是有重视祭祀的倾向。象作为祭祀空间的堂屋,上流阶级设置祠堂的也有。一般办事的场合,直接去祠堂的多,举办大型的活动的场合,先祖的牌位从祠堂拿出,在堂屋或退厅举行祭祀活动。而且也有设置小佛堂的。这也是因为上流住宅的空间上有富裕吧。
b) 百姓住宅:分娩和“坐月子”都在一个房间进行。[满月]后的“做满月”基本上在家进行,[过百日]和[周岁]及[祝寿]等的庆祝仪式各家不同,不做的也很多。
关于结婚,新婚夫妻的新房一般在厦房,上流住宅也一样。结婚仪式在过厅,堂屋举行以外,院子作为主要舞台使用这个上流住宅基本没有不一样。院子的使用特征在一般百姓住宅也显而易见。
葬礼,在中国不分贫富都是一件大的仪式。关于空间使用,基本上和结婚式一样没有变化,一般灵堂设在堂屋或内院。把灵堂作为中心,住宅的轴线上的空间被重点使用,其它的房间也用做补助。
百姓的祭祀空间使用,限定在堂屋的多,根据家的情况,只在办事时,把先祖的牌位放在堂屋的祭祀行为也有。
c) 回族住宅:生产和坐月子等和汉族的一样,祝满月不象汉族那样在自家招待亲朋好友,而是向亲戚和近邻送面类。这是一特征。在家举行简单庆祝的也有。
关于迎学和成人,成长仪礼的最大不同是迎学和成人。回族的孩子不论男女,4岁到了就去清真寺学习阿拉伯语,女子9岁,男子12岁成人。男子要举行成人仪式,即在父母房间,接受割礼。成人后,离开父母,别的房间居住这是原则。
结婚,婚礼按伊斯兰教的习惯进行,在厂房(堂屋或过厅)举行,来客时招待使用院子。
关于葬礼仪式,回族的葬式不象汉族那样复杂,简单素朴,快速是其特征。人在自己房间死后,在厂房(堂屋或过厅)进行洗礼,用白布包好后送至清真寺。在那里接受伊期兰教的宗教仪式后,立刻送往墓地埋葬。
在家的宗教仪式:一般孩子满月、成人、结婚及葬式等在家举行时,请来阿訇念经和举行宗教仪式。这时的空间使用多在厂房(正房的堂屋或过厅)。
纵观以上,越是富裕的家越是遵守儒教的祖先崇拜,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等,依据传统伦理定的不可逾越的规范。相反越是贫穷的越是不严格遵守,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规范。而且,汉族和回族都在使用四合院住宅,但是使用装况有很大不同。


 
结  章
结论及考察

 
1. 空间构成及特征
2. 生活和空间的对应及特征
3. 今后的课题
4. 结语[思想的器]

结章   结论及考察

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住宅是把内部空间,[一明两暗]+外部空间[院子]作为空间构成的基本要素,一方面这些要素提供给四合院住宅同一性。另一方面,创造出反映着地域差、民族差、经济实力差的很多有变化的平面型。在具有各种各样民族文化和广阔土地的中国,四合院住宅得以普及,是因为四合院本身拥有的诸多特性,是带有极其普遍性的,象安全性和舒适性,通透性等优良的性质外,它的空间构成的单纯明快的体系,又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各样的生活习惯,自然环境条件。这种单纯明快的空间构成体系是什么样的东西,而且这个体系如何对应不同生活,通过本研究得以考察。
本论文的结论,汇总如下:

1. 空间构成及它的特征
1)通过西安传统四合院的详细类型化,可以四合院住宅的空间构成过程原理的进行推察。即[一明两暗]作为基本单位空间,构成了最一般的四合院即所谓一进院,它作为一个单元通过向纵方向增殖,构成了二进院式、三进院式、四进院式……等的四合院。而且通过向横向增殖,构成了二联院、三联院、四联院……等大规模的住宅。
2)西安四合院,用地狭窄进深长,所以院子向进深方向,院落向横方向增殖特征很明显。即,西安四合院,从一进院的“口字型”开始、二进院的“日字型”三进院“目字型”这种方式向纵向增加院子,而且四合院落是由向横增殖的形式构成。
3)四合院住是[内中有外、外中有内、内外结合]内部和外部成为一种[套匣构造],这很好的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矛盾统一]、[阴阳合一]的思想。
从以上的结果也明白,中国传统四合院住宅的空间构成能够归纳是[套匣构造]和[基本形增殖]二点。在中国广泛分布的四合院住宅就是用这种方法完成的。
2. 生活和空间的对应及特征
1)不管住宅规模的大小,在四合院的纵轴线上配置的房间是作为公用空间使用,相对应,两则配置的房间是个人房间。在轴线上的上房的堂屋是最权威的空间,也是祭祀祖先的场所。
2)关于日常生活,院子空间经常被使用的,特别在非日常生活,院子空间当作主要舞台使用,可以说这是传统四合院住宅非常重要的特征。
3)四合院住宅的二门,在一所住宅中是区分内外空间。这是传统生活的要求。
4)在空间使用上,清楚了各个房间存在等级制度。
以上的结果、可以感到[祖先崇拜]、[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等的传统伦理对四合院的空间构成和使用状况有很大影响。从二门的设置、设有正院和偏院、内外区分、就寝空间有一定的秩序等也可以明白。
就是说,中国的四合院住宅是具有防御性、内向性(对外的封闭性)、内的开放性(在内侧开口处很多)、序列性(主要空间和副次要空间分开)、通透性(院子和大的开口)、思想性(传统文化的保持性和传统思想的反映)、反复性(空间体系的明快性)这些特质的。
3. 今后的课题
有关四合院的评价和它的问题点,有关现在住宅设计的研究作为今后的课题留下。本研究可以说是为确立方法作出第一步偿试。其意义在于对今后和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共同去加深研究很有必要。
另外,在西安居住的回族人们的住宅,多少部分受汉族影响,多少部分是过去的东西,和伊斯兰教有什么样的关联等,详细调查分析是很必要的。
再,如何把关于传统四合院住宅和空间的对应关系的研究成果与新四合院住宅体系化的提案相连接,作为今后的重要课题。
 
4. 结束(思想的器)
中国传统四合院住宅,一方面具有上述的优良特质,能够评价是具备安全性,舒适性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通过生活和空间的对应关系的检讨,它被隐藏的作用也可见一斑。
就是说,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住宅,与其说是机能的产物,不如说是形式的东西。它不是应对生理或身体的必要性制造的空间,而是称为四合院的[器]先建造,然后采取把器和人们的生活一并装进去的住居方式的东西。因此,生活因[器]被规定限制的面很强,包括把传统思想传统伦理,通过四合院住宅,移植在人们的生活的意思。[器]隐藏的传统思想,即是[祖先崇拜]、[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男女有别]等传统儒教思想。在这里可以认为,通过传统意识和传统住居空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是中国的封建社会长期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传统意识给予四合院的空间构成和使用极大影响,四合院的空间构成和使用也对居住者,再次灌输、强化了传统意识,这样做、两者一边长期相互依存、互相帮助、一边规范了中国人的意识。四合院作为这种装置可以说发挥了效力。
 
 
谢 辞
本论文是笔者在京都大学工学部建筑学教室,川崎研究室4年间,在川崎先生的指导下,汇总起来的研究成果。这期间,从先生开始得到很多人士的指导和鞭策,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京都大学教授川崎清先生,对立志于在京都大学作研究的我,给予宝贵的机会,而且从研究方向开始到论文的总汇,始终予以指导,不计图报,先生所希望的如果没有达到,这也因我自己能力有限所致。
另外,京都大学教授高桥康夫先生及小林正美教授、不管在多忙中,对未成熟的本论文予以审查,提出贵重的意见建议和鼓励。在此表示感谢。
从京都大学助理教授竹山圣先生也学到了很多。借此表示感谢。川崎研究室的平尾和洋助手,吉田晋助手,大学院博士生大影佳史、马场彻及其他的很多人,也给予帮助和建议。
原川崎研究室助手藤原笃也给予很多研究相关的建议。借此机会,再次表示感谢。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的同事吕刚(中国西安建筑设计院)从开始在方方面面给予帮助。另外,制作图表也得到原京都大学研究生王新(大和株式会社)、滋贺大学学生白金、京都府立大学大学院研究生李奋等的很多帮助。
而且,我的另一位恩师,京都府立大学本多昭一教授,不仅在研究方面,而且在方面给予指导和鞭策,对在日本的留学基础,对日本社会的理解很大的帮助,从心里表示感谢。
京都短期艺术大学教授大西国太郎先生、铃木盛也教授、大石义一先生、岸和郎先生(现京都工艺纤维大学教授)那里学到的知识,对随后的研究,学习也有很深的意义。在此表示感谢。
另外,感谢对本研究给予许多宝贵意见的西安的张锦秋中国建筑大师和韩骥先生。资料提供的西安市规划局规划设计院的高晓基院长、桂志远顾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安治金建筑学院)的周若祁教授、刘振亚教授、张光主任也给予很多帮助,在此表示谢意。
最后,远隔重洋在母国的在精神,物质两方面支持我的父母,特别是父亲在我调查最紧时突然因事故入院也不在乎,给予我的调查和研究极大的关心,精神物质都贡献出支持我的妻子李虹在此表示感谢。

上一篇:建筑计划学知识体系与设计方法—概括
下一篇:建筑规划的绿色理念与运用

热点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建筑领域中的体现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建筑领域中的体现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按照地球和环境可承载的能力安排生产与消费的量,抑止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抑止向有限的地球无限索取的态度,保持生产、生活、资源、环境的有机平衡关系。不仅

    如何用科学方法研究建筑学?

    科学研究方法也适用于研究建筑学、以及建筑设计理论的问题。关于科学方法的讨论,我们在以后的章节还要进行详细讨论。

    博士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文中注释和参考文献1 序章,序论※1)刘敦祯[中国住宅概说]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1957,P113[四合院住宅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2)刘燕辉,

    建筑计划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吉武泰水落石出的研究:在继续了西山卯三的基础上,其调查方法更细致更科学化,在分析手法、预测手法上更客观化,更现代化。其研究对象从住宅逐渐扩展到了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